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表达过:“邪恶的最高境界,就是有着最正义的表象,却又同时拥有最不正义的本质;正义的最高境界,就是人人都把你当成最邪恶的存在,而你却依然坚持正义。”
比起虚伪的谦让,傲慢或许才是真性情的流露,而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看清这种谦让和傲慢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初识威克姆时,伊丽莎白也曾被他的温文尔雅所吸引,甚至一度爱上了他,因为伊丽莎白不明白他的优雅、谦虚、明理背后隐藏着的是卑鄙、无耻、贪财。而达西先生的傲慢虽然令伊丽莎白感到十分憎恨和厌恶,但这种傲慢的背后却隐藏着正直、真诚和善良。他的傲慢只是不愿意曲意逢迎,去讨好人的结果,这更体现了达西先生的“真善美”。
“第一印象是不可靠的,而偏见又比无知更可怕。”我们知道,了解一个人是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我们不能以一句话、一件事来描绘一个人的全部品性,因为那是片面的。达西说过,伊丽莎白的缺陷就是“好误解人”。在初次见面时,达西给伊丽莎白留下了一个“傲慢无礼”的第一印象,而这一印象也令伊丽莎白对达西作出了许多恶意的揣测。在她心里,达西就此沦为了一个十足的“坏蛋”。“偏见是会不断扩大的。”当我们讨厌一个人时,就很容易对他产生偏见,任何诋毁他的观点,我们都会欣然接受,任何赞美他的观点,我们都会提出质疑。相反,当我们喜欢一个人时,就只能接受别人对他的赞美。然而,讨厌一个人只是我们的主观感受,并不代表别人是真的“坏”。他只是在某个时刻做了某件事,令我们感到了厌恶而已,如果我们因此就形成偏见,甚至对别人进行诋毁。
此外,我们还应该明白人是善变的,是始终处于变化之中的。“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一个人心境的变化不一定是循序渐进,也可能是转瞬之间的事。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今天是这样,就充满偏见的认为他明天肯定还是这样。特别是当我们评价一个人的时候,切不可以他当下的状态来揣测他的未来。谁能保证一个今天吊儿郎当的人,明天不会发愤图强呢?
必须明白,我们对人的了解始终是有限的,我们喜欢或讨厌一个人,或许都只是对他不了解而已。如果我们仅仅因为某人令我们不愉快就去讨厌他,或者因为某个人令我们感到愉快就去喜欢他,那么我们将注定与“真善美”无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