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知“断舍离”Day16

作者: 清水Jenny | 来源:发表于2018-02-07 21:58 被阅读36次

“断舍离”这三个字,我是在2017年初认识袁春楠老师后知道的,这个理念源于日本,它是追求极简生活的现代人的必修课。

我知道它已经一年了,每天也在扔东西,可是在年末大整理时,我发现自己仅停留于初级阶段,在行动方面做得很差:该断的、该舍的、该离的,竟然是那么难放手。忽然发现我们早已经习惯做加法,现在做起减法来却这么艰难!于是我想要重新认知这重要的三个字“断――舍――离”。

那么“断舍离”具体是什么意思呢?

“断”指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舍”处理掉没用的东西;“离”放下对物质的迷恋,作为对生活和情感的态度,保持独立,适度拥有,不浪费。

我想“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可以从源头上解决物质泛滥的问题。比如购物时经常有一些赠品,不拿白不拿,一般人就拿了,若有了断舍离的理念,就可以很好控制自己的行为,减少日后处理废物的麻烦。

至于“处理掉没用的东西”,大家一看就很明了,指已经进入家里的东西,使用后要及时处理掉,不要堆积。而事实上又是什么样的呢?许多家庭都有很多用不着的东西:比如单位发的物品、朋友送的礼物,当时不舍得用,放到现在呢,给人吧,拿不出手;扔了吧,又觉得可惜,犹犹豫豫,放了一年又一年,舍也舍不掉。

最后一条“放下对物质的迷恋”,我想这是最难做到的。世界上的好物不计其数,即使帝王将相也不能全部拥有,何况它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道理是人人明白的,可终究想拥有的那颗心很难去掉,无论贫富贵贱,家里都堆满了物品,难以割舍。

所以往深一步讲,断舍离断的不仅仅是物质,还有藏在物质背后的情感――与某人某物长期难以自拔的情感。

有人把断舍离和收纳、整理混为一谈,其实它们是不同的概念。“断舍离”的特点是着眼于自身、此时。在决定是否丢弃一件物品时,断舍离的主语永远是自己,而非物品;时间轴永远是现在,而非过去或将来――“我,现在,需要不需要它?”而非“它,将来,还有没有用?”

比如:你已经有心怡的茶具,现在有机会白拿一套,你怎么办?你可以这样想:我,现在,不需要。结论就是不必再把这套据为己有。再如:你有一件外套,买时很喜欢,现在已经过时了,怎么办?我,现在,不需要。结论,处理掉,而不是放起来。

马上就要过年了,正是实践断舍离的最佳时机,让我们就从整理抽屉,整理衣柜、整理冰箱开始吧!把堆积的废物处理了,让我们过一个神清气爽的大年!

相关文章

  • 重新认知“断舍离”Day16

    “断舍离”这三个字,我是在2017年初认识袁春楠老师后知道的,这个理念源于日本,它是追求极简生活的现代人的必修课。...

  • 一张图,读懂《断舍离》第三期

    《断舍离》悦读三期 断舍离的思考方式 ● 重新思考住所的意义。 ●了解当下 ●自我轴心 ●将周围人卷入断舍离 重新...

  • 每日一问20200303

    主题一:断舍离 知道断舍离还是以前看的一个书名。随着自己认知的变化,对断舍离有了新的理解。 断舍离可以是实物上整理...

  • 断舍离:主语永远是自己,时间永远是现在

    《断舍离》是山下英子女士的著作。 通过“断舍离”,她重新审视了自己和周围环境的关系,也通过“断舍离”,她重构了自己...

  • 说起断舍离,有什么比物品的断舍离更紧迫呢?

    1、断舍离,是部分放弃了对物品的安全感; 断舍离这个概念,因为一本畅销书《断舍离》风靡,已经得到了普遍认知接受; ...

  • 一张图,读懂《家庭断舍离》第五期收官

    《家庭断舍离》悦读五期 享受家庭断舍离 对父母一代避免“扔掉”的字眼 父母的物品只是道具,家庭断舍离的实质是认知彼...

  • 断舍离就是扔扔扔吗?

    随着断舍离概念社会认知度的提升, 逐渐开始有一大部分人, 将其简单理解成: “断舍离就是扔东西呗 《断舍离》是日本...

  • 极简生活|重温断舍离

    上周重新看《断舍离》这本书,感觉通过几年的实践,对断舍离的理解更深了,但是也发现自己还是有很多不符合断舍离的行为。...

  • 认知断舍离

    断舍离,我们听了很多次,大多数说的都是闲杂物品断舍离。近两年随着知识付费的火爆,越来越多人买了太多的课程,逐渐又有...

  • 《断舍离》 读书笔记

    读书思维导图 解析书目:《断舍离》作者:山下英子 内容认知这本书让带给我们以下三个方面的认知 一、什么是断舍离?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重新认知“断舍离”Day1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dpa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