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普罗塔戈拉与逻各斯 —— 希腊哲学与修辞研究》 书摘与思考

《普罗塔戈拉与逻各斯 —— 希腊哲学与修辞研究》 书摘与思考

作者: 谁允许你直视本大叔的 | 来源:发表于2018-05-12 20:20 被阅读0次

    书籍介绍

    Protagoras and Logos
    A Study in Greek Philosophy and Rhetoric

    智术师集丛书,爱德华·夏帕著,卓新贤译

    吉林出版集团责任有限公司

    书摘内容


    我们现在最为熟悉的“智术师”(sophist)的定义是“使用歪理(fallscious arguments)的人,似是而非的推理者(specious resoner)”。这些贬义之词明显属于最为普遍,也是我们常常随身携带的哪些小字典所收录的定义,其负面含义导致了后来诸如“诡辩术(sophism)”,或“诡辩性”论据("sophistica" argument)等贬义术语的形成。然而,智术师最早和最为宽泛的定义是“以博学(learning)著称的人;有智慧的(wise)饱学(learned)之士”,其词源可追溯到古希腊文的"sophia",意思是“智慧”或“技能”。

    怎么莫名的想到了中文的“公知”这个词?似乎都是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但是似乎又不只是如此……

    相同的一点,就是由普罗塔戈拉为代表的智术师这个群体从伯利克里时代的受人敬重到伯罗奔尼撒战争后期受到千夫所指……但是不同的一点,则是“公知”们似乎是伴随着群众的逐渐觉醒以及劣币逐渐驱逐良币从而导致名声变臭,而智术师们则是被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给怼了,从而一直到黑格尔时期都抬不起头来……


    事实上,人们普遍认为智术师在后人眼中与对逻各斯(logos)的传授相关。按照大多数文献的描述,智术师获取报酬的成功秘诀是传授公共场合辩论的技能,这也是其为什么会为柏拉图所诟病的主要原因。

    喷子之父?在希腊城邦时期,全民投票式的民主意味着引起民众共鸣的舆论能够针对现有的秩序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可悲的是,这个情况在2018年的今天还是存在,可发一哂……)。任何事情如果牵扯到政治,那么就一定会牵扯到利益,莫名的又想到了台湾和其岛内的媒体。

    但是有意思的是,似乎直到维特根斯坦,人们都没有意识到知识的传播可能会伴随着境遇、水平、文化的不同有着不同的解读。当同样的文字有着不同的解读时,各种群体就会将其解读成有利自己的形式,柏拉图也不例外。


    柏拉图的目的是企图达到佩雷尔曼(Chaim Perelman)和奥尔布莱切特-泰提卡(L.Olbrechts-Tyteca)所描述的“剥离(dissociation)”。“剥离”是一种修辞策略,旨在通过某种积极的主张,将原有单一的整体概念一分为二:其一期待的是受众的正面评价,另一则是负面评价。………………与此,柏拉图的真实目的其实是想要将Sophistes作为有智慧的人或教师的常规和传统意义剥离为二,然后对其一(作为虚假知识占有者的智术师)做负面评价,对另一(作为真正智慧追求者的哲人)则做正面评价。

    这倒是很难得,也是我个人对于西方哲学很佩服的一点。对事物可以有更加深入的探索,而不是将其进行统一的论证。世界原本就是五颜六色的,从来不是非黑即白……而回想起中国古代的哲学,更多的是强调自我精神世界的飞升,如果细细深挖恐怕会被认为是抬杠了。然而就是这样的抬杠,才能将道理越辩越明。也或许是因为这样,工业革命才有诞生的土壤。

    记得以前和一些观点偏激的年轻人聊过,他说:“你认为中国有什么好的,简直就是黑暗到了家!”,但是我倒是觉得,如果将中国的坏单独拿出来聊聊,我可能可以聊个三天三夜。但是如果将中国的好单独拿出来聊,我可能也可以聊个三天三夜……

    会不会是儒家文化圈很难孕育出带有思辨能力的人呢?这是我所疑惑的……


    柏拉图的很多对话都可以看成是在发布一些说服性定义(persuasive definition):“定义的目的只在修正术语的描述性意义,其通常做法是在不涉及情感意义的任何具体和实质性更改的情况下,对人们习以为常的模糊框架给出更为简明的定义”。
    ………………
    演说家(rhetors)很少进行孤立状态下的剥离。相反,“哲人要创建的那套系统则要基本指向其相互之间的哲学关联和匹配”。例如,从柏拉图的《斐德若》中,他们就抽象出了下面的一组组概念:外观/实在,意见/知识,感性知识/理性知识,身体/灵魂,生成/恒定,多元/单一,属人的/神圣的。

    这个似乎是属于设计哲学框架的一个常用手法?而且似乎二元对立是最常见的也最容易被人接受。这种手法能够提供准确的技术性定义,从而使得自己的主张更加强势。其实不止柏拉图这样,亚里士多德也在他的逻辑框架中也是通过是与非来进行理论的阐述。

    不过这个让我想起以前学过的一个话术,当你想约你的女神出去吃饭时,往往不要直接问“我能约你吃个饭吗?”,而是可以通过“你是周三有空还是周五有空?我们一起吃个饭吧……”虽然作为单身狗,我连这句话都没机会说

    当人们意识到有两个对立的选择时,往往会陷入离散的选择,而不是进行独立的思考。举个例子,张麻子问黄四郎:“你说是钱对我重要,还是你对我重要”时,哪怕如黄四郎这样的人,也不免陷入二选一的局面。这样一来,后面的那句“你和钱对我都不重要,没有你对我很重要”才显得尤其振聋发聩。

    这是因为通过这种方式,就直接把读者框到了“男人女人必须是一天一地”这个框架中,算是一个很高明(也很恶毒)的话术吧……(怎么感觉话题跑偏了?)


    <待补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普罗塔戈拉与逻各斯 —— 希腊哲学与修辞研究》 书摘与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dsh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