听雨

作者: 清源无尘 | 来源:发表于2017-07-13 17:02 被阅读0次

                                                          听雨

                                                                                        清源

    我曾经不太喜欢下雨的天气,阴晦潮湿,总给人一种烦闷之感。可事实上并非如此。天气的变化我无法左右,个人的心境却是可以改变的。我已不知道自己是何时对雨产生了兴趣。尤其是秋后那不大不小的雨,颇能引人入境。我喜欢雨,但不喜欢看雨,而是喜欢听雨。在秋雨潇潇之日,窗外天阴阴沉沉的,如长期以来因过度哀伤而蓄积的眼泪在今日释放。然而正是这样的情境,才能引起我听雨的共鸣。

    夜里独自一人坐在书房里,室内昏暗。我只好打开那已被放置很久的台灯来增加室内的光亮。正因为有秋雨缠绵之季,才让我可以静静的享受这一刻欢愉。泡上一杯自己喜欢的“铁观音”在茶香袅袅中,伏案写下几行字或翻阅一下自己喜欢诗词。在雨声的陪伴下亦是极为有趣之事。我一直这么认为,雨只适合听而不适合看。看雨你只能欣赏到的是“雨雾锁晴川,遥岑两茫茫”。“雨水蓄成溪,屋檐挂珠帘”的形象而已。而听雨却不一样它不需要走出室外,只需一临窗的屋室,就能让你深深的体会到雨的美妙之处。

    “听雨”让我想到故乡的老屋;听雨把我带回童年时故乡的雨季。人的一生总会有一些值得品味的回忆。或是亲朋好友相聚时的举杯共饮;或是远离家乡多年后踏上故土心灵的那一次触动等。而我却对老屋的“雨声”情有独钟。儿时的雨天奶奶总不许我像其他孩子一样去库区尽情的享受雨中垂钓的快乐。但奶奶总是给我讲述很多离奇怪诞的故事。我当时很是好奇为什么奶奶会知道这么多?每次我总是在沉醉中渐渐睡去。醒来后。雨还是没有停下的意思,我却不气恼。而是很喜欢那种寂静的雨声,因为它似乎只属于我个人的。老屋的房子盖的全是厚厚的灰黑色青瓦。当雨打在上面时,声音会随雨势的急缓而发出不一样的声响。当下着细绵秋雨时青瓦会发出夜里蚕咀桑叶的嘶嘶声;当夏季的时候,雨迅而疾屋瓦发出阵阵的雨鸣,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清脆;时而如万马踏浪般激昂……“雨声”还带给人一种静寂的感受,这种寂静并不是可怕的孤独,而是充满活力的实质。或许老子的这一句名言说到恰到好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说的就是这种情形吧!

    听雨给我美的享受,但是听雨这样的雅事并不是我的首创。

    当你在静静的雨天中翻开一本唐诗宋词,你不禁会被古人“听雨”的情趣所深深感染或陶醉。“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听了一夜的雨声。醒来,深巷卖花女的声音回荡悠悠,是雨声美,还是卖花女的声音美?雨声还给人留下一个美丽的误会。“听雨寒更彻,开门落叶声”。诗人在梦中听了一夜的雨声,当第二天开门时,却发现昨夜竟无雨,有的只是落叶之声。啊!!这是多么奇妙的感受。雨声还给荒萧的荷塘带来诗情画意。“秋阴不去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眠”。面对枯荷渐残。现代人看到的是满眼凄凉,总是沉浸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胜景中。而古人残荷听雨眠却是显得如此惬意。何来一丝衰败呢?

    古人听雨,不仅仅听的是雨声,听的还是一种韵。这样高深的境界既建立在深厚的文化底蕴上。又是建立在丰富的人生经历上。我个人是达不到的了。我一直很喜欢宋人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听雨每个人都可能有的经历,但古人的听雨却又是充满丰富而多样的文化寓意。这首优美的宋词是词人一生经历的缩影。不同的阶段从雨声中听到不同的人生感悟。给予读者无限的遐想与感慨。这也许就是听雨的精品吧。

    其实还有很多的听雨趣事,我是道不尽说不完的,有兴趣的话你大可如品茗一样静静的去感受一回,定不失所望。

    沉浸于听雨的时光中竟不觉夜已深矣。起身望向窗外,秋之泪挥挥洒洒,雨声不断。白日的点滴多融入了雨声的述说中。心从未有过的平静与愉悦。我想一夜的雨声后,门外的两棵银杏是否已经换上了金色的妆妍?

    回首桌上的茶杯只剩下茶叶沉淀杯底,也许无形中它也和我一样听了一夜的雨声,甚至还用自己的空灵盛满一杯呢。而那本笔记本,横躺在旁也已流淌满了文字………

    (2014年11月9日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cxg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