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认为“创意”是用来做广告、设计、文案之类的,只有相关从业者才需要“创意”,跟普通人的生活并没有关系。但其实“创意”无处不需要,它是面对生活、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提出不同看法,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比如美国有位独居的老人,住在他周边的孩子们很调皮,经常向他的房子砸石头,还砸碎过几个玻璃窗。老人多次劝阻无效,他也不好去打骂小孩子们,很是苦恼。后来老人想出了一个办法,每次只要有孩子用石头来砸他的房子,他就给那个孩子一个糖果。砸别人的房子还能得到糖果,于是孩子们每天都来砸,当一周过去,第二周孩子们再来砸的时候,老人告诉孩子们没糖果可以给他们了。这个时候奇迹发生了,自从那天之后,再也没有孩子来砸他房子了。
一个生活中困扰的问题,因为一个创意,被巧妙地解决了,所以创意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方案,只要遇到问题,就需要创意。而且创意有门道可寻,并不是什么灵光一现的事,也不一定要有各种天赋。所有拍案叫绝的创意,背后都有套路可以复制。
创意的产生思路可以有这几种:组合拆开法、转换借用法、反向思考法、利用错误法、模仿法。
(1)组合拆开法
思考:有什么原本不相关的东西可以通过组合在一起,产生新的事物?把复杂的东西拆开去除其中一部分,会变成什么?(在利用组合法的时候,差别越大的东西,组合起来效果越好)
以拉杆箱发明为例:
在以前,行李箱没有轮子,只能提,提不动,只能扛或请人搬。那时,机场、车站都有搬运工抢着帮旅客搬行李赚小费。直到1972年,有个皮箱公司的高管在陪太太去逛超市的时候,看到一个年轻人用一根绳子拉着购物车,像在遛狗,随手把大包、小包的零食丢进车内,一派轻松……那名高管眼前如同出现幻觉,他看到年轻人拉的不是购物车,是他公司的行李箱。于是,他把轮子和绳带加在行李箱上,不仅获得专利,还得到设计大奖。再后来,因为绳带用起来费劲,一名西北航空的机长把绳子替换成“硬式拉杆”,变成了现在通用的拉杆箱。
这个案例中,皮箱公司的高管通过把原本不相关的轮子和行李箱组合在一起,变成了新的东西。再比如现在大受年轻人追捧的喜茶,创造性地把芝士跟茶组合起来,变成了芝士奶盖茶。在发想创意的时候,可以试试从身边的事物着手,把两个原本不相关的东西,组合在一起,说不定会有新的创意。
拆开法也可以称为去除法,就是要把多余的东西拆掉。比如在最早的时候,录影机和放影机是合在一起的,叫录放影机。但对消费者来说,录影机这个功能是多余的,一般用不到。后来索尼公司把录影这个功能去除,单卖放影机,这样一来,索尼的放影机就大卖了。
(2)转换借用法
思考:转换法是指将事物本来的样子,换个角度看,可能会产生新的创意。借用法是把世界各物当成一个没有利息的银行,这个世界的东西都可以借用,借来的就是自己的。思考有没有什么东西,即使不是本行业的,也可以把它们的创意、想法、或者研究结论借用过来?
以李维斯牛仔裤发明为例:
1853年,有一个人叫李维·斯特劳斯,他带了一大堆帆布跑到美国加州,因为当时的淘金热,吸引了很多人来挖黄金。他想这些挖黄金的人一定需要帐篷,所以就带着很多帆布来到加州。结果发现原来加州热得要死,也不下雨,根本不需要用帐篷,那他怎么办?把帐篷再运回去?他脑筋一转,发现当时这些淘金的人都是跪在地上干活,裤子容易磨破,所以这些人需要一条耐磨的裤子。那帆布就很耐磨啊,所以李维·斯特劳斯就把他的帆布转而做成了裤子,用原来做帐篷的铆钉拿来当扣子。这一转,转出了牛仔裤,也转出了李维斯(Levis)这一世界知名的牛仔品牌。
这就是转换思维,把原本用于其他用途的物品,换个视角,发现新的东西。
以指数基金为例:
有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叫尤金·法玛,他的重要理论贡献之一就是提出了著名的“有效市场假说”,简单说,就是我们原来以为股票的业务员都是专业人员,所以他们每天在那儿分析,知道哪一只股票会涨,哪一只股票会跌。但有效市场假说告诉我们,人不可能战胜市场,所以你不应该花钱去请这些股票专业人员,他们的分析根本就没用。
有一个叫约翰·伯格的人,他看到这个理论后,感觉这个理论可以利用,于是把它借用了过来,成立了一个指数基金。简而言之就是不去选股,只做指数。但其他人觉得太不专业,就没人理他,结果他当时想募资一亿五千万美金,最后只拿到1140万美金。而40年后的现在,全世界有40%的基金全是指数基金,伯格的基金资产也累积到了3兆美金。
有效市场假说是尤金·法玛发明的,但是约翰·伯格却借用了它,并通过它赚取了巨额的财富。
(3)反向思考法
思考:现实中有没有什么是“不合理”或“不可能”的,反过来思考会不会产生新的创意?哪件事情不可能,就往哪儿想。
以大卫·费德曼的畅销书为例:
有一个叫大卫·费德曼的美国人,在纽约的电视台工作,做一些肥皂剧、游戏、夜间秀的节目。
有一天早上,他去买玉米脆片,看到旁边有一个人在买一种咸饼干,饼干的包装是用收缩膜两盒一装,包在一起的,但这个人只想买一盒,却死活撕不开那个胶膜,紧急之下他用牙齿咬开胶膜,才终于买了一盒饼干走人。
这个过程中,费德曼就一直在旁边看着,觉得人类现在都能上月球了,却连个简单的包装都做不好。所以,他就想设计出一个有创意的包装,既能密封,又能让人轻松打开,想了很久也没有想出来。
可是,办法没想出来,他却写了一本书,把人们平常生活中碰到的、却又解决不了的小问题列出来,写成书,而且居然写了12本,还一直畅销。平常写书,得把这些难题找到解决方法,别人才要看你的书,结果费德曼把所有没有办法解决的难题写成书,让你看看,这个有多难解决,结果还可以大卖。这就是在看似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时,反向思考,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以专门给穷人借款的银行为例:
我们都知道,银行不会贷款给穷人,因为穷人可能没有偿还能力,但有个叫尤努斯的人创办了一家穷人银行,专门借钱给穷人。尤努斯当时是孟加拉国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带着学生做田野调查,碰到一个妇女卖竹板凳,卖10块钱只赚一块钱。尤努斯问她,你买材料的钱,从哪里来?
原来,卖给她材料的人,也是借钱给她的人。可是利息不止十分之一,所以,迟早会被利息压垮。全村42个妇女,总共欠了27美金。
尤努斯本来想自己拿27美金帮她们还债,后来想不对,还了这一次还有下一次,于是他倒过来想,我可不可以做银行呢?我来做“债主”,专门借钱给穷人,但利息只收一点点。这样行不行呢?
于是世界上第一家专门借款给穷人的银行就诞生了。
现在这个穷人银行,一年可以放款40亿美金,这也是用了反向思考的创意思路。
(4)利用错误法
思考:我们在生活中犯的错误,用开放的心态去面对,换个角度思考和行动,会不会是个创意的入口?
以茶包的发明为例:
纽约有个叫汤姆斯·沙利文的商人,最开始做的是咖啡的生意,因为生意很差,就转卖了茶叶。在以前,茶叶一般都是放在罐子里存储。后来,他为了降低成本,就把茶叶装到了一个用丝做的小袋子里。这样一来,既降低了成本,也方便送给客人品尝。
没想到有个客人拿回家后,直接把装着茶叶的丝袋丢到了茶壶里,并觉得这个设计非常巧妙。茶叶全部装在丝袋里,不仅方便泡茶,还不会有茶渣,清洗的时候,也非常方便。
沙利文听到客人的夸赞后发现,原来是客人搞错了。他的原意并不是让人整袋拿去泡,丝袋仅仅是一个包装而已。但他并没有解释,反而认为这是一个美丽的错误。他顺势而为,把丝袋改成纸袋,不仅茶的味道更容易出来,还更便宜,这就变成现在大家随手用的茶包了。
茶包的发明,不是茶叶商自己想出来的,而是利用了客人的错误。但是面对其他人的错误,他保持了一个开放的态度,不仅有了全新的创意,也发现了巨大的商机。
再比如冰棍的发明,一开始是美国一个小孩子不小心把搅拌棍放在装满苏打水的杯子里,结果因为晚上温差大,第二天苏打水都结冰了。那个小孩好奇地拿起苏打水上的棍子,舔了一口,发现很好吃,就这样冰棍诞生了。
(5)模仿法
思考:能不能跨界模仿其他行业、以万物为师,向它们模仿学习用于改进或创造新的东西?
以恒温建筑设计为例:
白蚁在非洲的巢穴,都是一个一个类似于塔的形状。而非洲的阳光非常强烈,按理来说这些塔状的巢穴不能保全里面的温度、湿度都适宜蚁群,但白蚁却做到了。
这都得归功于蚁群中的工蚁,这些工蚁每天都在不停地挖洞,阳光照进巢穴中的时候,它们就把洞补起来;阳光褪去的时候,它们又把洞打开,给巢穴通风。就在这样不断开洞、补洞的过程中,工蚁们使得巢穴的温度和湿度都适宜蚁群。
南非有一个建筑师,就模仿白蚁的巢穴,想出了一个创意。他设计了一栋建筑,这栋建筑的窗户,会随着阳光角度的变化而变化。阳光强烈的时候,窗户就自动关闭,阳光弱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窗子又会自动打开。这样一来,这栋建筑不用装空调,就可以让室内保持一个24到25度的恒温状态。
在使用模仿的时候,不能只模仿皮毛,而要创造性模仿,这样才会带来商机跟创意。比如苹果公司,它所有的产品iPod、iPhone、iPad、iMac等等,都不是它先做的。它都是先等别人跳下水以后,然后它才跟着进去,只是在模仿的时候,苹果公司增加了它的创造性。
创意没有固定的思维模式,所有的方法和套路,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学习的时候,融会贯通将是我们升级创造力的秘密武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