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0728003/73470f72aa97c2eb.jpg)
01
所谓教育方式不起“作用”,往往是因为成年人设立了不切实际的目标,并且希望孩子乖乖就范、接受控制。当我们的教育不起“作用”的时候,成年人需要退一步想一想:我为什么如此执着的想怎样做?如果放弃的话,又会怎么样?
这个时候,内心恐惧往往就会跳出来说话,一件小事无限扩大,成年人的想象插上双翅,飞向遥远的未来…“他如果这样下去,今后可怎么得了!” 科幻恐怖大片一幕接着一幕……这时候,需要我们正视自己的内心恐惧,看看自己到底在害怕什么?
如果我们放下内心的纠结和害怕,真正把自己清空,把选择权交给孩子,仔细观察孩子,认真倾听孩子,了解他们的需求,内外一致地表达我们的感受,信任他们的自律本质,从爱出发,和孩子一起协商解决方案,就不会出现剑拔弩张的场面了。
02
有的家长习惯于批评孩子,以为批评会让孩子记得住,让孩子更加自律。殊不知一个长期因为小错误而被批评的孩子,更容易受到评判、负面标签的暗示,形成负面的心理强化效应,孩子也就真的越变越“不听话”了。
父母的语言对孩子有强大的感染力。经常给孩子贴标签,慢慢他就真的变成我们嘴里常说的孩子。
请不要给孩子贴任何负面标签,比如胆小、害羞、叛逆、粗心、淘气等,因为负面标签会给孩子带来一种负向心理暗示的感受。
负向心理暗示的积累最终会造成难以扭转的悲观情绪,让孩子失去积极改善自己的动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