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依恋归位的浅思

依恋归位的浅思

作者: 周四兒 | 来源:发表于2020-06-02 23:44 被阅读0次

“你有能力将每一任伴侣都培养成一个模式。”
回想一下,是不是如此?无论最初相遇的时候对方如何如你心意,但久而久之,就会发现“TA也变得和之前那些人一样,如此不可信!如此难以相处!”

“长大后,我变成了你,我最不喜欢的样子。”
这似乎已经成了一个通用句式。
我的来访说“明知道那种童年经受过的对待方式是如此地不好,但我还是不由自主地用在了自己的亲密关系和亲子关系中,我变成了小时候最不喜欢的样子……”

“我该怎么办,该怎么才能走出原生家庭的怪圈?”

入行十余年,听到太多父母在我这哭诉,看到太多孩子不得不用症状来反抗,然而最让人无力的是,当孩子逐渐好转后,父母模式会重回往日,而这又造成了孩子的复发,甚至是更为严重的症状。

一个孩子问我:“你说,如果我好了,他们是不是就会变本加厉了呢?”
我问为什么这么想,孩子说:“我知道我病着的这段时间他们一直在忍着,等着,等到我好了,会秋后算账的……”凄美而孤寂地浅笑,挂在孩子脸上,却带给我无限的无力感。
我无言以对,因为我知道这个孩子说的是对的,至少TA的父母就是如此,等着孩子“病愈”然后“要把之前落下的都补回来,变回之前那个孩子和之前那样的父母。”
我不知道如果我是这个孩子,在自己还不足够强大的时候,要不要让自己“好起来”,再次回到那个曾经深恶痛绝的、无力挣扎的环境中去。


图源网络

当我们讨论“父母——孩子”这对关系时,已经谈论了很多父母如何对孩子,孩子如何感受父母,父母之间如何支持配合。但依旧是隔靴搔痒,因为在现实的经验中,我们存在一个明显的困境“道理都知道,但是做不到、不知道如何做。”
有些家庭,表面上做着,心里是焦躁的;有些家庭,想做,没有策略;有些家庭,有策略,做不好……

在《依恋的修复:唤醒创伤儿童的爱》(本书讨论的是对遭受严重虐待和忽视的孩子,以及那些没有与他们的寄养父母或领养父母建立安全依恋的孩子,大部分普通家庭用不到~)作者丹尼尔·A.休斯(Dan A.Hughs)引入了“被阻碍的信任”和“被阻碍的照顾”的概念(Baylin & Hughes,2016;Hughes & Baylin,2012)。

先回顾一个前文摘要:依恋关系分为①安全型依恋②非安全依恋(包括焦虑型依恋关系和回避型依恋关系)③混乱型依恋关系。今天提到的书主要讲的就是混乱型,在日常生活中不常出现。
我们借用书中的理念,来规避我们不愿变成的样子,学习经验,让我们的依恋关系更加顺畅。

一、发展安全依恋关系的核心目的:产生安全感,通过父母与子女的互动,保障孩子的安全。
“安全保障”也就是安全型依恋的基础,也是所有后继发展的基础。日常我们通过父母和谐的互动满足着他的发展需要,他的父母注意到他的生理、情感状态,他们对他的反应是敏感和充分的。在安全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孩子体验到“我是可爱的,我是特殊的,我是有趣的”等等对自己的积极肯定,于是开始对以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为代表的外在世界产生兴趣。

二、在发展依恋关系的过程中,我们不可能完美,不可能完全满足孩子对“完美父母”的期望,同理,孩子也无法满足父母对“完美孩童”的期望,由此会产生一些误差行为,我称之为“无法产生共情”的瞬间(父母与孩子的想法是各自的,如同两条平行的轨道,甚至是背道而驰的)。如何应对这些瞬间,将严重影响依恋关系的品质——谁滋养谁,谁为谁而存在。

三、“被阻碍的信任”:孩子缺乏对照顾者核心的信任,认为必须依靠自己,不相信他人会自然而然地想为他们做最好的事。这让我想到了那些“必须靠自己”的人们,有时会冠以“独立”的新衣被推崇,而只有接触下来,才能体会到他们“我也很孤独,但他人不可信”的状态。
“被阻碍的照顾”:针对养育者而言,感受到自己很难为一直拒绝接受帮助的人提供可靠的、全方位的照顾。
两者互为影响。

四:什么影响了我们对他者的接纳?
受到“不安全”信号刺激的情况下,如孩子体验到父母对其的不接纳,有可能是一个皱眉的表情,有可能是一句话,有可能是一个眼神,有可能是一场“肢体接触”,当孩子从父母的脸上或声音中感受到愤怒或拒绝时,便不愿在这种情况下体验“我是谁”以及“世界是怎样的”,因为他们知道这种情景下带来的是不好的体验,例如“恐惧”、“羞愧”、“内疚”。
养育者同样,在互动中感知到孩子的愤怒和焦虑,激活了他们依恋关系史上未解决的经历,或者让他们很容易产生作为父母的挫败感,他们就会避免与婴儿的这种联结。处于成人角色的天然优势,养育者可以喊停,通过各种手段阻止孩子继续表达愤怒和焦虑,达到让自己平静的目的。

五:如何归位?
习惯性懊恼、例行性地避免互动,以及对负面情绪状态的意义保持暧昧,所有这些都让孩子缺乏安全依恋,对进入互为主体状态产生越来越多的防御及逃避。没有这种互为主体状态,孩子会持续缺乏安全和信任,而且在发展更为积极完善的自我意识中所必需的人际技巧方面,也会有所欠缺。当互为主体不存在时,孩子可能会看到愤怒,而且会感受到自己(羞愧)和父母(负面特质)的负面动机(Feiring et al.,2002),这个孩子不太可能认为父母是安全的来源,是了解自己、他人和世界重要特质的途径(Pears &Fisher,2005)。

因此,我的建议是,打破习惯性懊恼、发自内心地做对方喜欢你为其做的事而不是你觉得为TA好的事、理解负面情绪的意义、与孩子重新一同成长,让自己曾经的童年创伤得到修复。


今日斜体字皆引用了《依恋的修复:唤醒创伤儿童的爱》。

相关文章

  • 依恋归位的浅思

    “你有能力将每一任伴侣都培养成一个模式。”回想一下,是不是如此?无论最初相遇的时候对方如何如你心意,但久而久之,就...

  • 依恋,让关系得以归位

    父母导向的孩子,会开启对父母的依恋模式,自愿接受对方的照顾和引导。而失去孩子依恋的父母,只能靠责任和承诺对...

  • 依恋,让关系得以归位

    当父母成为孩子的依恋对象时,依恋关系会从七个方面有力地支撑起父母的教养权威。 一、父母是父母,孩子是孩子 依恋起到...

  • 绾青丝

    文/鲁宏墨香 昨日清风,深几许? 青丝纤纤语,流连绪, 东风浅思意。 羞羞漫步,走长堤, 穿过往来昔,依恋曲, 淡...

  • 痴迷型依恋的内心世界及临床思路(转)

    痴迷型依恋(preoccupied attachment)是成人依恋模式的划分,是玛丽梅因将安斯沃思的婴儿依恋模式...

  • 闹钟

    清晨,肉身还依恋着床,但精神开始思考沸腾。 深夜,肉身不肯归巢充电,但脑中放空,驱赶欲望和挂念,元神才得以归位。

  • 浅思

    傍晚微风少人 我悄悄的将感性装订 寄给了远方那欣欣然的朋友 文字很轻很轻 刚好漂浮于理想国 那是个可爱又大度的国度...

  • 浅思

    闲愁多,曲肠碎,笔落句千行。断章残句画惆怅,相思与谁尝? 心绪渺,孤枕凉,唯有墨生香。孤灯瘦影伴夜长,谁把相思扬?...

  • 浅思

    影视作品,漫画作品等等可以称作是作品的东西,都是被赋予了艺术的生命力,那即是高于生活的。就好比说,一个背影...

  • 浅思

    红尘茫茫,真善至上。 秀外慧中,温婉贤良。 厚积薄发,以柔克刚。 悦己悦人,相得益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依恋归位的浅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eoyz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