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节奏

作者: 稻子X视角 | 来源:发表于2018-03-15 14:41 被阅读5次

    1

    这段时间,朋友圈有一位持续高产的诗人。每天都会发出好几首诗。

    开始时会认真的看,后来就像看到了满屏的商业广告,没有了打开的欲望。

    以这样的节奏,他的诗,多看一首就像多认识他的一位亲戚。没几天就有了一个村庄,而他还想介绍更多的亲戚给大家认识。在这个某姓村庄里,每个亲戚家除了门牌不同,空间内外却有着惊人的相似,哪里直行,哪里转弯,走几次就都熟悉了。

    难得的是,在时下的氛围中他集中了注意力,而他如此高频的创作和发布带来的是什么呢?

    一方面充沛的生产能力和盛情难却的视觉占有,另一方面虽然人们对其诗作注意力在持续下降,而他诗人的身份却在不断的得到强化和传播。这样看来这些亲戚的一字排开还是有用的。

    2

    为了减少读者的负担,当视觉占有越来越难时,搭配听觉成为另外的选择。

    比如读诗,这已经成为媒体诗歌类节目以及诗人们聚会时的标配。

    参与者的注意力此时倒是可以略作偷懒。尤其是面对某种风格,某人专辑的时候。旋律的相似性让差异模糊起来,形成的是一道可有可无的连续背景,好的诗作是风景。就像去村庄旅行,也许有人一边享受着村庄氛围,一边做着和村庄完全不相干的事;也许有人可能会突然被村庄的一些细节吸引,也可能还会留下某些记忆。

    恢复到受众为主体的一次旅行是舒适的,背景中一些细节的激活随之也变得漫长而不可控。

    3

    其它的一些有关视觉的展览也形成了新的模式。

    展览开幕式变得尤为重要,往往绝大部分的参观人群都集中在这个阶段。

    艺术作品构成空间的背景装饰,蛋糕、饮料、酒水、座椅、人群成为了主角。在艺术沙龙彬彬有礼的交杯换盏中,人们完成一次社交,一个事件。

    一次以某个村庄,某人亲戚群为背景的集体接待。

    时下,越来越多的观者习惯了绕过作品去和作者进行有效而直白的闲谈;越来越多的创作者习惯了仓促,塑造个人魅力以及言语的玄机反而变得重要起来。

    他们都厌倦了围绕作品这个媒介的凝视和沉思,他们都想从各自孤独而又乏味的作品对话中快速的解脱出来,他们彼此只需要一场愉快的相约。

    4

    当轻松聊天成为大众需求的主体时,坚持写诗人若把仅剩的那点孤傲放在了自以为是的套路粉饰上,这同样让诗的消亡走的更快。

    现在之前我们都是在干这样的蠢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2b79098d747e:期待能看到你的诗作,不求多,一首足矣
        2b79098d747e:@稻子X视角 好,我先期待着
        稻子X视角:@安格斯angus 最近没有出诗作,写了第一时间给你看:relaxed:

      本文标题:注意力/节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edh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