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跨学科教学研究,我是这样看的。“探索无止境,我们可以尽力而为,但要知道探索总比不探索好,所以不要因为害怕不确定性就不敢往前走”。随着理解的不断深入,变动是很正常的,这恰恰是专家思维的特点。就像“芝诺之环”描述的那样,假设环内代表已知,环外代表未知,那么随着环不断变大,环内和环外的空间都会越来越大。这个隐喻告诉我们,你知道的越多,就会发现不知道的也会越多。因此,发现自己的“无知”并不是一件坏事。
为什么要强调跨学科统整?这是因为现实世界的问题很难被划分进一个个单一的学科。为什么要开展项目化学习?这是因为项目是现实世界中常见的形态。为什么要进行STEM教育?这是因为以工程为核心的跨学科项目在现实世界比比皆是……。不过,山径隐喻传递给我们的另一个重要信息是,这些路径是通往目标的,因此它们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比如单元整体教学,因为教材都是由单元组成的。很多老师感到疑惑:我们明明一直在进行单元教学,但“单元”的内涵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它不再局限于教材中的一个个内容单元,而是指素养单元,即围绕素养达成的一个集合,这个集合由夸学科做黏合剂。
而今天我们再谈项目化学习,就不仅仅满足于“做完”项目,而是要借助“做好”项目来发展学生的素养,而“做好”的前提就是要理解这个项目。
惰性知识最大的问题是,只要换个新的情境,学生就无法调用,所以不能说一个堆积了大量惰性知识的人具有素养。因此,今天全世界都强调为素养而教,而事实上“素养”就是指能在真实性情境中解决问题,使知识不再具有“惰性”。与素养相关的活动主要是指解决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