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个人的盐茶古道8:日本战俘营

一个人的盐茶古道8:日本战俘营

作者: 寻常观 | 来源:发表于2019-02-01 14:38 被阅读7次

     

    从鹿角老街出来,我随即前往日本战俘营。

    一路上,我发现鹿角场有种产业很红火,就是石膏板,这种装修板材因近年来房地产业的火热而兴盛。场上开满了大小作坊,还有几家小规模的工厂。

    不知道当年马帮来这里看到的又是什么?

    走了不到半小时,问了一次路后,很容易就找到了日本战俘营。

    战俘营被围了起来,是座大宅院,青砖白墙,已经修缮一新。

    围着战俘营走了大半圈,都没有找到入口。后来旁边一位中年男子告诉我,入口在南泉医院的后门。

    中年男子的家就在战俘营旁边,“这座战俘营才重新修了不到两个月,以前是老房子,新修了反而没有味道了。”他留下这段话就喃喃离开了。

    我从医院的后门溜进去,由于现在还处于施工期,并没有对外开放。

    所以只是围着建筑的外围偷偷转了一圈。

    这是一幢传统围合式建筑,中间是大堂,两边有很多小房间,颇有几分规模,据说以前是地主家的宅院。

    然后上网一查资料,果然这里大有来头。

    (一)

    大约是1944年,一批在战场上俘虏的日本军人,被押到了陪都重庆。重庆市民被日本飞机轰炸,死伤惨重,但却没有见过日本人。这批俘虏的到来,才第一次看到了真正活的日本军人,都恨不得咬两口出气。当局看到宣传目的已经达到,也为了这些俘虏的生命安全,就把这些俘虏秘密转到鹿角场关押。

    为何要选在鹿角场?一是鹿角场地方偏僻,东有樵坪山、西有南山阻隔。对外不通公路,战俘营设在这里,日军、日本间谍不易探到。二是南泉一带当时是国民政府首脑和重要机关的驻地,有林森、蒋介石、孔祥熙等的公馆,也有中央政治学校、中央电台等重要部门。对这些单位,当局列为重点保卫区域,安排有宪兵、卫戍总司令部等大批警卫部队担任守卫。而鹿角场离南泉不过数里之遥,一旦有事,可以迅速出动增援。

    据说,这批日军俘虏有七十多个,关押在鹿角场上的三圣宫内。战俘营里,还有一些日本女战俘单独关押在鹿角场一个叫梁家边的大院子里。

    其中一名女战俘叫秋原池田,从贵州被押解到重庆时,已经奄奄一息,原本以为会就此死在中国,因此经常在夜里躲在被窝里哭泣,她没有料到,正是哭声,挽救了自己的生命。

    这天清晨,秋原池田又是一宿未睡,眼睛红肿。就在她躲在被窝中发抖时,牢房的门却“吱呀”一声被推开了,一位中国农妇用竹篮子装着几个蛋走了进来。

    原来,关押女战俘的牢房,紧挨着当地的一家农户,农户的女主人叫陈二嫂。在秋原池田被押解过来的第一天,陈二嫂就已经留意到了这个性命危在旦夕的女战俘。再加上牢房的墙壁是用竹篾片和着泥巴编织的照壁墙,不隔音,陈二嫂夜夜听到秋原池田的哭声。善良与母性打动了陈二嫂,在征得看守同意后,她便将家中仅有的几个鸭蛋送了过来,又每隔三五天送去鸡蛋、蔬菜等零星食品,终于保住了秋原池田的性命。冬天时,由于秋原池田怕冷,陈二嫂还给她做了一个“篾烘笼”,里面放上木炭,格外暖和。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抗战胜利了。不久后,秋原池田等人就被押走,随后被遣返回国。

    中国人的宽容和善良在这次遣返中显露无疑。

    过了二十年,1964年秋原池田专程来到中国,经批准回到鹿角场,看望了陈二嫂,感激她当年的照顾,还将当年那个破旧的“篾烘笼”带回日本家中作纪念。

    此后,1965、1979、1980、1985年,都有日本民间团体经中国政府同意,来鹿角场采访,并移走了当年埋在这里的日本战俘遗骸。其中,在1980年春,秋原池田丈夫带着她的遗愿,来到鹿角场,来看秋原池田当年住过的小屋。遗憾的是,当年小屋已经垮塌拆除了,成了菜地。秋原池田丈夫只好把菜地和周围环境拍了些照片,带了回去。

    而现在,关押秋原池田等女战俘的老房子成了眼前规模宏大的青砖白墙房。

    曾经的二战烟云,竟演变成一段佳话。

    (二)

    战俘营旁边,立着一块被打烂的文物保护石碑。

    从残缺不全的字中,,以及后来查询资料得知,牌上写的是“鹿角日本战俘营,重庆市文物局,二〇一〇年八月二十日立。”据当地村民说。这块石牌是前几年中日钓鱼岛争端后,被某个“疯子”砸烂了,公安局还来调查了的,后来怎么处理的他们就不知道了。

    历史,就像这样,在分分合合,打打闹闹中演进。

    鹿角,这个盐茶古道上的小驿站已经没有多少马帮的印记了。

    但却依然传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个人的盐茶古道8:日本战俘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dld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