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元宵节就应该吃元宵啊,不能光吃水饺,我特别想吃元宵了,而且最好是大黄米的。”女儿的这个小要求并不过分,但因为没有提前备下,又恰巧特殊时期,没地买大黄米的,好在就近买到了普通的。都说生活需要仪式感,我想传统节日不就是因了那些隆重的仪式感,才会给我们留下那么多美好的回忆嘛!
元宵节是我们传统节日中最热闹的节日,家家户户闹元宵嘛。记得小时候过元宵节,妈妈都会在早晨煮元宵,煎糕,晚上包水饺。那个时候的元宵大多都是自己做的:先要把糯米磨成粉,加水和成面团,再揪成一个一个的小剂子,里面包上花生碎加糖做的馅,包好之后,将一个个的小球蘸上水,放在一个盛满糯米粉的簸萝里来回滚,元宵就会越滚越大,如果不沾粉了,再适当蘸点水,直到滚到大小合适为止。看起来做元宵是个费事又好玩的过程,但其实我没做过,只听妈妈这样说,因为十五的早晨,起床的时候也是妈妈叫我们吃元宵的时候了!只是我最喜欢吃的不是元宵,也不是煎糕,而是蒸糕!现在想来,一大早的妈妈就要忙活这三样,真是辛苦!
十五晚上的水饺都是催着妈妈包的,还主动请缨剁馅,擀皮,请弟弟妹妹来当援兵。为啥这么急?因为那个时候的元宵节,村里都会集中放烟花,那可是我元宵节最期待的事,可不能耽搁了!水饺出锅要先给奶奶送,回家再吃,吃着吃着,就听到噼里啪啦地响,放下筷子就往外跑。大队屋的院子早被围得水泄不通,关键还不能靠近,只能在外围捂着耳朵听着鞭炮噼啪响;掠过攒动的人头看一看院中央放的高一点的烟花。随着“嗖”地一声,人们齐刷刷地望向夜空,瞬间,五彩的烟花如千万颗流星把夜空点亮,这一瞬间你才会发现身边原来站着的是她是他。人们顾不得寒暄,不约而同的发出赞叹“哇,这个好看,太美了!”然后又饶有兴趣的讨论下一个会是什么样的。
我除了会放滴滴金,鞭炮一类的不怎么懂,只知道爸爸会在家里放启花。所以那些年看过的那些烟花现在更不知道名字了,但是很喜欢那样的氛围,热闹。与烟花绚烂绽放的一瞬不同的是,人们会津津乐道很久谁在十五放花的时候棉袄烧了俩窟窿,谁捡着了多少哑爆竹,谁的屋顶差点烧了。想来也真是有趣。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村里就不让放花了,这个十五看花的传统也就没有了。
后来,就跟在哥哥姐姐后边来县城看灯。记得最早的时候是在人民路上,各个单位的都有。那花灯是一年比一年漂亮,运气好的话还能看见耍龙灯。看灯的人一直都是摩肩接踵,也不知道是来看灯的,还是来挨挤的,但是挤着也高兴!
再后来十五的花灯来到了家附近,反而不再愿意出来挤了,有时候路过看看,听说花灯快撤了的时候出去转一圈儿,一般都会避开十五十六的高峰。元宵节过着过着就没有那么热闹了!
但是至少都比今年的元宵节热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