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次yy直播间/频道· 焦点父母课堂读书会
8月30日是洛阳焦点读书会第八次课。我原来加班,为了参加读书会,我把加班时间推到了周六。这次上线的人也比较少,但效果还是很棒。
刘老师王老师点评及分享都很好,及时恰如其分给大家赋能,使大家充满了愉悦和力量。这次读书会田老师主持的,主持得非常好, 田老师、潘老师、燕子老师读书和分享都很棒!在互相探讨的过程当中,大家都融入了很多焦点的理论并列举了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焦点生活化,生活焦点化。
这次的读书会读的是蓝皮书《家庭中的正面管教》一一换个角度思考,没有一件事只有负面意义!
有一部分走进心理学课堂的朋友的初衷是因为孩子教育、夫妻关系等方面出现了问题或有疑惑。学习后,不但这这些问题得到了解决,其他方面,诸入人际关系、个人成长也同步提升。人生更加圆融、丰盈。然后会不由自主的感叹:“感恩以前出了点状况,使我们全家都有了改变!”这不就是正面的意义吗?
换个角度思考,不仅仅是看到事情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看见正向的影响,那么我们的心境就会得到安稳,更能够对孩子对家人加以正向的引导。
蓝皮书上举了个例子。14岁的丹丹,自从看了一部电影之后,不但迷上了做西点,甚至给妈妈吵着要辍学到法国去学做西点。他将来的志愿是当米其林蓝带主厨,任凭妈妈怎么劝告丹丹就是不听,妈妈苦恼极了。
妈妈的苦恼显然是看到了事情的负面影响。比如:丹丹年龄还小,不愿意正经读书,尽想一些做不到的事情,不听话……
这件事的正面意义:年龄这么小就有自己未来的志向,并且也很有行动力,有想法就会马上提出要求……
看到这一点后怎么做呢?家长要做的就是帮孩子去度过她这段探索的过程。比如:找法语补习班,找寄宿家庭以及申请学校……当然,要做的这些事不是家长包办代替,是让孩子自己去做,家长可以陪伴!
孩子体验了这个过程后发现,这件事做起来实在太累太复杂,(要维持目前的功课水平,又要补习法语)于是他主动跟妈妈说还是等过一阵子再去学习西点好了。
孩子在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后,往往会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自然会进行修正,若家长只是一味的担心孩子受苦,觉得孩子没有现实感就大加反对,不但伤害了亲子关系,也阻断了孩子追求梦想的权利。
所以,没有一件事情是只有负面意义的,每一件事都会给我们不一样的收获和更深刻的体悟。困扰自己的事情,不是发生的事件本身,而是对于事件的看法与认知,当遇到不如意时,请在心中先浮现一个“问号”,透过正向的“自问”思考方式将每个发生都转化成助力,创造自己想要的结果!
即学即用换个角度思考---没有一件事情只有负面意义
下面我来讲几个故事
故事一:
故事讲的是一个乐观的人和一个悲观的人一起行走在沙漠中,发现只剩下半杯水了,悲观的人说:只剩下半杯水了,而乐观的人说,幸好还有半杯水。同样的境遇,却是完全相反的心态。你是更相信乐观者更可能走出沙漠还是悲观者呢?我想答案无疑是乐观者。
因为心态好,对生活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所以不管碰到什么事情,乐观的人总能往好处想,于是他们天天过的很开心,对生活充满希望,自然而然,碰到的困难挫折也就不算什么,他们总能应付。相反,一些悲观的人,碰到一些芝麻大小的事情,都能影响到他,换个天气也能让他抱怨许久,别提遭遇生活中的打击他该如何面对了。所以为何不乐观的拥抱生活呢?
故事二:
讲的是一位老奶奶,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开的干洗店,小儿子买雨伞。于是他天天处于担心忧虑之中,天气晴的时候,担心小儿子雨伞卖不出去,下雨了又担心大儿子没生意。于是有一天,一位哲学家跟他说,你还有什么可不开心的呢?晴天大儿子生意兴隆,雨天小儿子雨伞卖的很好,怎么还会不开心呢?老奶奶听了恍然大悟,从此天天乐呵呵。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极其简单的道理:换个角度去思考,一切将会不一样!
故事三:
说的是有三个工人在工地里干活,有人去问他们在干什么?第一个,说我在搬砖,第二个说我在建一栋房子,第三个人说,我在建一个伟大的教堂,让城市变得更美。故事的结局当然是若干年后,第一个人依然在搬砖,第二个人是成为建筑师,第三个人,成为了房地产公司的高管。
这几个故事,且不论真假,转换一下思维方式,对人生的影响该有多大!确实!一个人思维方式决定一个人的成败。所以我觉得你面对问题的心态,应该决定你做事的过程。
当我们遭遇困境时,往往将眼光集中在所失去或是不好的部分,殊不知每件事情的发生都是上天送给我们的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得丑陋,不合你的意,或是让你情绪低落感到挫折罢了。
难得我们有坚定的信念,难得我们有一起前行的家长,难得我们有真诚的非常优秀的刘老师、王老师,所以,我们有了敢于直面问题和坚持学习的勇气。
在这样的以书为纽带,以文字为依托,以焦点的精神为指导,让我们彼此之间进行深层次的思想交流、碰撞,让我们每个人都感受到了焦点读书会这个平台带给我们的温暖和快乐。
每一件事情都不会只有一个面向,没有一件事情只有负面的意义。成长就在困难的时候。要坚信,俞困难俞成长。
对照自我检讨之第五十九天
对昨天工作、生活、学习和对照以前的计划比对基本满意。
好的方面:
1、简书写了。
2、已读书打卡。
3、生活中的一些事按计划做了。
4、上班第二天,正常打太极拳。
不足之处:
1、对自己思想上的要求还要加强。
2、时间安排还有待更加合理。
3、效率要再提高。
4、昨天工作干的前松后紧。
今后方向:
1、所有时间安排都要严格按计划执行,没有按计划的及时补正。
2、按前一段的方式做事,效率再提高。
3、每晚9点思考当天的事是否做完了,可否补充。计划第二天的事。
4、注意人身出行安全和健康、饮食。
诗词选·《 冬夜读书示子聿 》· 宋代· 陆游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9482篇诗文
作品原文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作品译文
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作品注释
示:训示、指示。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
学问:指读书学习,就是学习的意思。遗:保留,存留。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少壮:青少年时代。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始:才。
纸:书本。终:到底,毕竟。觉:觉得。浅:肤浅,浅薄,有限的。
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行:实践。躬行:亲身实践。
创作背景
宋宁宗五年,诗人在冬日寒冷的夜晚,沉醉于书房,乐此不疲地啃读诗书。窗外,北风呼啸,冷气逼人,诗人在静寂的夜里,抑制不住心头奔腾踊跃的情感,写下了这首哲理诗并满怀深情地送给了儿子子聿。
作品赏析
首联诗人赞扬了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颔联是说做学问的艰难。诗的前两句,赞扬了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及做学问的艰难。说明只有少年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竭尽全力地打好扎实基础,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诗人从古人做学问入手娓娓道来,其中“无遗力”三个字,形容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动又形象。诗人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
后两联,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的重要性。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不能纸上谈兵,要“亲身躬行”。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诗人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凸显其真知灼见。“要躬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过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心到”,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通过亲身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诗人的意图非常明显,旨在激励儿子不要片面满足于书本知识,而应在实践中夯实和进一步获得升华。
这是一首教子诗,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间接经验是人们从书本中汲取营养,学习前人的知识和技巧的途径。直接经验是直接从实践中产生的认识,是获取知识更加重要的途径。只有通过“躬行”,把书本知识变成实际知识,才能发挥所学知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本诗通过写陆游对儿子子聿的教育,告诉读者做学问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精神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箴言
遍阅人情,始识疏狂之足贵;备尝世味,方知淡泊之为真。
祝福短信
用阳光照耀你,用香花温馨你;用好运装点你,用微笑美丽你;用美酒陶醉你,用幸福祝福你。朋友,周末愉快!祝:平安健康黏着你,幸福快乐永伴你。
心情语录
每当我看到下雨,我都认为是上天对生活的赞美!
焦点父母课堂洛阳第二期分享第二百一十七天
网友评论
你们的读书会办得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