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小就被家里大人贴了一个“不会说话”的标签。后来,我想了想,我为啥不会说话呢?要么是没遗传,要么是家里没环境,要么是大人没教我。
后来,根据我观察,其实吧,我们家人应该也不算很会说话,大概我是那种既没有天分后天又没有开发、也没努力那种(感觉自己好惨啊……)
我一直想要找个方法来学一下怎么说话的技巧。找了一些书,看了,不得要领。
有人说,找个电视剧,反复看人物的对话,揣摩人家为什么这么说,我还是没啥感觉。
哈哈,看来我真是说话没啥天分的人。
怎么,说话还需要有天分么?
对呀!之前我也不这么认为,但是看了《蔡康永的说话之道》之后,我发现这活其实挺不容易的。很费脑子,至少对我来说。
但是,对于有天分或者经过很多训练的人来说,大概并没有那么难。
训练?
说话要怎么训练?
训练说话?
真是闻所未闻!天底下哪里有教人怎么说话的课程吗?
好像是没有。其实,天底下有教人怎么吃饭、怎么走路的课程吗?那更是没有。但是有教人养生的课程,有没有?只可惜很多人是生病了,得了高血压、糖尿病才去开始了解养生之道,了解怎么搭配、控制营养,怎么吃七分饱,节制饮食。这还真不是小事情,在《吕氏春秋》里就有很多教帝王如何保养身心的描述。毕竟,身体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而帝王的身体是国本,国本动摇就容易引发动乱。
古代还有一句话,叫做“三代为官,始知吃饭穿衣”。吃饭,三岁孩子都知道自己吃饭,婴儿生出来就知道孙希。穿衣服也是一样。为何说,“三代为官”才知道这些呢?那是因为这里面也有很多的讲究。往往暴发户即使有钱,也是难以一时间弄明白的。
个人觉得说话也是一样的。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里看出来,蔡康永的父亲是生意场上的人,号称船王。蔡爸爸年轻的时候二十多岁就是上海滩的著名律师。看起来,家学渊源是很不错的。
这样的家庭出来,教养就不差,说话也不差。基因是一方面,后天的熏陶也是一方面。
居里夫人在她的自传里也说过,她在家里和女儿(即使是丈夫意外去世后),也从来不说一句伤人的话。
胡适自己则在《四十自述》中说道: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 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 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 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蔡康永把说话之道的这个道理讲明白了,其实,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别人放在心上”。
当我们把别人放在心上的时候,大概“自己”就不那么重要了,我们说话之前,谨慎地斟酌用词,也觉得是值得的事情。一些莽夫则没有这种觉悟,而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甚至嘴巴比脑子还快,说完了自己又后悔。
“药不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说。”
“恶语伤人六月寒,良言一句三冬暖。”
“轻诺必寡信”
说话,有些话是不能说错的。有些话说错了是要害人的,也可能会害己的。
蔡康永说了一个很重要的道理就是—— you are what you say。
你说的话就代表了你是什么样的人。因为你的言行举止,都会构成别人对你的评价和形象。如果你想表现出一个谨慎的人,那么就应该说话谨慎。如果你想表现出是一个有品位的人,那么说话也应该有品位。
像康永这样有遗传、有家学的,想说好话好像不难。那么对于普通人,该怎么办呢?
我也还没弄明白,但是凡事只要用心,大概都会有长进的。而找一个名师,当然也是进步的重要途径。
蔡康永说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我们每天回味自己说了什么话,想清楚自己为什么会说这样的话,其实背后是很多的关系。如果想明白了,也就不这样说话了。所以,看一个人说话能看出这个人是不是明白。
他这一段话,和我想的是一致的。很多人一辈子都是糊涂的,看了真让人唏嘘。一辈子啊!也没活明白,但是只要我们每天晚上比早上起来的时候能够明白多一点,也就值了。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
说话之道,如果我们明白了里面的道理,也就不会说错话了,不是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