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初中语文暑期培训
各位老师同仁们,大家好!
顶着炎炎烈日,忍着酷暑,老师们仍然按时来到会场,在此我感谢大家。根据上级领导安排,今天,我有幸在这里和在座的一二中的所有语文教师一起学习。首先对参加教研会的老师们说一声:老师,大家辛苦了!
今天下午只是一场语文教学研讨会,不存在做报告,我既不是名师,又不是语文权威人士。只是接受任务,大家有机会可坐在一起认识认识,学习学习,有时候一学期,一学年都碰不着面。
今天大家聚在一初中,我带领大家先谈一下初中语文教学中遇到的几个问题,然后自由发言,以年级为单位,分开就今年教材特点,以及下一步对学生的指导学习有哪些建议,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来讨论采取相应的措施。
暑假里咱们七八年级都参加过语文培训,讲师们给大家讲了很多高端大气,洋气的语文内容。我今天就咱们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做探讨。
提起语文,不管是老师,学生,还是家长都觉得是个大难题。不知道有啥真经能提高他们成绩。
正视现状 因材施教。咱们这里的学生和邓北那些学生不一样,那里学生底子扎实,相对听话,老师也厉害,用他们老师自己的话,敲捶踢,扣抓bia。没啥巧,但咱们这里学生,不敢……,只能……。咱们管理学生是提前打好腹稿,拟好收拾他的提纲,既想查缺补漏,又考虑到不伤及学生,察言观色,见机行事,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坚决不留后患,提心吊胆,不怕一万,但怕万一……扶起竹竿扶不起井绳,生源底子差,有的差生越管越差,所以咱们成绩差的多。
无论学生素质高低,底子厚薄,我们教师都要慢慢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
语文学习十大习惯,需要慢慢培养
一、熟读、背诵的习惯。
二、阅读优秀课外读物的习惯。
三、推敲语言文字的习惯。
四、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
五、记日记的习惯。
六、规范地书写的习惯。
七、专注地听人说话的习惯。
八、说普通话、说话文明得体的习惯。
九、勤思考、爱质疑的习惯。
十、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目前语文教学中的困惑:
(一)教辅资料答案的差异性
千差万别,有些问题的确难以解决清楚。
讲到语言运用题时,“教辅试题的答案不准确性”。在课堂教学上建议,有争议的知识不要讲,要讲典范、讲典型,让学生多读细读,读到文本深处,达到“扎到灯下,一声不吭”的境界。
多和同头课老师讨论一下,力求使答案更趋向于准确标准,但一些开放性,主观题的答案你大可不必过于统一,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追求多元化答案。
(二)一些语文概念的模糊性
在教学中,存在很多概念模糊不清的问题。大多问题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可是有时候是也不是,有时候不是也是。
语文教学中遇到很多难以区分的概念,我们不必过于较真,因为我们一些专家级的人士都区分不准,他们讲的也是含含糊糊,因此我们只需要浅显分析,够用即可。目前初中语文试题中对一些难以区分的术语也尽量避开不考,即便考试也是地方性的评估中会出现。
下面举几个例子,我只是根据以往的考试题中留意到的。也不完全准确,只是从基本概念上区分一下,下去可以根据自己实际再总结。
1.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如于谦的《石灰吟》,诗人借物咏怀,通过开采石头烧成石灰的过程及结果,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难困苦的坚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洁思想。又如《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病梅馆记》等都是出色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例子。
“借景抒情”是指借助于描绘景物而抒发感情,感情寓于写景之中。如鲁迅《故乡》开头一段,作者并没有直接抒发“我”的悲凉心情,而是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来表达“我”当时的心境:压抑、窒闷、悲凉。借景抒情的例子数不胜数,如《风景谈》《荷塘月色》等。
二者有相同点:他们借助于叙述、描写、和议论的方式来抒情,使抽象的感情客观化、具体化、形象化,易于被人理解接受。其次,它们都可以使用象征、变形等艺术手法和比喻、排比、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以增强艺术感染力。
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托物言志”是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这些“物”不是“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是借助写景来抒情,或景中含情,时时流露;或情寓景中,蕴而不露。这里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第二、“托物言志”中的“志”,含义很广,可以指感情、志向、情趣、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中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鞭挞、快乐、悲伤等感情。
第三、“托物言志”内容产生意境,作者的某种感情、志向通过与之相关的实物传达出来,即达到写作目的,可以叙述和议论。“借景抒情”要求达到思与境谐,情与景会,寓情于景,情景相生,内容形成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有立体感的审美意境.
2.白描和工笔
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
要明白白描和工笔的区别,就要分别明白神门是白描和工笔。所谓的白描其实就是中国画技法名,具体是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的画法,或者是文学当中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的表现手法;而工笔则是一种用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的中国画表现方式,是指对事物注重细部,进行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
3.典故是修辞手法,还是表现手法
狭义理解,用典,又叫用事或暗用.《修辞学词典》(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上就是这样说的
暗用:词格之一,即“用典”,又名“用事”.是借用典故来表情达意.典故都融化在词里,使人看不出用典的痕迹.无论用典是否明显,都能使词意丰富,耐人寻味.
广义理解,说它是表现手法也是可以的.因为表现手法既可包括写作手法,也包括修辞手法.
4.托物言志与、托物寓意与象征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托”借、假托的意思,可以从志向、情趣、理想、追求、来描述物表现志。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多用于诗歌、散文创作)。
写作特点:“托物言志”是把自己的志趣、志向寄托在对某种物的记叙、描写之中。比如《爱莲说》。
“托物寓意”是把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对某一物的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出来。
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两者都是托物,不同在于“寓意”和“言志”。“
托物寓意”包括了“托物言志”。也就是说,“托物言志”可以说成是“托物寓意”,而“托物寓意”却不可以说成是“托物言志”。当诗文中所托之物表达作者某种情怀、某种志向时,用“托物言志”是恰当的。
托物寓意它借客观事物或景物来抒述主观的情思,蕴含文题的主旨,把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对某一物的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出来。
是指在构思文章时,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展开联想和想象,见景生情,托物寄意,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深入挖掘事物本身所包含的意蕴,揭示事物寓偶然于必然的主题。
一般指借物表意、言外蕴旨的古文诗作的表达方法,往往令人读之如嚼橄榄,回味无穷,较之直抒胸臆者则别有一番韵致。这可能基于两个原因:一是自然界某些事物秉性特殊,容易触发诗人对某些意念的联想;二是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使他们不能直抒胸臆,故而用托物寓意之法。
如果所托之物表达的是其他意思,如赞美、批判之类,而没有涉及作者的志向时,用“托物寓意”好一些。如《马说》
托物寓意作品一:插上光明的翅膀,漫漫黑暗将不再是阻碍。
含义:当我们身处困境时,要保持思想清醒,以光明的眼光看待黑暗,方可走出困境。
托物寓意作品二:嘴巴不以表达情感为骄傲,却以丰富味蕾为自豪。
赞美刚正不阿的青松、颂扬傲霜斗雪的腊梅,称赞落地生根的杨柳时,可不曾注意过艳丽多彩的桃花。桃花对谁一样没有一点偏私成见,不管是勤奋的蜜蜂,还是翩翩起舞的蝴蝶,都是一视同仁,直到花朵的凋谢。
人都赞美花,赞美树,就是没有人赞美小草。小草,虽然没有花的美丽,也没有花的芳香;更没有树的高大。正是因为小草很渺小,在人们眼中微不足道,所以,从来没有人注意过它们。而我偏偏就喜欢小草。喜欢小草坚强的品质,喜欢它“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精神。
“托物寓意法”是指在构思文章时,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展开联想和想象,见景生情,托物寄意,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深入挖掘事物本身所包含的意蕴,揭示事物寓偶然于必然的主题。
运用此种写法,需要注意寻找托事与寓意之间的某些共同点,以显示出两者之间的一致性。
象征与托物言志的区别:
象征的本体意义和象征意义之间本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通过艺术家对本体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绘,会使艺术欣赏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领悟到艺术家所要表达的含义。]
另外,根据传统习惯和一定的社会习俗,选择人民群众熟知的象征物作为本体,也可表达一种特定的意蕴。如红色象征喜庆、白色象征哀悼、喜鹊象征吉祥、乌鸦象征厄运、鸽子象征和平,鸳鸯象征爱情等。
象征侧重物所具有的性格、品质,
托物言志侧重作者的主观感情。另:象征存在文化意义上的不确定性,如“海燕”,你说象征“无产阶级战士”可以,说“春的使者”也可,而托物言志则含有文化意义的确定性,如“梅”“兰”“竹”“菊”意义比较明显。
5.衬托与烘托
衬托是找一个对比,烘托是锦上添花。衬托是找一些类似或者相反的食物比照,突出这个事物的特点。
烘托是从侧面描写,或者从周围事物的描写来引出主要事物,或者用一堆花来突出某一束花的艳丽。
例如:雨天烘托人物心情,以憔悴的梅花衬托繁茂的桃花。
困惑(三.)学生认识不到语文学科的重要性
1-认识到语文的重要性,(举例说明)得语文者得天下,语文学科最具杀伤力,书写差是硬伤。
2-我们要从七年级让学生养成自觉学习语文的习惯。
学生如何自觉去学习语文,一直是个大难题,大多数学生课余时间不去学习语文,包括假期也很少有辅导班。有时就是需要咱们老师去逼迫,强制性布置点任务。
例如:某校暑假初一语文暑假学习计划
一、练习钢笔字:
教育部在官网公布《完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初中阶段的书法做了要求。我们也要求初中生练习钢笔字。内容就是要求暑假必背的篇目和诗歌,请把第一要求中的篇目和诗歌,工整的默写在本子上,开学初检查。
请注意1、格式:第一行:标明日期、文章标题。 第二行开始文章内容。文章也请你按段落分段默写。
2、版面:默写完一篇文章或者诗歌,请空三行。
练字检测措施: 1、老师选出优秀的书写,张贴于宣传栏。2、颁发小小书法家的校级奖励。
二、读名著,写旁批、做手抄报:
(1、每一章节至少有6处旁批。2、手抄报一张,针对的内容就是这5部名著。)
请暑假买好以下5本数:于丹《论语》心得;海明威《老人与海》、塞万提斯《唐吉诃德》、夏绿蒂·勃朗特《简爱》、《水浒传》
阅读检测措施:1、开学后我们会开展针对这5本书的阅读分享会和课本剧表演活动。
2、开学初要求把这5本书带到学校来,老师检查旁批,给予看书仔细、旁批认真的同学颁发读书之星的校级奖励。
3、开学初,我们对手抄报进行张贴表彰,并且给获奖同学颁发校级奖励证书。
三、电视栏目推荐:
1、关注新闻:《新闻调查》、《面对面》、《焦点访谈》、《东方时空》、《走近科学》、《对话》。
2、关注央视一台2009、2010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和央视十台每天中午的“百家讲坛”这两档节目。
3、看两场电影,尤其要看看《三傻大闹宝莱坞》这一影片。
当你完成这些语文暑假作业时,你会发现整个暑假,你做了三件实事:练字、背诵、快乐的看了书和电影,你收获心境,也收获了知识。
(我假期闲了写了一篇小文,关于语文学科该不该上辅导班的短论),文章下面有网友介绍学语文方法,也有一些评论:
A:最好买三本字典,古代现代汉语词典和成语词典。从背诵诗词诗开始,仅限于书本上(因为诗词是为了学习文言散文)。按照朝代作者划分。每背一首,按照如《观沧海》魏、曹操。逐字翻译,最好在电脑上编一本字典,便于复习。
B: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像数学物理那样只要方法技巧可以提分很快。语文的基础可以说要从小学四五年级开始打起,初中就能省不少劲。(北师大一语文教师说的)在北京重点名校也教了好几年,她跟我说语文全靠自己练,做题刷题读书找语感,报补习班作用不大,语文是积累出来的。
C说:补课的时间安排很紧张,大多数补课机构都是在系统的知识结构上挑重难点讲课,并选取典型题目讲解。语文是温水煮青蛙,怎有时间熬呢?
更有奇葩让人吃惊的评论:当年,高考语文150满分我139,全国重点高中语文科第一,但是,让我重来的话,我不会选文科,也不认为语文学得好能推动社会进步,文学是最无用之学科,它的有用之处也在于无用。最简单的办法,每天朗读一小时,文言文和作文都是有套路的。如果只是为了分数,话题作文跟八股文没有两样,而且更容易。但是,如果真学了这个学科,越来你会发现越没有用。说难听点,理工科能社会创造效益,文科大多在装比。
四.对今后语文教学的建议:
针对初一期末考试现状,做了详细的试卷分析,并对未来初一教学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特别对基础薄弱的农村学生指明了老师努力的方向。
初一教学建议:
1.夯实基础知识的教学。2.加强名著的有效阅读。3.提升诗文赏析的能力。4.重视写作的培优训练。
对初二期末试卷做了详细的分析,每一个问题,每一种题型于老师都从答题情况做了详细的数据分析,并从中找到提升成绩的方法措施。
初二教学建议:
1.夯实基础,精讲精练。2.诗词教学,改变重背诵轻赏析的现状,由课内入手,提高学生诗词鉴赏能力。3.重视名著阅读,教师讲读、引领。4.架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读中悟写,以读促写。5.研究部编新教材,落实大语文教学新理念。
对初三以往期末考试情况和试卷做了详细分析。针对实际情况褚老师总结了当前教学中的存在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为中考提出教学建议:
1.夯实基础,狠抓落实,提高语言运用能力。2.强化整本书阅读,依托主题学习和20部名著阅读。3.经典文言文反复背诵。4.加强诗词鉴赏、记叙文和应用性文体的名著指导。5.强化写作训练,提高学生取材、立意作文的水平。6.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读书练笔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
基于我各校阻碍语文质量提升的瓶颈,研究新形势下语文教学的新路子,结合上一期末考试成绩,进行了详尽的大数据分析。要解决初中语文教学质量问题,必须深入思考,转变理念,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强力推进语文教学改革。
基础年级教学建议:
(一)强化阅读,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
1.以课本教材为主线,整合主题丛书和其他阅读书籍,形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制。2.要重视主题学习的基本经验。3.名著阅读一定要落实到实处。把名著导读纳入教学计划;安排适当课时,兼顾课内和课外。
(二)重视写作教学,提高学生能写会写的能力。
1.日常随笔写作。2.写作序列化主题写作。3.升格写作。
毕业年级上下期教学及复习建议:
(一)准确把我考试精神,明确考试范围和方向。
1.突出基础性。2.强调文化性。3.增强实践性。4.关注对语言内涵的探究与品味,重视语言的表达与鉴赏。
(二)关注高效课堂的打造,全力提高复习效率。
1.上学期加快教学进度,关注考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授及复习。下学期初三中考复习备考策略:一模:梳理知识、系统归类;二模:专题训练、重点突破;三模:综合考练、查漏补缺。2.关注学情进行有层次性的复习。3.关注课堂进行高效性的复习。
(三)凝心聚力,充分利用集体智慧。加强团队合作,共享共生共赢。
无论是高居于山岗之上,还是低伏于幽谷之间,我们都不能丢失仰望星空的信仰。语文教学砥砺抗压,聚力前行。
(参考学习资料1:
初中语文教学研讨材料之——古诗词鉴赏
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一、古诗鉴赏表述方法常见的套话:
1、思想情感: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荒淫残暴;反映离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忧。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壮志难酬的悲叹。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2、情感表达: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的作用。
二、创作风格:朴素自然、清新飘逸、沉郁顿挫、淡雅高远、雄健高昂、悲壮苍凉、严谨细腻、清丽婉约……
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名语言特色)+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感情(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赏析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2、结构形式:照应、衔接、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复等。
4、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想象、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等。
5、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意境:由寄托作者思想的意象艺术的组合到一起,形成诗歌基本的整体情境。如孤独凄凉、激情飞越、闲适淡泊、清新飘逸、沉郁顿挫……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7、词语赏析: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析效果(该词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古诗词赏析答题方式:这……句运用了……写作手法(修辞手法),描绘了……,抒发了作者……感情。其中,“……”词使用得好,传神地表现了……
四、熟练掌握答题方法,大胆使用常用的鉴赏术语,做到卷面整洁、表述严密、条理清晰、逻辑合理。
针对当前语文试题特点,七八九年级考试试题难易度差不多,九年级的学生做七年级试题,不一定就能考好。从七年级就开始紧扣中招方向来考试训练。
(资料2)
立足素养讲求规范注重实效
——基于课程标准下的中考语文阅读理解备考策略
一、语文核心素养与《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部分的表述与要求。
鉴赏。“阅读科技作品, 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阅读简单的议论文, 区别观点与材料( 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 , 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并通过自己的思考, 作出判断。”在“实施建议”中, 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二、近三年考现代文阅读理解的考查内容及备考方向。
(一)记叙类阅读(或者散文、小说阅读)
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理解;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备考方向: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记叙的要素;能概括主要事件;能把握作者的心理感情变化;分析描写人物的方法,把握和分析人物形象;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根据上下文,体会重要语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尤其是结合全文来进行分析;赏析句子,理解修辞方法的作用;理清思路,从
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句子和段落的作用;理解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进而把握文章的主题。
(二)议论文阅读
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
备考方向:把握论点,尤其是注意论点的表述方式,用陈述句,尽量不用比喻句;辨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区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尤其对论证方法所证明的观点,比较容易混淆;理清论证思路和结构,理清引论、本论、结论,然后加以分析概括;能分析和正确使用论据,要注意根据论据的针对性、代表性和典型性来加以选择;能分析议论文中段落作用,尤其对于首尾段,对于补充论证的段落的分析;对文章的主要观点有自己的思辨性的思考和理解,基于原文,高于原文。
(三)说明文阅读
备考方向:根据文章的结构特点来概括说明的主要内容;掌握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尤其对于逻辑顺序,能具体加以分析:由概括到具体、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一般到特殊、由整体到局部、由特征到用途等;辨析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尤其对于常见的说明方法的作用分析,能运用说明方法,尤其
是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分析段落的作用以及段落之间的关系;理解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科学性强,以及或平实或生动的特点;能摘取主要信息,尤其是注意段首中心句和设问句的使用,往往提示段落的中心内容;同时还要体会作品中体现的科学的思想方法。
三、近三年现代文阅读理解命题的特点。
1.选材。一以课外为主。二是在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种文体中, 以记叙文为主, 说明文次之, 议论文再次之。三是在选文的数量上, 都只选2篇( 记叙文、说明文或议论文各1篇)。
从选文的内容来说, 一般体现以下特点:( 1)时效性,即文章一般都是从当年的主要报刊或杂志上选取。( 2) 健康性,选文无论是何种文体, 都具有积极向上健康的主题。( 3)前沿性, 这部分文章主要是指说明文, 一般都比较注重选取那些介绍前沿科技知识的文章。( 4) 适应性, 即所选的文章要适应初中学生的阅读生理、心理、能力及考试时长的需要。
2.题型。从题目涵盖的考点来看, 有整体设计和局部设计之分。整体设计的题目, 一般是就文章的主要内容、观点态度、情感倾向、结构思路、写作特色等角度制题的;局部设计的题目, 则侧重于关键词语、句子、语段的考查。
3.题量。单篇选文设计的题目一般在3- 5题,全卷每篇文章的题量在4题左右。
4.分值。现代文阅读在全卷中的分值比, 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每小题的分值在2- 65分之间, 一般都在3分左右。
三、现代文课外阅读备考策略
根据中考现代文阅读的发展趋势及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提出以下备考策略。
1.开展专题阅读。阅读能力的培养非朝夕之事。我们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 引导学生多读书, 好读书, 读好书”。特别要帮助学生选好篇目, 引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 组织学生围绕“人与自然”、“至爱亲情”、“人生思索”、“乡愁情思”、“地域文化”、“前沿科技”等专题, 进行扎实有效的专题性阅读。
2.教给阅读方法。一要坚持阅读课教学“学法即教法”的原则, 将课堂作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阵地,把阅读课作为教给学生阅读方法的主要途径。二要遵循整体感知到重点品析的规律, 使学生掌握解读各种不同文体文本的钥匙, 学会自主发现文章的美点、重点及疑点。三要根据中考现代文阅读命题的特点, 让学生把握解答不同题型的思路。做到: 注重整体感知; 锁定问题指向;链接文段内容; 捕捉答案要点等。
3.进行双向读练。为提高阅读应考的针对性, 在泛读的基础上, 要精选若干篇目, 组织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模拟训练。一方面要精选部分中考试题, 让学生在实战练习中感悟中考现代文阅读题的特点, 并引导他们总结归纳出阅读解答的基本方法和规律。另一方面要精选部分与中考题文相仿的文章, 引导学生根据中考现代文阅读考点的要求, 在阅读中发现题点, 设计考题, 然后或自己作出解答, 或同学间互答。再在教师的指导下同学间、师生间进行评点、讨论、交流、小结。
4.讲求规范,注重实效。
①规范复习计划。复习最忌无计划,东一榔头西一斧子,既耗时又低效,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一份好的计划不仅会给你的复习开个好头,而且还能保证复习的善始善终。因此,计划除了要有内容,要有时间节点,要有具体的对应措施外,还必须做到四个统一:统一资料,统一复习内容,统一复习时间,统一复习检测,并将计划形成规范的表格,印发给每位教师,每位学生,让大家形成固定的复习观念。
我们每学期在期初就召开备课组会议,专门制定现代文阅读版块复习计划,在计划里,每周周练(周日晚第三节课)题,都有一道阅读理解专题;每两周一次周末阅读理解训练,让学生带回家练习,允许学生网上找解题方法;每周周二第三节备课会上针对上周阅读理解答题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反馈并及时找出对策。
②规范选题范围。选题范围的规范决定了复习的效益。中考复习时间短,复习的内容又太多,这决定了在选题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选择那些含有考点的习题来有针对性训练。因此,各地市近几年的中考试卷、月考、期中期末考试卷甚至单元卷都是最佳的选材范围。
③规范答题意识。要培养学生具备“看分答题”、“按点答题”、“答题周全”的格式意识。虽然这种方法不一定全对,但还是值得注意提倡的。
④规范讲练时间。要有固定的讲练时间,一般控制在一节课以内。通过改卷后得出的反馈,有选择有针对性对讲评,一般只讲易错易失分题,其余的则印发答案给学生自行校对。
四、现代文阅读命题趋势预测
结合以上对近三年各地中考现代文阅读题的分析,以及《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以后的中考现代文阅读题会继续呈现这样一些趋势:主要考查学生感受、理解、欣赏与评价现代文的能力,具体特点有以下几个。
1.命题更新颖开放,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近几年的中考试题,题型都十分新颖,突出体现了命题者的创新意图。中考现代文阅读题将会出现更多文化内涵极为丰富的开放性题型,以便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除此之外,主观性试题也会有所增加,特别是对概括能力与表达能力的考查,更是要引起高度重视。
2.关注社会热点,传播最新自然科技成果。《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生活中运用语文。冰灾、震灾、股灾、环保等热点内容,都可能进入非连续性文本进行考查。此外,关注地域文化,探究地域文化的丰厚底蕴,也都是极好的考点。这就提示我们必须跳出“小课本”“小课堂”,引导学生树立“大语文”观,在生活中活学活用语文。
3.阅读量增加。增加阅读量也许将是以后中考语文命题的一个趋势,根据语文课标提出的“阅读一般现代文,速度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式抓取文章主要内容”的要求,所以现在中考的现代文阅读篇幅越来越长。
综上所述,现代文阅读是中考语文试卷中的必考内容,是一种全面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有效形式,覆盖面广,综合性强,能力层级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评判能力以及运用语言的能力,所以我们一定要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熟悉答题要点,理顺答题思路,掌握答题方法,为参加2019年中考做好准备工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