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曾国藩家书》第3节

《曾国藩家书》第3节

作者: 杨枝慧 | 来源:发表于2019-08-12 19:23 被阅读0次

《曾国藩家书》第3节

第三篇  处事

上集我们讲到曾国藩是怎样修养自己的德行,这集我们就来谈谈德行应该怎样运用到处事上?

曾国藩出生于湖南农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的祖父当年因为不识字被别人欺负,所以立志让儿子曾麟书好好读书。可曾麟书考了17次院试才考中秀才,这就相当于玩游戏老过不了第一关啊,你说急不急人?眼看儿子这辈子是无望了,所以又把希望寄托在长孙曾国藩的身上。

曾国藩就是来自这样一个草根家庭,可以说是无权无势无背景,他从一介布衣做到朝廷重臣的,从一介书生做到湘军统帅,一路走来,我们可以想象到曾国藩经历了多少事。常言道“伴君如伴虎”,给皇帝办事容不得半点马虎,办错一件事情就可能把整个家族的前程葬送掉。

历史上因为功高震主而遭非命的重臣比比皆是,曾国藩太明白这一点,即使位高权重,他也能做到谨言慎行,碰到棘手的事情也能合理的、妥善的、有原则的处理,这是他和他的整个家族最后能够善终的重要原因。

在职场上我们也会碰到很多棘手的问题:有时候做事得罪人,不做事却得罪领导;有时候自己很努力做一件事,反而得不到认可;有时候自己出发点是好的,却无形中把一件事办砸了。我们遇到棘手的事情,应该怎样处理才能得到各方的满意,这就是处事的智慧。

《曾国藩家书》中提出“先晓事,后办事”的道理,就是说我们办事情之前,一定要先清楚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这样才能更加明确办事的目的是什么,我们运用怎样的方式方法去办最为妥当?

且看曾国藩是怎样处理棘手问题的:

1865年,那时太平军刚刚被剿灭,曾国藩入主南京城,正在忙着搞战后重建工作,当时他已经是两江总督了。

有一天,他正在办公室忙着,忽然听到大门口有吵闹的声音,他不放心,出来看看,还没走到门口就听到一个声音:“我要找宽一,你们让我进去!”

这声音是湖南老家的方言啊,而且宽一是曾国藩的小名,只有家乡的亲朋才知道,南京没有人知道。

等他出来,看到门口站着一个老头,好半天他才认出来,原来是他的干爹。那时候农村的孩子夭折的多,父母为了让孩子能够健康活下去,一般都会认干爹,但是曾国藩年轻时就离开了家乡,和干爹也没太多交集。

但他猜到干爹千里迢迢来找他,一定是求他办什么事。我们知道曾国藩一身正气,越是位高权重越是懂得谨言慎行,他知道不能够利用自己的职权谋私利,不然以后自己还怎样以德服人。

一时间,他还真是想不出怎么答复干爹。

所以,他赶紧把干爹让进府,先是让人给干爹拿饭吃,然后和他聊家乡的情况,最后没等干爹开口,他就先把话题岔开了:“您老来南京一次不容易,我让人带你好好逛逛南京城吧!”

话说这干爹逛街也逛的不是滋味,这有要紧事情还没办呢,他一连几天不到曾国藩,只能找干儿媳妇诉苦了。

原来干爹家的祖坟所在的那块地是块风水宝地,干爹自己很喜欢这块地,可是却被邻村的有钱人看中了,他非要买这块地,可是干爹不卖。

要说有钱就是任性,这富户不管曾国藩的干爹愿不愿意卖,直接就把自己家的坟给迁到这块风水宝地了,老头不干了,他直接告到当地官府,可是有理没钱告不赢啊,老头儿急的要上吊!

这时有人提醒他,你当年认的干儿子现在在南京做大官,何不去求求他?

曾国藩的夫人欧阳氏,把干爹的苦恼转告给曾国藩,说干爹都急的要上吊了,我们得帮帮他。曾国藩乘着干爹逛街的时间,派人快马加鞭到湖南调查案情,事实正如干爹所说。

干爹确实是被欺负了,可是直接越级行事也不太好啊,怎么处理这件事合适呢?

这天,曾国藩借着升官的由头宴请江南百官吃饭,大家吃的正欢的时候,他把干爹请了出来,大家一看,曾大人身边怎么站着一个老农。这什么情况?有点意思啊,场上顿时一片安静。

曾国藩向大家介绍,这是我干爹,他来南京没什么事,就是看看我,今天要走了,作为干儿子,我准备送干爹一把扇子,他当场在扇面上提了两行字:“如父大人侍右,如男曾国藩敬献”。这大概就是说,干爹在上,这是干儿子送您的礼物,在我们看来这是毫无意义的两句话,有什么可提的。

要说曾国藩会办事呢,他在宴会的举动比发朋友圈传播的还快,办干爹案子的地方长官也在朋友圈看到了这条消息,他重审了干爹的案子,这次干爹把地要了回来。

曾国藩是在完全了解事情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各方心理的情况下去处理的,所以事情办的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既保住了地方同事的面子,也帮助了干爹。

这是曾国藩作为领导的处事智慧,现在他怎样处理同事之间的关系。

当时,清王朝的官方军队主要是绿营军,曾国藩训练的湘勇就是地方武装,用通俗一点的话说就是绿营军是正规军,湘军就是杂牌军。

整个朝廷,上至皇帝下至七品官,从一开始就没对湘军抱有多大指望,打太平军,绿营军事绝对主力啊!

可是朝廷不了解实际情况,绿营军建立几百年已经腐败到骨子里了,而曾国藩训练的湘军军纪严明、训练有素,他们的战斗力可比绿营军强的多。

绿营兵好打,这就是太平军为什么能从长江顺流而下,一路打到南京的原因。

可是朝廷还是依靠绿营军,因为这是满人的军队,他们一直都防着汉人。

太平天国在南京定都以后,朝廷分别在南京城的南北建立两个大营,南边叫江南大营,由和春率领的绿营军组成,有七万人马。

江南大营的军饷是全力保障的,但是绿营军内部腐气冲天,士兵嫖赌成风,吸食鸦片。当李秀成、陈玉成带领的太平军扑上江南大营的时候,结果可想而知。

经营七年的江南大营一夜之间瓦解,主帅和春、张国梁均毙命于逃跑的路上。

这下皇帝不得不启用曾国藩了,他的正规军打完了,这杂牌军不用也没有其他军队可用啊。

就在江南大营溃败的几天之后,曾国藩收到一封肃顺的密信。

信的内容是肃顺和皇帝的对话,皇帝问江南大营溃败,几个要职缺位,该提拔谁上位?肃顺向皇帝推荐曾国藩做两江总督。

终于等到这一天了,曾国藩对肃顺充满感激之情,准备给这位重臣回一封感谢信。

后来,他冷静下来一想,肃顺为什么要让我知道这个事情呢?是不是有意拉拢自己,培植亲信力量,这不是结党吗?

自古以来结党都没有好下场啊,这么一想,曾国藩就没有给肃顺回信。

机智的曾国藩,他成功的避过了一个大坑!

肃顺后来拉拢一帮人反对慈禧太后,慈禧上台后把肃党杀的片甲不留,如果曾国藩不是能够把握事情的发展方向,那么他给肃顺的回信就是打倒自己的铁证。

这是曾国藩处理和同事的关系,我们再来看看他是怎样处理和上级的关系。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咸丰帝逃到热河,留下恭亲王奕在京与英法谈判。

咸丰帝在逃往热河的途中,向各地督抚将军发了救援信,命令他们速带兵来京勤王。其中,第一条命令就是发给曾国藩的:速派鲍超带五千人马,交胜保统带,前来北京救驾。

鲍超的霆字营是湘勇中最能打的,可现在湘勇和太平军的PK还正在进行中,局势还不明朗,怎么能让鲍超远赴京师!而且,曾国藩还看出胜保的险恶用心。

胜保是满洲贵族的公子哥,升官很快,皇上夸他是满人中的才子,但曾国藩认为他并无真才实学。胜保自己无军队,以重饵招降叛军作为自己的军队,现在他又打起了霆字营的主意,想借机让霆字营换名改姓。

自己辛苦训练的湘勇怎能成为他人的嫁衣裳!派兵就掉到胜保挖的坑儿里,不派就是抗旨。如果胜保再提醒皇上,曾国藩的几万湘勇不听皇上调遣,意欲何为?那就是杀头灭族的罪名。

纠结啊,怎么办?

这时李鸿章向老师曾国藩提出宝贵意见,他说我们可以按兵不动,回复皇上的救援信就这样写:“您处于这样的危急关头,派鲍超这个级别的怎么能保证您的安全,救您应该派曾国藩或者胡林翼这个级别的才够份!”

你想啊,当时又没有电话、又没微信,这奏章从安徽到北京,再从北京回来至少要十天半个月,到时候,北京勤王这事已经成为过去时了。

李鸿章偷偷地对曾国藩说,洋人不会杀害皇上的,他们打北京就是想吓唬吓唬皇上,他们想要皇帝的命三天就可以打到热河,等我们派兵,黄花菜都凉了!洋人要的事利益,只要够签订和约满足他们的利益,我们就不用出兵。

果然,等到皇帝的批复回来,已经不用出兵了。

一封信搞定了领导,也没有落入胜保的圈套,这是在看透局势的基础上的对策,既不得罪领导,又不落入别人的陷阱,这是曾国藩作为下属的处事智慧。

在职场上遇到棘手的问题,不管是对上还是对下,我们都应该有原则地运用自己的智慧妥善处理,从整体上把握事情的来龙去脉,下功夫做好调查研究,仔细考虑用怎样的方式处理得到的结果是各方比较满意的。很多时候事情不是那么简单,处理问题一定要走心才能取得领导同事支持。

会做事不代表够优秀,要让自己足够强大还要会自律。请听下集:曾国藩如何律己律人。

兰心大学——手机上的女子大学。每天15分钟必修课,情感、家庭、职场、女性魅力等全方面能力提升,上百种选修课,心理、禅学、时尚穿搭任你选。毕业可领取1000元奖学金!

关闭

书籍简介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

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尽管曾氏留传下来的著作太少,但仅就一部家书中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

曾国藩作为清代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对书信格式极为讲究,显示了他恭肃、严谨的作风。

目录

全部课程 >

同学们还在听这些课:

换一换

精选学习笔记 / 68

发表学习笔记

生如夏花

06-15 07:16

读书是为了修德;修德的目的是处事。书读得再多落不了地,不能运用到实际中,那只是个书虫而已。处事需要智慧并用心才能做好。处事应该在有原则的基础上巧用灵活性,处事的方法是"先晓事,再处事",即搞清事的来龙去脉,再想办法应对,这样才会有圆满结果

59

分享

曾玉洁

06-12 21:24

一个人要达到某境界与他天生的品行有很大的关系。曾国藩能做到为人处世游刃有余,在于他的慎言谨行。特别是他独到高明的地方乃是能审时度势。特别值得学习效仿。

25

分享

傲雪

06-12 17:47

曾国藩遇到棘手的事,不管是对上还是对下,他用该有原则用自己的锠慧妥善处理,从整体上把握事情的来龙去脉,下功夫做好调查研究,仔细考虑用怎样的方式外理得到的结果是各方比较满意的。

很多时候事情不是那么简单,处理事情一定要走心才能取得领导同事柱持

13

分享

蓝色的记忆

04-24 23:42

读书是为了修德;修德的目的是处事。书读得再多落不了地,不能运用到实际中,那只是个书虫而已。处事需要智慧并用心才能做好。处事应该在有原则的基础上巧用灵活性,处事的方法是"先晓事,再处事",即搞清事的来龙去脉,再想办法应对,这样才会有圆满结果。

172

分享

风铃

04-24 21:15

在工作中我们遇到棘手的事情,应该怎样处理才能得到各方的满意,这就是处事的智慧。出理好同事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上下级的关系,需要三思而行,

相关文章

  • 曾国藩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咸丰年间19世纪中叶)。《曾国藩家书》记录了曾国藩...

  • 大雪❄️前逃命的小胖墩No.5

    1. 今日读《曾国藩家书》第37卷,吾人用 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 读书当读曾国藩家书,学习当以曾国...

  • 人生只道是平常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

    人生只道是平常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 01 既然是读《曾国藩家书》有感,那就先来讲讲手中这本《曾国藩家书》,这...

  • 岁月可瑕疵美貌容颜,也可积淀人格光辉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 读了《曾国藩家书》之后,我在书中似乎完全感觉不出曾国藩是一位封...

  • 人生只道是平常

    人生只道是平常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 01 既然是读《曾国藩家书》有感,那就先来讲讲手中这本《曾国藩家...

  • 家书即家训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咸丰年间19世纪中叶)。《曾国藩家书》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

  • 《曾国藩家书》第1节

    《曾国藩家书》第1节 大儒曾国藩的修炼手册 大儒曾国藩的修炼手册 曾经有一个小孩,少年时代,他努力读书,但却不够聪...

  • 《曾国藩家书》第4节

    关闭 《曾国藩家书》第4节 第四篇 自律 上集我们讲了曾国藩的处事智慧,本集我们讲曾国藩是如何律己律人,一步步走向...

  • 家风、家训、家的方向

    今天学习到关于家风的课程,王博士在课堂上讲了《钱氏家训》,以往有学习《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第...

  • 简叔,如何极简

    曾国藩-家书 修身,齐家,治天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曾国藩家书》第3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edp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