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更快乐?
情绪来自大脑信号,来自对外界信息的处理。快乐也如此。
大脑对外界刺激的响应,并不是由外界刺激的强度所决定的,而是由外界刺激强度的改变所决定的。
也就是说,只要刺激一直存在,哪怕这个刺激比较大,大脑的处理通道也会慢慢关闭。只有当刺激发生改变,比如突然加强,或者从无到有的时候,大脑的处理通道才会产生响应。
比如厨房里有人正在炒菜,一个人正好从外面回来,一开门会闻到很强烈的味道;但是炒菜的人因为一直都在厨房,并不会觉得味道有多重。再比如游泳,刚下水时感觉水特别凉,但是过一会儿就不觉得凉了。从很明亮的室外走到房间里,你会觉得房间特别暗,但是待一会儿后就什么都能看清了——你的眼睛适应了房间里的亮度。 哪怕刺激一直很强,时间长了你也会适应。刚开始吸毒时人的反应都特别大,慢慢地,同样的剂量就不能让人满足了,必须加大剂量才行。快乐也是这样的。
快乐是短暂的,不满足是长期的。 所以感受快乐的方法一共有两种:
1.追求多样性。新奇的、不一样的刺激会让我们快乐。
2.追求间隔性。哪怕是以前经历过的刺激,如果间隔一段时间再出现,我们还是会感到快乐的。
虽然我们大部分时间是不快乐的,但也正因为有了中间这些不快乐,我们才会感到快乐。正所谓“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这两招不要同时使用:没有间隔,你才需要考虑多样性;如果有时间间隔,就不需要再搞多样性了。
快乐在今天这个世界是廉价的。设计电子游戏的人非常明白怎么让人快乐,他们最主要的手段就是第一个方法——多样性。游戏里会不断有新鲜的刺激,让你一直玩下去,乐此不疲。上网看微博、刷视频也是如此。这种电子化、工业化的刺激密集度比真实日常生活高太多了。没有人能抵抗这种快乐的吸引。
但是,这些娱乐项目有个本质的弱点:设计者总是希望你一直留在他的产品里,所以他总是使用第一个制造快乐的方法,他负担不起第二个方法,也就是间隔。
所以在这个时代,间隔出来的快乐更稀缺,所以更宝贵。
这就意味着我们应该更多地使用间隔的方法对快乐进行调控。比如,再好吃的东西,也别一次吃太多;再好玩的游戏,也别无限制地玩。适可而止是为了长期的享受。而且这涉及生活的主动权:被多样性吸引是“被”吸引;间隔则总是你主动。
第一个方法也有高级的用法。这就是要追求比较“深”的东西。搞学问,学科的道理越深越好,你每进一步都有新的刺激。做事业,目标越远大越好,这样你才能一直有新的挑战。这就是为什么对有使命感的人来说工作才是最大的快乐。
所以我们的快乐调控策略就是,浅的东西用间隔,而深的东西自带多样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