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孔子指导学生读诗

孔子指导学生读诗

作者: 584b33fff306 | 来源:发表于2019-04-21 08:53 被阅读0次

    文:陈希良

    孔子指导学生读诗

    一、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这是《论语.学而》章第十五则“师生对话”和“意义协商”。从学生子贡“自悟”到德性修养开始,孔子首先肯定学生的学习成就,诱之以“贫而乐,富而好礼”,把生活处境与人的积极情感体验融为一体。子贡联想到诗三百中的《淇澳》一诗中的句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来“比附”说明学习修炼之功在慢与韧中精益求精。治骨为“切”,治象为“磋”,治玉为“琢”,治石为“磨”。孔子“乘热打铁”,告诉学生可讨论、谈论《诗》了,并且夸赞学生的“读诗”是“告诉你这里,你能知道到那里”(与举一反三有异曲同工之妙),以此“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因为子贡为诗句“赋予”了价值意义,即创新性地诠释了诗,是意义的一次提升或合理转换构建。

    由此可见,学诗、论诗贵在联想和想象,老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思维源泉和自我成就感,把学生“托”起来,让学生自己站在“高处”,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通过连接、对比、思考而自主引用和意义构建,这才是真正的深度学习。什么是高效课堂?真正的高效实际上是学生学习、思考、表达的高效,及时地捕捉或促发教育时机和学习环境氛围,相机而教,洞开学生的思维,切实促成学习的真实发生才是至为关键的。

    二、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矣。”

    这是《论语·八佾》章第八则“师生对话”和“意义协商”。学生子夏读诗三百中的《硕人》时“疑问”三句诗的准确意义,面对学生的“疑问”,孔子怎么“解码”诱人深入是教育艺术性和科学性的综合反映。孔子抓住学生最为“迷惑”的概念“素”(化妆反衬技术)以及关系“素”“绚”,用简单明了的学生熟知的古人作画的技巧“降解”和“启发”,子夏突然联想到“礼”(礼有文有质,“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在孔子看来,诗教的根本在德教修身(这与后来的理学家解诗有根本的不同)是“润心”的人的内在性的主体“张扬”。于是,孔子“乘”学生思维“洞开”之际,赞美学生启发了老师,可以跟学生“言诗”了。钱穆先生说:“此章亦是礼必有本之意。又见孔门论诗,必推明之于人事。文学本原在人生,故政治文学者,必本于人生而求知之。乃能发明文学之真蕴。此皆孔门论学要义。”

     

    孔子最伟大之处,就是从“鼓励”到“激发”来循循善诱、因材施教、随处成就学生的学习行为的。但凡伟大的教育家都是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利用自己的爱和智慧,时时处处促进学生向着未来梦想和奋斗的。

     

    至于为什么要学诗?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不学诗,无以言。”从诗的社会功能到知识认知讲了“学诗”的必要性,属于诗学的“本体认识论”。教育学生必须强调目的重要性,让学生成为他自己。法国思想家福柯说:“人是行为的主体,他有着达到自身的手段,而且达到自身是他的律令。而他必须达到这个东西,就是自身。”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真正的教育就是自我教育”,它既是教育的目的又是教育的策略。“激活学生”永远都是一个主体价值论的重大教育问题,需要教育者时时刻刻思考求证。

              陇上山人陈希良

        二0一九年四月十九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孔子指导学生读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dld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