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陪着婆婆看了几集《虎妈猫爸》,剧中赵薇为了女儿能上重点小学,变卖豪宅住进了贫民般学区房;为了女儿的所谓正常生活作息,和婆婆一家周旋;为了让女儿成为班上的佼佼者,辞职全天伺候女儿……可生活并没有因为她的付出,向她露出笑脸,婆婆支持儿子出轨,女儿因为母亲的逼威,也大声的说她讨厌妈妈……
电视剧虽然没看完,但故事却真实的反映出生活中的这种让孩子出人头地而家长变态的心理……
我很怕自己会成为这样的家长,可想想曾经我也因为西西能背几首诗而沾沾自喜;能说几个单词,而手舞足蹈; 能唱几首歌,而到处炫耀……这难道不就是自己的虚荣心在作怪? 甚至说严重点是攀比心比较重?
对于教育孩子,我翻过一些关于教育的理论书,也和有经验的妈妈们一起讨论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在孩子成长的这个过程中,我焦虑过,疑惑过,矛盾过,纠结过……同样的方法,同样的问题,可放到不一样的孩子身上,却结果也不一样。
今读尹建莉的《最美的教育最简单》,里面有一篇关于“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的理论,她说:童年的任务不是向外延展,而是向内积累,一个人内在力量强大,才能很好地把控自己,未来才有可能处理好自己和世界的关系,在人生事物中获得主动权——这才是培养竞争力的正常顺序和逻辑。 她解释说,人生并非完全不需要竞争,我们不否认竞争给人们带来的成就感,能推动社会进步,但竞争一定要守住两个度,一个是心理程度,一个是年龄向度。对于后者的年龄向度就是对于弱势群体的儿童,就不应该参与竞争中,因为他们体内能量本身就少,竞争消耗能量,会影响孩子的成长……书中还有这样的一个故事,说有个小孩因为班主任每天给作业、考试、纪律等方面表现好的学生发放小红花,定期评比谁得到的红花多,多的人受表扬,少的人爱批评,老师还要把这种情况用短信的方式发给每位家长,这又大大激起了大家的攀比心,而这个小孩总是得到的红花少,弄得他的家长在别的家长面前抬不起头,就经常批评孩子,结果这孩子居然偷其他同学的小红花,还数次的向老师打别的同学的小报告,尤其是打小红花比他多的同学的小报告,这明显就是嫉妒这些同学……
读到这,我心生害怕,昨晚我还不是因为在宝宝群里看到很多家长都在表扬自己的孩子,说谁谁谁学会了新歌,说谁谁谁回家把同学的名字都数出来了,说谁谁谁动手能力很强,当我问西西时,这丫头一问三不知,幸亏当我把这事告诉孩子她爸时,孩子她爸淡然的一句没事,暂缓了我的情绪,于是也不至于毒害孩子很深……
在以后的教育中,我该如何做一个正确的妈妈,我得继续摸着石头过河,我得时刻去学习,我得不时的反省自己,我要努力的做到:让孩子成为一个身心健康,有求知欲,善于思考,勤于动手,开朗友善,自信快乐的孩子就行了!
文章观点仅为鄙见,欢迎朋友们的指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