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5 春花
感悟:好奇和提问,更深入的沟通
主题:聊天
叙事:和儿子聊天很投入,竟然忘了上课,迟到了八分钟。儿子聊了关于从样本中,可以抽象男性和女性的特点,不过他的女性样本太少,变化为觉得从人的特点出发,和女性打交道也是不错的感觉。然后说到对于同性恋的看法,他觉得只要不影响到别人都可以接受,但是人都偏向于接受和自己相近的,所以对于同性恋可以接受,但不一定愿意有交道。后来他又说到和人网络聊天的用语。常常回复“哦”“好”像是直男,有点冷冰冰的感觉,以前他就这样。他说现在他有些调整:用“噢噢~”,或者加上某些表情包,似乎更丰富更有趣。“好”和“好的”也是不同的,五年前流行“呵呵”,现在用感觉是嘲讽的味道……听着他说得头头是道,感觉自己就是那个直男型,怪不得和人说完事情基本就没得聊了。可同时我又有点担心,会不会太在意别人的感觉和反应,会不会活得累呀。“这样你觉得累不累呀?”脱口而出,他顿了了一下,似乎诧异我的问题。“不累呀,我觉得很有趣,和人聊很开心。”于是我拿出手机给他看我和某个人的聊天,他说:“你是成人,可能就是这样吧。”他也准备给我看一个别人的聊天,我一按时间,才发现已经7:38了,赶紧作罢,上课。
上完课,睡觉前,他还想和我聊天,于是又听了一会,关于他觉得环境影响人,某些人的生活状态,疫情期间没事干,发现自己是件蛮有意思的事情。他还说到:人以为自己说的话别人理解了,其实百分之九十以上都不理解。他举了一个例子,我也举了我的例子。这个我们都非常一致。他又说到看2个小时的书,也许抵不上那拍掌一顿突然看到某处,深为契合的片刻,或者在竹林里散步,突然悟到的瞬间。我能感受到儿子体悟那一刻的惊喜。儿子聊的一些话题越来越有哲学的深度,人生的智慧,一般人尤其是他这个年龄的人难以体会的,他体会的东西似乎也是我这个年龄才逐渐懂得的。有时心里有个担忧,怕他想得太多,钻牛角尖或者道理太多体验太少,可有时又实在心中佩服他的领域,而且能如此清晰的表达自己的领悟。我常常有正是我所领悟的,但我未必能像他这样简明的说明白。
所以,现在我们有时候的聊天也是蛮享受的一件事情。他似乎有很多想要说的洞见,用理解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的方式理解人,既理性又不失感性。既为他感到骄傲,又忧虑他太喜欢这样的思索。
这样的矛盾和焦虑也许是我自己的。自己想得太多,有时会陷入虚无,虚幻,不踏实的恐慌。就像昨天晚上,他说感觉很空,需要填补些什么,也许是他们年轻人所说的丧的感觉。于是他说不能再学习了,要玩会小游戏,顺便点了杯奶茶。今天早上看到他又满血复活,兴致勃勃的在客厅听着歌,走来走去,既兴奋又自在的感觉。
今天的年轻人,也许有很多像我这样七十年代的人无法跟上的节奏,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对待生活的追求和我们有很多不同,儿子口中有时冒出的便是幸福感,离苦得乐(初中时带他去听过一次讲《大学》《中庸》,他便只记住了这四个字),他似乎挺满意于目前的状态,而我却有一种成功如意背后也许隐藏着意外的焦虑和害怕。我需要和我自己的焦虑恐惧工作,安在当下,享受当下,把未来交给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