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孩子有次问我:“妈妈,你在外面总是对别人好,让我让着别人。什么事都是别人先。姥姥就不像你一样。她总是向着我”大概记得是这么个意思。当时我沉默了。一是感觉他小,说出这句话感到意外。二是感觉他在意了。
我记得在他一岁多我就上班了。姥姥带他回老家住了一段时间。(之前都是跟着我,姥姥帮我。)等我回家看他时,他傻傻的站那里,小嘴撇着,不知道如果表达的样子。既没有跑来找我,也没有拒绝我抱他。只是撇着小嘴。不过等再从姥姥家回来,他晚上就不跟我了。每次都是他在姥姥那里睡着了,我在偷偷的抱回去。若发现了,他会哭,我就抱着他睡。整整一个月才缓过来。那个时候,我就感觉他不会太依赖我。每当姥姥带他出去玩时,假使姥姥抱其他宝宝,他是不愿意的。假使我抱,他会很含蓄的只是看看我。
现在他会表达了,他从行为转变到了语言。他张口问我。首先,我会问自己一句“我有吗”。答案是或许我有。对外的有善我一直都有。我不能说是我道德感有多好,或许里面会有一些好面儿,有些已成习惯的基本礼仪,也有几分讲道理。所谓以理待人。少了老人待孩子的几分情。
通过他的问,也让感受到老人给予爱他是可信赖的。同时他也会比较。再有对孩子讲道理未必感同身受。始终还是道理。就像说孩子学会感恩,从自己自食其力开始。从自己的体验开始一样。讲道理似乎也是一种权威性的表现。所以说要做到平等相处,不说教是需要修炼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