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王阳明《传习录》【153】

王阳明《传习录》【153】

作者: 郁萍 | 来源:发表于2017-05-03 07:06 被阅读0次

    2017-05-03 华杉

    学问之道无他,不自欺而已。如果养成不自欺的习惯,自然我心光明,安心愉悦。

    【又问:“陆子之学何如?”先生曰:“濂溪、明道之后,还是象山,只是粗些。”九川曰:“看他论学,篇篇说出骨髓,句句似针膏肓,却不见他粗。”先生曰:“然。他心上用过功夫,与揣摹依仿,求之文义自不同,但细看有粗处。用功久,当见之。”】

    又问:“陆九渊的学问怎么样呢?”

    先生回答说:“在周敦颐、程颢之后,还是数陆九渊最得圣道,只是粗糙些。”

    我说:“看他论学,篇篇都说出骨髓,句句都是针砭膏肓,没觉得粗糙啊!”

    先生说:“是的。他在心体上下过功夫,与只是揣摩先贤意思,依葫芦画瓢,在文字上探求学问的人,自然不同,但是仔细看看,还是有粗糙之处的。你用功时间再长些,自然就看得到。”

    【庚辰往虔州再见先生,问:“近来功夫虽若稍知头脑,然难寻个稳当快乐处。”先生曰:“尔却去心上寻个天理,此正所谓理障。此间有个诀窍。”曰:“请问如何?”曰:“只是致知。”曰:“如何致知?”曰:“尔那一点良知,是尔自家底准则。尔意念着处,他是便知是,非便知非,更瞒他一些不得。尔只不要欺他,实实落落依着他做去,善便存,恶便去,他这里何等稳当快乐;此便是‘格物’的真诀,‘致知’的实功。若不靠着这些真机,如何去格物?我亦近年体贴出来如此分明,初犹疑只依他恐有不足,精细看,无些小欠阙。”】

    正德十五年(1520年),我又到赣州去见先生,问:“近来功夫虽然稍微晓得些头脑,但是很难得到一种安心愉悦的境界。”

    先生说:“你成天在心上找天理,自然辛苦紧张,不得放松,这就是所谓的理障,把自己给憋住了。要破这个理障,我倒有个诀窍。”

    “什么诀窍啊?”

    “就是致知。”

    “如何致知?”

    “就是你自己那一点良知,是你自己的准则。你的意念所到之处,是对的,他自然就知道是对;是错的,他自然就知道是错,一点都瞒不了他。你只要不欺他,实实在在照着他所知的去做,善念便存,恶念便去,他这里何等安心快乐,这就是格物的真诀,致知的实功,如果不依靠这些真机,如何去格物?我也是近年来才体会得这样分明。开始的时候,我也曾怀疑,光靠良知恐怕不够吧?仔细体察之后才发现,丝毫不曾欠缺!”

    王阳明这一番议论,把致良知之说又有发明,良知自然会知,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的错的我们自己都知道,只是为私心所蔽,就要自欺欺人。欺人必先自欺,如不自欺,就不会欺人。

    学问之道无他,不自欺而已。

    如果养成不自欺的习惯,自然我心光明,安心愉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阳明《传习录》【15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efk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