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需要跨过的坎

作者: 丁灰灰 | 来源:发表于2018-12-05 16:20 被阅读5次

    纵观人类历史,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人类文明形态在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不断往复。我们在中心化时代呆的时间太久,必然会在下一阶段逐渐走向多中心化和去中心化时代。对于中心化指导思想下产生的事物而言,区块链是“反骨”,其诞生就带着浓浓的杀气。区块链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令人神往,但现实的阻挠重重。在无数前辈的努力下,现在区块链行业刚刚露出一丝晨光,然仍然乌云笼罩。我们处于区块链时代的前三分钟,许多事情看不懂、理不清、做不到,实属正常。笔者通过观察思考,分别从区块链技术本质、技术特性、商业模式、组织结构等方面指出区块链行业发展必须跨过的坎,希望所有区块链从业者能够一起意识并解决这些问题,突破瓶颈,促进区块链行业的繁荣发展。

    1,区块链是一个不合格的复杂系统

      复杂系统,指由许多可能相互作用的组成成分所组成的系统。我们通常将这样的系统结构定义为网络,其节点代表组成成分,链接则代表它们的交互作用。例如,经济组织、人类社会、地球生态都是一个复杂系统。  区块链是复杂系统吗?当然是。广义来说,区块链是一个涉及物理空间、网络空间、社会空间的系统,各个空间中的各个节点相互作用,相互关系,相互依赖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因此,不能用简单的还原论来看待区块链系统,因为其整体特性远远大于其组件特性之和。物理空间区块链的矿机因为政策、电费等产生聚集效应;网络空间上,区块链的节点通过特定的规则进行通讯,其行为是线性的,可预测的;社会空间上,“人”支撑区块链节点,人与人之间形成的社会网络是非线性的,具有涌现性,往往会做出无计划的组织行为,例如THE DAO和硬分叉。  目前许多区块链项目都尝试着研究和实验跨链技术,试图通过跨链技术建立“绳网结构”,打通各个公链之间的信息孤岛。且不说由于各个公链底层结构差别大而导致的技术实现难度大。若区块链的公链通过跨链技术普遍连接之后,一个个独立的复杂系统形成了一个更大的复杂系统,原来的复杂系统成为更大的复杂系统的子系统,最终会涌现出怎样的行为和现象,是不得而知的。  目前,除了寥寥几条主流公链有足够的节点参与,正在慢慢发生涌现秩序。99%的公链都缺乏足够的节点和算力支撑,这些公链更像是开发者自娱自乐的游戏,融入到更大的复杂系统后,极可能被主流公链淘汰。  区块链是涉及到物理空间、网络空间和社会空间的复杂系统,其具有复杂系统的绝大多数特征:不确定性、连锁性失效、自组织、非线性、动态网络、涌现秩序、关系包含反馈循环。但区块链系统不是一个合格的复杂系统,因为狭义的区块链系统(指某个特定的区块链系统)没有复杂系统的最重要的特性:适应性。所谓的适应性,是指有能力从经验中去改变和学习,例如生物圈、生态系统、社区、政党等。狭义的区块链系统目前缺少适应性,也就是缺少学习能力和迭代能力。

    2,难迭代性 

    目前互联网软件都崇尚敏捷软件开发,相比于传统软件工程方法而言,其更加适应互联网软件需求模糊、快速变更的特点。当前的趋势是迭代周期越来越低,在每一次迭代开始都可以成本很低地引入新功能。  而区块链更像是返璞归真,回到原始社会。区块链系统讲究“共识”。所谓的共识,就是大家都认同的观点、思路、习俗、文化,既然是这么多人认同的东西,就很难轻易改变,更不用说高频率的改变。区块链网络空间和社会空间相辅相成,“共识”不能轻易改变,网络空间基础设施——区块链系统——也不能轻易改变。这就造成了区块链开发者闭门造车,凭借自己想象的用户需求去设计系统,且系统一旦发布,大修大补会造成整个系统的动荡。即使以太坊——创始人话语权特别大的项目,在推行PoS系统Casper的时候也只是尝试性的用1%的POS出块,而且推行极其缓慢,困难重重。真的是技术原因导致的吗?我看未必。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区块链行业本身信仰的“共识”就是一个难以更改的,其次是利益相关者的阻挠。  其实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悖论:区块链系统必须要大量的人使用才能知道区块链系统性能的好坏,但是大量的人进来之后,“共识”和利益相关者形成,优化系统的阻力极大。如果强行更新,就产生了硬分叉,削弱了系统生态的力量,例如比特币社区。

    3,增量式试错

    区块链系统一旦出现问题,带来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例如,BEC很小的一行代码导致了64亿人民币一夜之间蒸发,因此区块链系统的健壮性显得更重要。物理区块链和网络区块链系统是有一定的方法去测试和验证的,例如形式化验证等。  但区块链是一个复杂性系统,其涉及了物理空间、网络空间和社会空间。现有的区块链系统缺乏在不同配置条件下和应用场景中的模拟测试和预测能力,更不用说引导和决策能力。目前区块链技术只能依靠真实系统的链上增量式试错实验来检测系统或者利用沙盒监管等摸着石头过河的经验性决策方法。增量式试错的成本是非常高昂的,因为需要足够的人力和算力(财力)加入。更重要的是,由于区块链的难迭代性,试错之后的结果需要在新的区块链系统上改进而很难在原有区块链系统上改进(具体原因见上节)。这又是一个有意思的悖论:发现错误或可优化的地方之后,也不能在原来的基础上修正错误,在新的区块链系统上进行修正,又由于新区块链系统的参与人数、时间等条件不同而产生了新的实验变量(社会网络发生了改变),从而让区块链优化成本增大了许多。  袁勇教授和王飞跃教授针对此问题,提出了研究区块链的新范式:平行区块链。将区块链系统视为一个由大规模智能体节点通过社会网络连接组成的虚拟区块链智能体。该智能体可由其 BDI (Belief,Desire,Intention,信念、愿望和意图)模型表述。但“平行区块链”的概念目前也仅仅存在于理论层面上,尚未有区块链项目或区块链实验室进行实验。

    4,普及性问题

    区块链技术本身不够成熟,应用难落地,除了其天生自带的“类传销”性质之外,区块链行业内也发生了许多臭名昭著的人和事,多种原因让人们对区块链产生了极差的第一印象,并逐渐形成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对某个事物或物体形成的一种概括固定的看法,并把这种观看法推而广之,认为这个事物或者整体都具有该特征,而忽视个体差异)。这样的刻板印象对区块链技术和产品的普及影响极大:即使政府和各大企业在不同的场景纷纷提倡区块链,但老百姓对此并不买单——他们注意到的是区块链传销、爆仓、诈骗等新闻——因为这才是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事情。  目前大部分区块链产品都无法像互联网产品一样优美,易用。我相信用不了多久,纯粹的区块链产品(所谓纯粹的区块链产品是指只有在区块链行业才会有的产品,例如数字货币钱包等)会变得优美,但无法真正的易用——单是一个公钥、私钥、助记词就能让人晕头转向。  当然,易用性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词。既然由于区块链本身的理念和技术,造成区块链产品无法像互联网产品一样低的使用门槛。那么或许最正确的解决思路就是教育用户——但教育用户是一种成本极高、难度极大的行为。淘宝花了近5年的时间才让人渐渐相信并习惯网购,区块链产品所花的时间不会比淘宝低(当然,在商业流程中部分采用区块链技术的广义区块链产品不在讨论范围)。庆幸的是,马云被说成骗子的时候他是孤立无援的,但因为中本聪和比特币,区块链天然有一批拥簇和信仰者——我们比他好太多!

    5,商业模式问题

    绝大多数区块链产品的目前是没有商业模式的。一般企业增长都遵循着这样的逻辑:发现需求——找到解决方案——形成产品和服务——建立商业模式——规模复制。除了那些以融资为商业模式的项目,目前大部分区块链企业处于1、2、3阶段。可是有一点别忘记了,尽管数字资产是项目方自己凭空造出来的资产,但因为项目方的存在,其本身或大或小是有价值的(当然,我们不讨论诈骗项目),数字资产属于资产的一种,现在项目方办活动、谈合作、做营销都是使用自己的代币或筹集的资金,其本质是消耗、变卖资产来换取社区活跃度或合作,说白了就是不断烧钱。除了二级市场上“割韭菜”,没有任何收入来源,但是二级市场上的“割韭菜”并不是一个持久、稳定和正当的盈利模式。  有些人说:区块链崇尚的是去中心化,人人参与,人人获益,未来根本不需要所谓的项目方,因而也不需要考虑项目方盈利问题,未来的区块链会实现自治,人人都是受益者,人人都会为社区出力。  区块链的理想确实是这样的,但这只是一个目标或者方向,不是路径。正如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实现全人类的解放,打造大同社会,可是实现的路径是“资本化”。现实的区块链不可能完完全全是去中心化的,而应当是一个弱中心化的。完全没有领导者,完全没有中心的团体会像勒庞笔下的乌合之众。任何事情都过犹不及,实现“去中心化”的理想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项目方需要认真考虑自己的商业模式——投资人的投资,二级市场“盈利”不是商业模式,真正的商业模式是一个创造价值的核心逻辑,价值的内涵不仅仅是创造利润,还包括为客户、员工、合作伙伴、股东提供的价值。

    6,组织结构问题

    现代企业理论之父科斯认为,企业的本质特征是对价格机制的替代。价格机制的运行是有成本的,市场运行也存在费用。企业之所以出现,正是通过管理协调来代替市场协调并降低成本的必然结果。也就是说,通过企业组织生产的交易费用低于市场组织的交易费用,企业才得以产生。区块链提倡的社区,是一种失去了强约束的企业形态,而失去的强约束意味着企业内部缺乏一个高效的管理协调过程。因此,在理论上来说,社区形式的组织结构的效率低于公司结构的效率。  区块链是一个崇尚开源的技术,其精神内核是自由、平等。区块链项目最理想的组织结构是Token持有者、技术社区、运营基金会三个维度构成了3D社区自治模型,通过激励促进人人参与,通过技术的手段保证人人平等。但是,目前大多数区块链项目只有项目方和Token持有者的二维结构,技术、运营、媒体的角色都是项目方来扮演,缺乏合适的激励机制(现在大部分项目对非技术人员的激励机制就是承诺币价的上升),Token持有者的话语权很少,甚至大多数还是“被割的韭菜”。  在项目初期,除了发起团队,没有人愿意为一个项目投入时间和精力,项目方需要扮演技术、媒体、运营三大角色。项目方需要使用大量的数字资产和真金白银(仿佛这不是他们的资产)去维护、发展项目——得到的确实绝大多数不会对项目发展有任何正面贡献的、币价涨了卖、跌了就维权的“社区成员”。  这又是一个有意思的矛盾:如果是传统企业的组织结构,会因违背了区块链开源和自治的理念;如果是开源社区的组织结构,既难以找到合格的社区成员,又在早期举步维艰,还存在资金安全、合法合规、开发效率等诸多问题。

    7,后记

    目前处于熊市,许多媒体都已经裁员、倒闭,大多数项目开发进程处于非常缓慢甚至停滞的状态。究其原因有二:1,近两年,行业内心态浮躁,热衷于参加各种各样无意义的会议,想寻找新的“合作”,开辟新的“市场”,项目在融完资甚至是还没有融资的时候,就“重市场,轻技术”,很多项目甚至把技术部分直接选择外包出去。现在由于整体市场环境差,项目推广、运营活动都难以开展,项目方无法支撑牛市项目开发和运营的高额成本。2,区块链公链开发难度太大,区块链应用推广难度大。有少数项目真正研究产品、开发产品,但究其本质,是以公司化的形式去进行管理运作的——这一点与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理念冲突——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开源软件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其开源性,是汇聚全球的力量去做一件事情。目前的区块链项目打着“社区”的幌子,行“公司”之实,开发进度必然很慢。不过我认为目前区块链行业发展停滞不前的根本原因在于:之前牛市,财富效应太强,行业里的每一个人都感觉每天都在撒钱,开发的不专心开发,去炒币,运营的不专注运营,去炒币。能抵挡这种诱惑的,少之又少。现在熊市,之前巨大的财富效应和现在平淡的行情形成了巨大的落差,这种落差让许多人黯然离场,项目难以为继,如此反复的恶性循环。  不过,我始终坚定的认为比特币是一个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实验,其底层技术:区块链,以技术的形式,从物质层面唤醒精神层面的平等与自由。区块链思维会影响到所有商业思维,区块链技术普及程度越广,区块链思维的普及程度也就越广。目前我们尚处于新时代的前三分钟,还有诸多的问题需要区块链从业者去解决,去权衡,去取舍。  一往无前虎山行,拨开云雾见光明。别怕,长路漫漫,我与你砥砺前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区块链需要跨过的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ddw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