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听TED, 写感想(十六)

听TED, 写感想(十六)

作者: 一剪梅1031 | 来源:发表于2018-10-09 18:20 被阅读86次

    今天利用休息时间把第十六期TED感想写出来。有喜欢的可以点链接观看。

    题目1:女性崛起的数据

    男性在社会、在家庭中的统治地位已经经历了上千年,而这一地位正在受到来自女性崛起的撼动。

    有数据表明,美国女性正成为劳动力市场主角,她们挣得更多,职位也在变高。而这一变化,不仅发生在美国,在世界其它地方,甚至一些男性地位一直较高国家,也在悄然发生。

    造成这一变化主要原因,在于经济结构在变化,经济从制造业为主向服务业转变,为女性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因为女性天生比男性更适合做服务业,她们更善于交际、更专注、更愿意倾听,这是做好服务需要具备的素质。

    因为女性更适合从事现代工作,她们经济地位改变必然会对整个社会造成影响,未来更多男性承担家庭责任,而女性则更多承担赚钱养家。也因女性地位改变,更多人愿意生女孩,甚至在一些重男轻女社会。

    处于这个时代,我也感受到了这种变化,因为这是要撼动千百年来形成的性别角色,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个挑战,不管是男性能不能能接受比自己强的女性,还是女性能不能接受比自己差的男性,千年形成观念改变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同时也能感受到了时代对人的影响。同样一个人,处于不同时代,很可能就是完全不同的人生,人无法选择所处时代,只能去适应所在的时代。

    题目2:科技公司如何控制你的注意力

    因为网络、智能手机普及,现在人们不会像过去一样不知如何打发时间,甚至觉得可以打发时间方式太多,时间都不够用了,在演讲者看来,这正是科技公司有目的的设计所致。

    对于科技公司来说,获得大众关注是一件极其重要事情。视频网站通过自动播放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花了比预期更多时间在上面,而最受欢迎聊天软件可以通过记录你和他人联系天数来让你一直聊下去。

    也许你会说:“这很正常,科技公司要赚钱,当然要获取客户关注”。这听起来有道理,可是人的身体是有极限的,如果科技公司不承担起提醒人们注意休息的责任,任由人们无限玩下去,这对吗?

    另外我们把更多时间花在看视频、网上聊天上,必然会挤压我们把注意力用在周边人身上,我们与人交谈和维护关系能力必然会受到影响,而花大量时间在上面并不能帮助我们过上想要生活。

    因此我们必须要有所改变。那么如何改变呢?首先要承认我们是可以被科技公司影响的,这会让我们去反思自己行为,也更有可能保护我们免于被影响。

    其次我们需要科技公司有新的商业模式,不是以广告为赢利手段,因为这个模式必然会想办法获得用户关注,而这与用户的人生目标是不一致的。

    最后我们应该有选择如何花费自己时间的自由,而不是被科技公司有目的地设计。

    关于人们在网上花费时间讨论并不少,这个演讲者站在科技公司角度,告诉我们科技公司应该创新传统商业模式,以及可以如何设计让用户更有选择权,角度很新颖的。最近也越来越感觉到有些事明明是正确的,我们却不去做,里边就是因为利的关系。

    公司要赚钱无可厚非,但应该是实现用户和公司双赢,而不是损害一方,改变现在科技公司通过广告赢利模式,采用一种更有利于双方模式是必需要重新考虑的。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以后我们使用科技公司产品,它会更乐意提醒我们去关注我们想要关注东西,在使用时需要我们提前设定好使用时间,到点自动切断使用,这能够让人们更好地平衡好线上和线下的时间,真正成为掌控自己生活的人。

    题目3:你为什么不喜欢你的声音

    这个演讲是讲声音的,但是并不是主要围绕题目展开的,而是讲声音在人类进化史上重要地位,其蕴含的信息,声音传播途径,以及内心声音的重要意义。

    很多人都知道“耳聪目明”,眼睛和耳朵是人获取外在信息的重要两个感官器官,那些能够通过它们获取更多信息的人,是聪明的人。

    关于人类什么时候形成的,有些生物进化学家会认为是我们能够直立时候,有人认为是我们大脑容量开始变大时候,也有人认为是我们发展出语言的时候,在演讲者看来,这三种观点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与人类后颈一块骨头形状改变有关,它改变了我们脑袋和身体角度,这使得我们喉头从灵长类七厘米长大到十一到十七厘米,而它正是声音的发音器官。

    胎儿只有虾大小的时候,就能够感受到来自母亲的声音,透过声音我们可以获取很多信息,因为发声需要多于100块肌肉的运动,你可以通过声音诊断疾病,比如预测早期帕金森、心脏病和抑郁症等。

    除了诊断疾病,声音还会影响你与自己与他人关系,透过声音,我们可以判断一个人在和谁聊天。除此声音也会随着年龄发生改变。

    因为声音向外是通过空气传播,对自己是通过骨头传播,所以你听到自己声音和别人听到的是不一样的。

    除了出声的声音,还有不出声声音。在你默读时候的大脑声音,反复在脑海中回响的声音,都是内在的声音。这些声音可以在你做梦的时候释放出来。

    我这几年也意识到了声音的重要性,那些能够通过听获取更多信息的人是聪明的人。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其中听就是其中一个重要诊断疾病的方式,用这种简单方式去诊断疾病,体现着古人的智慧。演讲者中讲到梦是内在声音的释放,这也许就是解梦的科学依据。

    题目4:想找工作?强调你的能力,而不是你的经验

    很多人的工作和自己专业是没有关系的,那么雇主如何在专业以外,去找到合适雇员呢?

    首先扩到你寻找范围。不要总是在自己熟悉地方去寻找,去一些新的地方寻找雇员,可能会有惊喜的发现。

    其次选择有表现雇员。那些能做出成绩的雇员是值得考虑的。

    最后详细了解雇员。不要因为一些外在表现就过早下判断,仔细了解原因后,你会有一个更加客观判断。

    这个演讲很短,内容方面也没有什么太多新意,比较喜欢里边一个观点:如果你不去改变自己做事方式,结果就不会改变。

    题目5:时尚如何帮助我们表达自我以及信仰

    衣着是一个人外在形象的一部分,我们可以通过衣着去表达自己,但世界上仍有不少地方的人不能自由选择穿什么。

    小时候因为不够男孩子气,显得和别的男孩很不一样,演讲者不希望自己与别人不一样,所以他很喜欢穿校服,因为这样他就看起来和别的小孩没什么差别,然而一天偶然翻到一条很有特点裤子,演讲者突然萌生了穿它上学的想法,他想和别的小孩不一样。

    这个人生小插曲让他意识到时尚的重要作用,它可以让人获得一种展示自我的自由,让人产生一种愉悦感。

    但在一些地方,比如印度,寡居的妇女只能穿白色衣服,伊朗一个男孩只因穿着鲜艳被暗杀,这样事情还在不停地上演。

    我对于穿着思考不多,学生时代只能穿校服,我也没有觉得这个制度很不合理,不同人对于穿着的重视度是不同的。表现自己与众不同的方式有很多,穿着只是其中一种,不过我们是应该最大限度给予人们自由选择表达自己的权利。

    题目6:多元化的自己究竟有多大力量?

    “故乡”的概念渐渐在人们心里模糊。城镇化发展让许多人远离故土,哪里才是自己所属的地方?

    出生在韩国,在阿根廷长大,去美国求学,嫁给丹麦人,做过不同职业,这样复杂的背景,让演讲者一度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她发现在韩国人看来她的口音、身体语言不是韩国人,而阿根廷又因她的外表不认为她是阿根廷人。

    开始她努力寻找自己身份,但渐渐地她不再纠结自己身份,而是享受多元化身份带给她的优势。她不再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部落,而是接受所有的可能性,在这个过程中她获得了快乐。

    演讲者所说内容现在普遍性很强,很多人一生要在不同地方生活,我们很难说我们来自哪里,因为不同地方都在自己身上留下了痕迹,和你最有关联的地方不是因为你在那里生活的时间最长,而是因为那里有你最在意的人。

    题目7:大数据时代,如何避免数据迷信?

    我们都希望做出正确的决定。在古代人们通过询问先知或烧龟甲的方式来帮助自己做决定,而如今,我们有了一种新的方式-大数据。

    但在演讲者看来,仅仅依靠大数据并不能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当年诺基亚就是过分依靠大数据,而忽略演讲者真实搜集来数据,而被智能手机超越。

    那么为什么大数据不能帮我们做出正确决定?在演讲者看来,依赖大数据,必然会增加遗漏掉其它信息的概率,但同时会产生一种一切都在掌握的幻觉。

    可为什么我们容易处在大数据幻觉中呢?那是因为我们会无意识偏好可量化的数据,并且会上瘾。

    那如何做才能让大数据更好服务我们呢?在演讲者看来,那就需要把大数据和那些与人有关,但又无法量化数据,比如情感,交互等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商业问题真正是基于人的问题。

    大数据是这几年比较火的技术,不过比起数据的搜集,数据的处理更为重要,演讲者把big data和thick data建立起来想法值得考虑。

    题目8:如何在数据中找自己

    支付宝的年度账单,网易音乐年度听歌报告,微信运动等都在用数据的形式反映着我们的特点,可这真的能如实反映我们吗?

    2016年美国大选,在所有人都不看好特朗普的情况下,他赢得了选举。明明数据显示他赢不了,却为何会出现这样结果?在演讲者看来,这是因为我们看到的数据忽略了背后的很多东西。

    同样痴迷于数据的一位设计师和演讲者用一年的时间,用手写记录各种数据的方式通信。开始只是简单记录一些行为数据,后来渐渐深入到个人情感中。开始对每天看时间次数进行统计,但不只是简单次数的数据统计,还包括自己看时间的不同原因,这样的信息能够更好地告诉这个数据背后故事,同时也更好地了解了自己。

    一年的时间,让演讲者更加认识自己,对于自己行为和周遭环境也更加觉知。

    正是因为不限于数据简单搜集,而是把数据产生的背景进行详细分类,才让这些数据更有意义。

    我认可演讲者观点,数据离开了它产生的背景,将是毫无意义的,就像你说一个英语单词是什么意思,离开语境去说也是很难准确的。

    题目9:以新的角度思考从女人到母亲的转变

    像青春期一样,孕乳期女人经历着身体和激素的巨大变化,然而人们认为青春期是成长必然阶段,却对孕乳期的变化存在着不接纳。

    演讲者是一名生殖心理医生,经常接到一位刚生完小孩妈妈打电话哭诉自己不擅长、不喜欢养孩子,怀疑自己得了产后抑郁症,而实际上分析并没有,为什么会有这样错觉呢?

    我们对于孕乳期的研究太少,了解太少,我们观念里认为生了孩子的女人会觉得她的生命更完整,更幸福了,但实际上生孩子后,女性用于照顾小孩的时间几乎占满了她生活的全部,她很难有时间去考虑自己,这会让她感觉到没有了自己空间,观念里生完小孩应该是一副的美好的画面,却发现不是,便会对自己产生怀疑,觉得是自己做得不好。

    那么如何解决呢?首先我们要接纳生完小孩后自己身心的变化,知道这是正常的。其次要多和别的生了小孩的妈妈沟通,这可以让我们很好知道不只是自己有这样情绪,别人也有。

    最近还看了一个类似话题视频,发现要实现从女人到母亲角色转变真不是一件容易事情,自己观念改变,社会观念改变都需要时间。去年产妇跳楼,反映出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给予孕妇关怀是不够的。“别人都能自然生,你怎么就生不了”,会成为一些人对准妈妈说的话,而这话也让准妈妈产生自责。同样,孕乳期女性身体和激素发生很大变化,相关研究却不多。如果我们对这种变化研究多一些、了解更多一些,我想不仅准妈妈产后会更平和,丈夫也能更多理解妻子,看到不少家庭矛盾就源于丈夫无法理解妻子成为母亲后的变化,导致夫妻关系恶化,甚至离婚,真应该多普及这方面知识给大众。

    题目10:我在底特律价值500美元的房子以及帮我重建的邻居者

    这个演讲的内容不想说太多,只是想写下自己最大的感想:普通人适应环境,优秀人选择环境,领导者改变环境。

    史记中五帝本纪,最让我佩服的是舜,他不管生活在哪个地方,都能影响到周边人,让人们谦让有礼,居住地方一年变成一个村落,两年变成一个小城镇,三年就成一个都市。演讲者所说的保罗这样的人,就是用自己力量去改变环境,影响周边的人,这样的人真让人钦佩。

    题目11:最长人类发展研究中的经验教训

    想让孩子一生都快乐健康是父母的心愿,但怎么做能实现它,其实是不清楚的。幸运的是,英国一项长达70年的研究,让人们能够从这个耗时长、数据量大的研究中找到一些启示。

    这项研究通过对五个出生年代小孩多方面的信息搜集,获得了其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分析,演讲者发现:

    1. 出生贫苦家庭对一个人成长会产生负面影响,在这样家庭长大孩子,更容易成绩差,找到不好工作,挣较少钱,也更容易生病,早逝等。

    2. 家庭教育很重要。父母对孩子的关注、对孩子期待有可能让孩子逆袭人生,而要做到它,其实也没那么难、仅仅通过与孩子多沟通,学会倾听孩子,给予积极回应,带孩子出去旅游等方式就可以帮助到孩子,演讲者就专门每天留出15分钟时间与孩子沟通。

    3. 一些习惯养成也有助孩子的表现,比如每天规律作息,到点就休息,能够让孩子更好地控制自己行为。

    这个演讲提到的结论在平时生活中,也可能经常听到,但不一定会重视它,现在用大量数据分析的方式,让我更加相信,一个人成长中,家庭对孩子影响很大。

    题目12:我们对慈善的理解大错特错

    我想每个人都有做慈善的想法,尤其是人到退休后,如果事业有成,就会想为世界做点什么,可为什么要等到退休后,为什么不是年轻时候就参与到慈善事业中去呢?

    在演讲者看来,正是因为人们对于赢利组织和慈善组织有着不同观点,导致慈善组织很难发展壮大,很难招到、留住人才。那么这些观点都有哪些呢?

    首先,我们认为从事慈善工作的人,工作就是帮助别人,而不是赚钱,如果通过帮助弱势群体去赚钱就是不对的,而对于赢利组织,其即使做着损害别人的事去赚钱,也是可以理解的。在演讲者看来,这种区分看待是不对的。它会让人们在赚钱和做慈善之间做选择,从事慈善工作就必须牺牲你自己和家庭的经济利益,这让不少有心想从事慈善工作的人,因不愿意做终身经济损失而放弃从事慈善事业。

    其次,我们认为慈善组织要把募捐的钱用在需要帮助的人身上,而不是做广告宣传上,但赢利组织花钱到广告宣传则完全没有问题。演讲者认为我们要改变这种想法,只有这样,慈善组织才能扩大影响力。

    此外,对于慈善组织来说,创新导致失败可能会导致其名誉受损,所以慈善组织都很保守,缺乏创新,而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

    还有,我们给予慈善组织成长耐心远没有赢利组织高。这让慈善组织不能花心思在扩大规模上。

    最后,慈善组织不能像赢利组织那样获得资本投资,用于规模扩张。

    除此之外演讲者还讲了为什么美国人对于慈善组织和赢利组织有着完全不同的态度。

    我一直觉得从事慈善事业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但要做好慈善并不容易。慈善组织的发展壮大需要时间和支持,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为它的成长营造一个好的环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TED, 写感想(十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cyy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