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孩子时,我们总会升出许多想法,尤其是在某些事情需要做决定时,我们总希望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思办。这些教育理念和想法,深受传统家庭教育的影响。我想起上一辈教育孩子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要懂事、听话!”但是什么样的孩子是“懂事”呢?“听话”到底是要听什么话呢?这些道理似乎并没有说清楚,感觉自己深受传统教育之害,不但没有学会乖顺,反而更加叛逆,感觉自己不被理解,想法与个性都受到了压抑……
现在自己也有了孩子,由于自己儿时所受教育之苦,内心深有感受,所以在教育孩子上谨小慎微,而且,当前家庭教育的各种书籍和课程盛行,在这种趋势下,引导家长尽量去倾听孩子的心声,做到开明公正,然而,毕竟自己在传统教育中长大,一些声音和观念总是如影随形,挥之不去。在教育孩子时还存在一些执念,总想清楚的告诉孩子自己的想法,并强烈地希望孩子照自己的意思去做。若有不同的想法,总是循循善诱,直到她认同为止。如果女儿不按自己的意思去做,就会感到尊严受损、失落、难过、愤怒、指责等情况,产生很多复杂的情绪与想法。
但转念一想,如果我们能放下自己作父母的身段,帮助孩子分析问题后,并由孩子自行决定,即使孩子不按自己的“暗示”做,事后自己能够以开明的态度来面对,并不因此而不高兴。即使有想法,也不过于看重自己的想法,反而会发现,自己和孩子都轻松很多。事后孩子也更愿意和自己分享她的经历与感受,也会更加开心。而且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会更加顺畅与轻松,更有收获。同样的事情再发生,只是因为改变了自己的想法,结局就变得更有意义。
回想起来,自己的想法并没有改变,只是对想法的态度有所不同,过去很重视自己的想法,很重视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现在则不太看重。因为不再看重,也就不会再产生一些无谓的情绪,避免了情绪所产生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使事情变得更加简单,也给自己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人生无谓的消耗也减少了,变得轻松了许多。因此,明白了很多经典上所说的“妄想”,“妄想”并不是想法是错的,而是“想”的没有用。
很多想法不一定对,即使有对的部分,也不一定有用;即使有用,也未必对别人有用;即使这次有用,下次也未必有用……所以说这些几乎是无用的想法,应该舍去,不必执着于此,更没必要把情绪、尊严与价值与之捆绑在一起,因此,造就了很多不必要的“业”。虽然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不能控制自己不去想。但如果事后,能有所觉察,已是万幸;偶尔有“妄想”升起,即觉知、放下,那就要庆幸了。去除妄想,或许并不容易,然而,我们可以设法看到妄想,不再执着于此。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53836/8cfabdbb24b8fa37.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