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零点,5088万,数字定格的一瞬间,也是喜马拉雅FM首届“123知识狂欢节”的最终成绩。作为国内首个内容消费节,记者发现,首届“123知识狂欢节”的销售数字恰巧相当于09年首届“双十一购物狂欢节”的最终销售额,同时也验证了国内知识付费的风口已经到来。我也加入了为知识付费的行列,利用狂欢节的优惠,购买了几个一直想听的音频。对于我来说听音频非常便捷,可以利用上下班路上、跑步和做家务很多碎片化时间听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免费曾经是互联网行业的一大特点、思维以及思潮,至今依旧影响着不少领域,甚至有企业将免费逐步从软件带到硬件。然而,这种观念正在发生变化,付费的尝试逐渐增多,甚至在以前本来免费的领域也开启了付费模式,比如最近很火的知识和直播领域,出现了分答等产品。伴随着付费模式而来的是理论,因为获取类似道义的支持总会有助于发展,这和之前免费模式下涌现出的互联网思维是类似的。
免费成就了互联网,但是付费未必就不可行。大概两三年前,在一个有BBC高管参加的国内视频相关的大会上,中国视频网站大佬纷纷发表见解:基于国情,只有免费在中国才能王道,BBC付费模式在中国行不通。然而,现在会员制已经是视频网站的标配了,继而出现了为内容付费摇旗呐喊的现状,乃至于网上提问要付费,看文章要打赏。
随着版权的收紧,视频网站开始收费,而现在有些音乐已经无法免费收听了,而有些需要单独收费。但对于这种情况,免费依旧不是完全行不通的,比如大部分视频也还都是免费的,电视频道上的电视节目一直也是免费的,电视台(视频网站)向内容制作者付费,而电视台(视频网站)收取广告费,观众免费欣赏。这种传统模式和上面提到的第一种模式是一样的。与电视剧相反的是,电影传统上就是收费的。可见,对于内容而言,收费和免费模式一直都是存在的,并且可能会一直存在下去。
最近的知识付费潮流很火。这里我们需要指出另一个事实,那就是在以精神驱动的免费模式之下,早已出现了以盈利为目的的专业化行为。也就是说,在共享经济里出现了异类——他们通过这种形式不断打造影响力,在获取较多的关注(流量)之后,开始变现,这就是网红(包括部分大V等)。这种变现需求可能一开始是没有的,也可能是一开始就有的,而现在大多是有的,以专业团队及创业者身份出现。这种专业的行为早期也是获取流量变现(广告、电商等),当这种专业化潮流越来越烈,不满足于流量变现的模式之后,探索出了直接付费的道路。另外,传统的内容制作者也开始涉足互联网,与网红们的界限逐渐模糊,共同提出了内容付费的口号。
否认知识付费并没有否认内容付费,因为内容创作者提供的不是知识,而是服务。例如,影视、音乐、相声等都是娱乐服务,很多自媒体也都是,分答提供的付费问答也属于专业服务。服务和知识的不同之处在于,服务是知识的运用,具有针对性。
可见,未来的内容创业,从内容生产的角度来看,会更为专业化和深度优质化。喜马拉雅FM联合创始人兼联席CEO余建军表示,一个更加专业垂直、转化率更高的知识网红时代即将到来,人们对“好内容”提出了越来越高的内容,核心是人格化、干货足、娱乐化,每一个领域都需要深度的内容,而提供自己所在领域深度内容的知识网红将会大行其道。
有行业观察人士认为,尽管知识付费的风口已至,但仍考验每一个内容创业者的变现能力。面对当下严峻的创业形势,内容创业者更应找准自己的平台,根据自身专长和优势,找到适合自己的“峰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