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除了课本,能够填补旺盛求知需求的读物少之又少。除了本身出版的少,不容易买到,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受家里的经济条件所限,买不起。偶尔借到一本连环画册,如同得到至宝,爱不释手,不知要翻多少遍。往往对书的人物、情节如数家珍,几乎对每一个细节都能一下子翻到——看,就在这!
童年的阅读,是人生底色的第一笔。童年的记忆,不只是记在脑子里,而是深刻在心里。回顾童年的阅读经历,其实是想说明两个观点,一则童年充满好奇,一定要有足够的书来读,一则童年的认识如同白纸作画,一定要读好书。
儿子今年两岁。正是需要绘本陪伴,在色彩和图案中投射认知和想象力的敏感期的开始。朝夕陪伴,我发现,这一时期,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对身边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对好奇的一切事物都全力以赴地去探索。这令我欣喜,又令我担忧。喜在他汲取营养的旺盛活力和一天一个样的成长变化,忧在成长变化的速度很快,仿佛在高速行车的过程中,需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为他把好安全关——当然包括行动坐卧、游戏饮食安全,但我更关注的是接触读物的安全关,或者说营养关——尽管我们的]食品安全同样不容乐观。
需求增长带来市场繁荣,市场繁荣催生产品数量。儿童绘本亦不例外。相较于若干年前无书可读的“书荒”,现在,面对层出不穷、眼花缭乱的绘本,多的竟是不知读什么书的“书慌”——良莠不齐,混珠鱼目比比皆是。尽管物质营养和精神营养同样重要,前者给孩子健康的身,后者给孩子健全的心,但是,一个显见的事实:并不是每一个家长对挑选绘本在行。
通过大量的阅读比较,特别是和儿子一起阅读的实践、观察、思考,我认为,好的绘本,第一要有一个有张力的好故事,第二要有感染力的绘画,第三要有精当的文字。
首先,一个绘本就是一个小故事,无论是一片树叶,一朵云,一只蚂蚁、一头大象,一个杯子,一只手套……,总之,通过这个具象的主角,将孩子引向一方新天地。故事的主线明确,但又要有一定的发散性,家长沿着这条主线,结合自身的经验融入故事的二次创作,这也是故事的张力所在,张力愈大,故事的空间愈大。
《这美好的一天》,以雨为主线,呈现孩子雨中在室内和室外以及雨后在室外水洼、草地、大树等场景的雀跃欢闹。选题十分贴近生活。玩是孩子的天性,喜欢玩水则几乎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小孩子对雨和水这个具象更容易感知,也就更有兴趣阅读和体验,契合也激活了孩子的天性。你可以给书中的各个人物,甚至那只跑来跑去的小狗,起个名字,赋予关系,然后,如果能联系上自己的生活经历,孩子一定会被这个快乐的雨天所感染。
其次,好的绘本,主体就是要有好的构图和色彩。构图贵简,贵传神。《这美好的一天》,主要的构图为雨中置景和人物造型。绘画作者大胆用色,采用浓重的灰色渲染和营造雨天氛围,在阴云密布、暴雨如注的背景中,孩子在室内跳舞,这是一个鲜明的对比;随着孩子欢闹的情绪高涨,画面的色彩逐渐由暗转明,直到最后的雨过天晴,这又是一个鲜明的地比。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置景中,对雨不吝笔墨,突出了雨天的环境和孩子对雨的喜爱,而在孩子的造型构图上,落笔果断流畅,生动的肢体活动,欢快的人物神态跃然纸上,这是对孩子的又一个积极感染。
第三,绘本主要以画面感染孩子,“绘”在前,“本”在后,“绘”以图说话,“本”以文解图。《这美好的一天》,大部分绘图不着一字,尽由读者想象感受,有的绘图提示以关键词,点题而不干扰,启发而不是限制想象,可谓“绘”“本”珠联璧合,相互成就。
捧读《这美好的一天》,孩子不只享受美好的一天。捧读美好的绘本,可以陪伴孩子美好的童年。
px;h��0���S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