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防护井壁和澄清水质,然后才可以往上提水,这就是夏商周三代时期的水井构造。
井卦卦辞分为两句,前句“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以上坎为主,坎为孚;后句“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凶”以下巽为主,巽为不果。泽无水为困,此命也;泽虽无水,而井则有水焉,此性也。
井,在先王是井邑,在佛法是法性,在儒道是天性。
卦主九五以刚居中,“改邑不改井”,井体之不穷也;“无丧无得”,井德(水量)之不穷也;“往来井井”,井用之不穷也。尽性者不可一日而不用其力也,譬之井虽有水,如“汔至亦未繘井”乃“羸其瓶”,则井非我有矣。
井为性体一元之义,不言人天之际,故卦辞不言“亨”。井水,法性也;井身,法相也;繘绳,法缘也;瓶瓮,法门也。井水、井身,自养之器也;繘绳、瓶瓮,养他之器也。四器具足,自利利他也。
井卦六爻以三阳为井水、三阴为井身。井水以上出为功。
初六为井底,此井刚凿出,尚未安置木质井盘,故“井泥不食”。
九二、九三为井水,井字木盘衬砌,水已澄清,九二下比初六,其向下行,故“射鲋,瓮敝漏”,九三仍处下卦而不能汲用于上,故“行恻”而“求王明”。
六四为井壁,上比君王,修德如以瓦砌筑井壁,“井甃”可证西周时期已有陶瓦井。
九五为汲水,合中正之德,故“井洌,寒泉食”。
上六至于井口,水井功成,“井收,勿幕”,邑人可受福泽矣。
初六“井泥不食”,言爻之本位,阴柔在下,其性柔弱,不能自养其命,更不能养他之命,象曰“下也”。“旧井无禽”,言旧井荒废,爻之应虚,贤人遁去,象曰“时舍也”,故引出新井初凿,由迷渐兴。
九二刚中,位于下卦,性光乍见,如井谷中之泉,唯堪“井谷射鲋”之小养;九二下比初六,敌应九五,九五为汲水,水下而不得汲上,故曰“瓮敝漏”,何以养人乎?象曰“无与也”,言与上无应与,井水以上出为功。
九三井水,体巽为絜齐,井水已清,不与九五应与,未为时用,巽为不果,巽反兑,兑为口食,故曰“井渫不食”。正而不中,见性悟道,尚缺保任之功,以刚居刚,利他之心迫切,故曰“为我心恻”,象曰“行恻也”。九三应上比四,不下注而应上,故曰“可用汲”。五为王,三至五互离为明,故曰“王明,并受其福”。道之利众,乃九五君王之职能,故象曰“求王明,受福也”。
六四“井甃”,象曰“修井”,即九三保任之功。木橛井壁,换以滑顺之甃,消除“羸其瓶”之患也,故曰“无咎”。象征君子悟后起修,以柔居柔,谦卑随顺,广结善缘也。
九五“井洌,寒泉食”,象曰“中正也”,故能自觉觉他、自利利他。九五者,道之成如熟酥,解众生之饥渴;道之用如寒泉,灭众生之烦恼。
上六“井收”,法缘具足;井以上出为功,故曰“勿幕”,不擅其有,不私其利,“往来井井”之谓也。应三比五,孚信普广,故曰“有孚,元吉”,即彖曰“井养而不穷也”。觉行圆满,故象曰“元吉在上,大成也”。
蕅益大师曰:初六,理即佛也;九二,名字即佛,薄有闻熏,未成法器;九三观行即佛;六四相似即佛;九五分证即佛,自利利他;上六究竟即佛,功德满足,尽未来际恒润众生。
![](https://img.haomeiwen.com/i27528357/80108cc9869ff434.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