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的二十多岁(九)——知识分子

我的二十多岁(九)——知识分子

作者: 家明爱文艺 | 来源:发表于2018-04-21 11:24 被阅读0次

    未读《围城》,也对里面的那句“婚姻就像一座围城,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耳熟能详,这一度使亚东对这部作品有个如此的心里预期:这是一部语言严肃、讲诉婚姻故事的小说。

    可能这种心里预期使得他一直对这种书有种抗拒,就像大部分人都会觉得名著一定是部大头书,而书中定是推进缓慢且无聊的剧情、严肃说教的文字,正是这种心里预期使很多人望而却步,转向更容易取得满足与愉悦的影视剧及综艺节目。

    对于好的文学作品,越是往下读,人们往往越是大跌眼镜,慢慢会惊叹于作者语言的犀利与深刻,它会不紧不慢,而你自己却迫不及待,它捕捉你的注意力,你汲取它的养分,就这样,经过不知多少回合的博弈,留给你的往往是回味无穷,还有隐藏在你思想里的东西,是那种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到后来亚东才意识到,除了上面那种你能读懂的,还有一种你看着云里雾里的文学名著,类似《百年孤独》、《尤利西斯》这种,以及一些哲学类的著作,后来的亚东自己也搞不清是否是人生阅历的原因,抑或是人与人本身的差距。

    《围城》

    “我没想到《围城》里面语言那么犀利,尤其是那些一针见血的比喻,有时候看着像是一部段子合辑。”

    “你《我们仨》看完了?要不要那么快!”

    “嗯嗯,看完了。”

    “其实你可以慢点看,越往后,你会发现好书其实并不是很多的。”

    “这样子呀,没事,那我估计也要看个一两年。”

    “好吧。《围城》里面确实到处都是绝妙的比喻呢!讽刺不少,甚至有时让人觉得刻薄,这点突然让我想到了张爱玲。不过钱钟书先生是很有才,多多少少是有些掉书袋。”

    “什么是掉书袋?”

    “就是卖弄学识。不过很多有才华的人都这样。”

    “钱钟书是很有学识,我还想读他的作品,结果我买了一本《管锥编》,呃,结果完全看不懂。你说掉书袋这是文人的一种气质吗?”

    “因人而异的,有些就不掉书袋。”

    “嗯。还有,我一直比较认同一个词,就是文人相轻,我一直觉得文人有种傲气,还会互相看不起……”

    “这个确实是,不过这也不完全是坏事,文人有傲气,也有风骨,两者往往都是并存的。”

    “嗯,脑子里突然想到了民国的知识分子。不过现代知识分子貌似总是被孤立,社会都是向钱、权、利看齐,而知识分子守着自己的理想主义,往往会被嘲笑。”

    “一向如此。即便是文人的天堂,宋朝也会存在种种这种情况。不过,一般人,书读得越多,嫌弃的东西越多,很多东西看不惯、看不起。骨子里高全世界一等,常年活在云彩里。这是知识分子的通病吧。”

    “是不是也就是普通人说的矫情?因为脱离生活,站在云端。”

    “不能说知识分子矫情,而是有些人的文字很矫情,鲁迅先生说的无病呻吟。”

    “文艺青年吗?哈哈,这个词现在完全都被嫌弃了,朋友圈越来越多文艺青年了。”

    “不能否认,不记得在哪看到过一句话,说是:最难相处的女生,是那种很爱文艺但又没什么文化的。 这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这似乎奠基了亚东经常秉持的一个观点:男人虚伪,女人虚荣,这是或多或少都有的。

    两个人不知聊了多久才结束,亚东伸了一下懒腰,注意到被自己搁置在桌角许久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和《自制力》,突生一股厌恶之情,他心想,这也许就是知识份子的“傲气”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的二十多岁(九)——知识分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epr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