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就听人说过这个理论,当时觉得有一定道理,今天,我觉得相当有道理。
今天还在午睡的时候被电话吵醒,因为别的部门的数据和我这里有点儿差距,人家一直问我,他的问题还是你们的问题啊?
我下午看了一眼数据,我真的是想问:都不看基础数据的吗?合着现在的完成情况都靠一拍脑门儿。
但是今天下午检查的时候,我发现有些人木木的,找点儿资料都是手忙脚乱的,我突然就理解了。
这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是需要分谁说,我一直在跟踪这个事儿,所以我清楚这个问题,我能清楚的分辨这个数据的真实性,但是,人家的接触本来就是泛泛的,掌握的信息本来就不连续,甚至是片面的,这从根本上就决定了他对这件事情不可能有一个定量的认识。
我以前写过一篇《蠢和坏哪个更可怕一点儿呢?》,里头有这么一句话:天真的、无意识的、因为愚蠢引发的灾难,难道真的比单纯因为恶意引发的灾难,破坏力小好多吗?我认为并不会。
我现在任然是秉持这个观点的,但是,在此基础上,又有了新的思考——怎么解决?
在评价结果的时候,我不觉得蠢和坏有什么太大区别,但是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区别就体现出来了。
如果造成恶劣结果的是因为这个人单纯的坏,那问题就相当简单了,该滚蛋滚蛋,该处理处理。但是,不得不承认,单纯的坏人很少很少的,大多数人真的就只是蠢而已。
蠢这个问题就很复杂。好心办坏事算不算蠢?受到某些固有认知的制约算不算蠢?在某些环节省事儿偷懒算不算蠢?当然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但是仅仅这三项,我们就能发现这个问题真的有点复杂。
有些人好心办坏事儿,你给人处分,让人滚蛋?
有些人受到某些固有认知的制约做出了一些错误的判断,你就此否定人家人家的功劳苦劳,给人一棒子打死?
有些人在某些关键环节省事儿偷懒,结果造成了损失,你怎么衡量来最终的处理?
应对单纯的坏人,可以简单粗暴。但是应付蠢人,才见水平。我以前真的不太明白这个问题,一直都横冲直撞的,现在才发现简直蠢得可怕,幸亏我的领导有水平。
随着最近的不断学习,我开始慢慢明白,有些蠢需要包容,有些蠢需要兜底,只有极少数的蠢,才能秋风扫落叶。那么,如何把握其中的度呢?这就得在不断的经历,不断的总结了。
2022/5/2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