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绽放文学之光

绽放文学之光

作者: 张铭婧Carrie | 来源:发表于2018-08-11 01:50 被阅读0次
    绽放文学之光 绽放文学之光

          我不知道哭了几次。

          为董卿熬夜加班到天亮时脸上的鱼尾纹.也为那些朗读者所真实的经历.还有那些令人潸然泪下的文字.可更多的.我感觉是文学的力量与生命这个本身带给人的震撼感吧.

    绽放文学之光

          谈起朗读者.我想先谈董卿.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这位女子是经过岁月的纤细之手.然后发酵.沉淀下来的.董卿45岁了.在人生进入一个似乎更自由的阶段后.他却进入了一个加速狂奔的状态.自从开始创作《朗读者》.熬夜已经变成了她的常态.她能控制的.是尽量不要熬到天亮.天亮太难受了.每次走出黑暗得感觉不到时间流逝的机房.看着城市在天光下苏醒.人们开始晨练.上班.她觉得自己像做了一夜的孤魂野鬼.因为长期熬夜工作.她越来越瘦.白头发.鱼尾纹.斑.这些让大部分女性恐惧的东西一点点出现在她身上.什么事情都是你选的.这个选择是你做的.所以你只能去承受所有的一切.特别喜欢董卿的一句话:“生命的意义是如此厚重.无论我们怎么样全力以赴都不为过.因为我们生而为人.我是一个活得特别用力的人.用力不够的话我自己会觉得不过瘾.你会觉得日子似乎白过了.多可惜啊.”不顾一切.拼命去追.就往定她是.也必将是纯善的人生.

          节目一开始就让人泪目了。因为在舞台聚光灯外的朗读亭,那些普通人细声的倾诉、遥远的呼唤总是在节目伊始缓缓亮相。《朗读者》没有为我们展现一个个英雄,未见耀眼的光芒,只闻“生而为众生”的倔强。

          所有的故事,都在探讨生命的困境与挣扎。但最后想说的,似乎又是他们面对生命时最纯粹的初心。

    绽放文学之光

          观看《朗读者》的过程,总让人怀有复杂而细腻的情绪,一来是通过访谈中的故事,让我们感觉屏幕上的这个人时而穿梭于生命的始终,讲述着一些浅显的大道理;二来是通过对名篇的朗读,迷雾忽然散开,让那些不懂的文字突然多了富有生命力的解释。

          很难说,现在这个时代,文学是被尊重的。但在《朗读者》里,这个愿望却被呈现得淋漓尽致。《朗读者》中出现的文本,很多是经过漫长时间检验的名篇佳作;它们中有相当一部分,都当得起“经典”二字。究竟何为经典?答案可能有很多,但我想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它们拥有温暖而强劲的力量,能够长久不衰地体贴灵魂,拔动心弦,触碰到我们情感深处最柔软最深刻的部位。这种力量,并不会因时间流逝与年代更迭而减弱。

          每位嘉宾带着敬意而来,有名有姓的文学作品大大方出场,温暖而真切,细腻又生动。

          另外,这是一个“访谈+朗读+室外朗读厅”的节目。访谈可以着成是解读,先解读再朗读,先解读人,再朗读文字。董卿无疑是极好的访谈者, 除了能把控氛围控制情绪外,更因为她能共情,具有能把话题撑大,而不是让它变得狭隘的能力。比如在对谈罗大佑时。

          罗大佑说自己在做医生与搞音乐之间徘徊了整整十年,这时董卿问道,她没有问医生与音乐之间的选择有没有遗憾?也没有问音乐比医生好在哪里?而是说:“做医生与做音乐之间有关联吗?”

          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于是她也得到了一个更好的答案。

          罗大佑说:“都是面对生命。医生是用一种无情的态度,在挽救一些有情的生命。但是做音乐,你不断的写曲,不断地创作,其实是在描述一个无情的世界。”

          除了访谈,更打动我的是朗读亭里的内容。朗读亭中能做到的,是再好的主持人的最高境界也达不到的——让受访者旁若无人,直接面对自己。你会发现,即使是生活那些大大咧咧、一闪而过的人,他们都会在这个私密的空间内,说出心底最深的秘密,卸下所有防备的交出自己。

          这里没有油腻的抑扬顿挫,没有力求标准的普通话,没有婉转的气口与装作深沉的表情,只有按捺不住的眼泪与喷涌而出的真情。本质上,这才是朗读的真谛。

          而毫无疑问,《朗读者》的胜利,就是“价值观与见识”对标喙头与流量思维”的一次有尊严的全面胜利。

          从第一季的遇见,到第二季的故乡,你走遍了千山万水,你述遍了人间百态,遇见是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瞬间,而故乡是归去来兮的人生起点。

          轻轻合上书,不知为何耳边依旧萦绕着:

          2018,朗读依旧,初心不变❤️

    绽放文学之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绽放文学之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ehr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