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能够听到这样一句话:“懂得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这句话表达了当下人们普遍存在的困惑与焦虑,也戳中了很多人的痛点。
“我认为他讲的很有道理,但我就是做不到。”
“我也知道自己这样不对,但就是改不掉。”
“我想改变,但却总是半途而废。”
……
你是不是觉得这些困惑既熟悉又亲切,诸如以上困惑,说到底其本质都是相同的,用四个字概括就是“知而不行”。
如你所见,世人都将“知行合一”视作人生信条、当作毕生修行的最高境界。
事实上真正能够做到知行合一的人却寥寥无几,因此,将“二八法则”放在此处同样适用。
大多数时候“知行合一”都沦为苍白无力的“人生口号”,只有在自己陷入挣扎的时候才会拿出来喊一喊,为自己打打气,然而,一觉醒来,一切照旧。
曾几何时,我也深陷“知而不行”的泥沼中难以自拔。
我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也无数次想过要把烟戒掉,但却总能为自己找到大把理由:抽完最后一根再戒、今天抽完明天一定戒、同事朋友都在抽,我不抽会不会显得不合群……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
我也知道经常喝酒到很晚不仅伤身,还会影响家庭和谐,出门之前告诉自己九点前必须回家,但一喝起来却总是忘了形。
我还知道沉迷于打游戏、刷抖音这些垃圾快乐会使人意志消沉,告诉自己再玩十分钟就退出,但一玩起来几个小时就过去了,结果什么事都没干成。
我更知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然而,当太阳都晒屁股了,我却还躺在被窝里痛苦地挣扎着,再躺会儿吧,明天一定要开始努力。
这些看似有些矛盾的情景,却又是那样真实,感觉身体里就像是住着两个不断斗争的小人,一个是代表欲望,另一个则代表理智,然而每次都是欲望占了上风。
01 “知道”容易“做到”难,那是因为你还没有“悟到”。
我们时常会陷入一种怪圈,你认为自己已经知道了某一件事,但就是无法持续为此付之行动或做出改变。
王阳明说: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用今天的白话讲就是:只知道而做不到,其实不是真正的知道。
这“八个字”虽言简意赅,但可能还是有很多人没明白到底是什么阻碍了我们“真知道”呢?
是“难”?是“懒”?又或者是“没准备好”?还是“无能为力”?
或许每个人的回答都不尽相同,但那些都不是根本原因,我认为“知道”与“做到”之间我们还忽略了一个重要的步骤,我称之为“悟到”,也就“开悟”。
“知”与“行”就如同河流的两岸,此岸为“知道”,彼岸为“做到”。
而“悟到”就是架在“知道”和“做到”之间的桥梁。
若没有这座“桥梁”,你只能游泳去彼岸,大概率会被湍急的河流吓退,就算真有勇气下河也会因体力不支导致半途而废。
当有了这座“桥梁”,安全过河也就成了轻而易举的事情。
02 只有先“悟到”才能够“做到”
用我自己的话来讲,“悟到”就是彻底明白、理解或体会到一件事的终极意义。
讲一个我自己戒烟的亲身经历。
吸烟有害健康,我相信没有哪个成年人不知道这条常识,但真正能成功戒烟的人却并不多,因为大多数戒烟失败的烟民,并不是真的“知道”吸烟有害健康,包括以前的我。
为什么我会这么说,因为“真知道”的人都戒烟成功了。
就说我自己的N次戒烟失败经历,其实都是因没有“悟到”导致半途而废,还总能为自己戒烟失败找到各种理由开脱。
甚至质疑过“吸烟有害健康”这条公认的真理,还心存侥幸地对别人说过,毛爷爷和邓爷爷烟不离手不也照样活到了八九十岁?
可想而知,戒烟失败也是必然的结果。
而能够成功戒烟就说明你已经把吸烟这件事看透了,也就是我前面所说的“悟到”。
而我的“开悟”是因一次生病住院。
当家人彻夜为你守在病床前时,心中的那种愧疚和悔恨让我难以承受。
在自己住院之前一直都认为自己挺年轻,抽烟、酗酒、熬夜那都是家常便饭,但又有谁不知道这些坏习惯会伤害身体呢?
没错,我一直也认为自己“知道”。
当我病倒的那一刻,自己才开始慌了,并不是怕死,而是真的不能死。
因为我已经想象到,失去了我这个顶梁柱之后,家人生活在凄凉与悲苦中的样子。
戒烟虽然是件痛苦而艰难的事,但跟以上种种相比又何足挂齿呢?
于是我终于“开悟”了,以前自己吸烟、熬夜、酗酒等自残行为,是多么自私和不负责任。
从那之后,我顿悟了,吸烟就是花钱买命短!因此,戒烟成功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戒酒、戒熬夜也就是顺便的事情。
一件事物,你只有认真思考过、看透、悟透,你再行动起来就自然没有那么困难了;反之,半途而废那就是必然的结果。
03 如何让自己“开悟”?
“开悟”我认为有主动和被动之分。
主动“开悟”就是读书、学习。
读书可以打开思想境界、提升自我认知,改善自身气质和为人处世的方法,还可以拓宽视野,让你看到多彩的世界,更能看清真实的自己。
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的进步阶梯。”
当你决定关闭抖音、戒掉游戏,主动拿起书本的那一刻,其实你就已经“开悟”了。
其次就是多跟优秀的人学习,这样才更容易发现自己的不足。
而被动“开悟”则可能是因为某个人或某件事,甚至是某个梦触动了你,让你“顿悟”,但这种都是可遇不可求的。
说到这里,不禁让我想到了一部电影,《夏洛特烦恼》里的夏洛。
夏洛是个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他自私、自卑、虚荣、懦弱无能……几乎所有失败者的性格特征在他身上都能找得到。
更可恨的是,他老婆马冬梅累死累活的养着他,他心里居然还爱着别的女人。
一场梦过后,夏洛终于“开悟”了,他如同换了个人似的,他终于知道了马冬梅才是他最值得去爱的那个女人。
总结:“开悟”也是“觉醒”。
我们常说,装睡的人是永远无法被叫醒的,除非那个人自己决定醒来。
同理,一个不想“觉醒”的人,你是无法让他“觉醒”的。
因为,真正的改变是自己想要改变。
再回到文章开头,之所以你懂得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那只是你感觉自己懂了,其实你根本就没有“悟到”那些道理的内核。
你只有“悟到”才能更容易“做到”,而“做到”才是检验“知道”的唯一准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