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事,看了一本书,你为了奖励自己的努力,决定给自己放个假,结果,刷剧,聊天,白白浪费了一晚上。
到底是什么阻碍了你的自控力?工作中,你奖励自己现阶段的任务完成,准备小小休息一会,结果发现工期竟然因为你短暂的休息而延后了。
小时候,我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却没想到长大后,我们却不知不觉成为了途中睡觉的兔子,最终输给了乌龟。
一个心理学词汇:阻碍自控的诡异逻辑——道德许可效应
“道德许可”是我们自己内心的一杆秤。所有被我们道德化的东西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这一效应的影响。
比如你今天去锻炼了,觉得自己表现很好,没去锻炼就觉得自己不好,那么你极有可能因为今天去锻炼了明天就不去了。
简单说来,只要我们的思想中存在正反两方,好的行为就总是允许我们做一点坏事。
大部分人觉得自己品德高尚,都不会质疑自己的冲动。
在职场上,你极有可能早上赶工,下午就自我放纵奖励自己懒散拖延,将本该今日完成的事硬生生拖到了明日。
我的朋友小陈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习惯早起,总是第一个到办公室。但他的工作效率反而没有准时甚至晚到的同事们高。
我问过他,早起和拖延的原因是什么,他说“我想着自己已经是第一个到公司的,表现这么好,所以稍微偷懒一些也没什么问题吧……
事情慢慢做可以做完,我给自己一点奖赏嘛。”
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因为早到了,多余的时间就能自由支配。但就是这一小时的早到导致了他一天的拖延。
心理学家对这些放纵自己的人进行调查时,他们都认为自己做决定时能够自控,没有失控,更没有罪恶感。
他们甚至还为自己辩解“我已经很好了,应该得到一点奖励。”
也正是这种奖励让我们堕落,我们轻易认为短暂的纵容就是自己最好的奖励,我们忘记了初心,忘记了真正的目标,向诱惑屈服了。
更可怕的是,我们的大脑常把进步当成是放松的借口。
一项科学研究中,当实验者告诉节食阶段性成功的人可以选择巧克力或者苹果中的一种食物作为奖励时,神奇的事发生了。
85%的人忘记了自己在减肥,选择了巧克力。而未被实验者提醒减重有成效的人中,只有58%的人选择了巧克力。
在校园,类似的情况发生着,当学生觉得自己复习效果不错时,他们更有可能放下书本和朋友逛街、吃饭、唱歌。
种种研究结果表明,有时候前进一小步会导致你连着后退两大步。
道德许可式的进步,会让我们放弃曾经的奋斗,当你取得进步时,你的大脑就停止了思维进程。
从而影响了你长期目标的实现,放纵的声音响起来,这一过程叫作“目标释放”。诱惑越来越大,你越来越难以自控。
总而言之,“道德许可”不仅是本糊涂账,更是一个会诱使我们做坏事的小法师。
它让我们相信,放弃节食、打破预算、多抽根烟这些不良行为都是对自己的“款待”。
利用大脑中的多巴胺,让自控成为习惯
微信朋友圈上的小红点,新的消息提醒声,点赞数加1,撩拨着敏感的神经,让我们脑内的多巴胺在舞蹈。
现代科技让我们享受着当下的乐趣,加上原始的激励系统,我们的大脑不断地兴奋,我们不知不觉成为了多巴胺神经元的奴隶, 从此欲罢不能。
在了解如何让多巴胺发挥正确效用时,我们需要了解“我想要”这个念头的神经生物学原理。
奖励系统迫使我们行动的前提是,当大脑发现获得奖励的机会时,它就会释放多巴胺的神经递质。
多巴胺会告诉大脑其他部分,它们需要怎么做,才能让我们获得想要的东西。
比如咖啡、甜点的香气、商店门口的降价广告、画着帅哥美女的商业广告,都让你兴奋,甚至出现了神经营销学这一学科。
那些所谓的感官刺激,专门用于刺激多巴胺神经元。让你和钱包一起下楼购物。
母婴区,婴儿洗衣液的味道让你感到舒适;卖游泳衣的地方,椰子让你联想到沙滩;内衣区,柔光灯下的你,温柔大方。
你意识不到这些味道但它确实能影响你的决策。这时的多巴胺劫持了你的注意力,大脑在想如何获得或重复那个触发它的东西。大脑正是因为快感而不断让你去掏钱包去购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