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九年两遍《京华烟云》(小说非剧)

九年两遍《京华烟云》(小说非剧)

作者: 郢书 | 来源:发表于2023-08-12 11:49 被阅读0次

    本文《京华烟云》说的是张振玉译本的小说,剧版哪个都没看过。


    九年前看过,觉得一般、不太喜欢;九年后再读,还是觉得一般、不喜欢。
    版本是张振玉的译本,称全景式展现近代中国风云变幻的史诗巨著。还有说民国红楼,提名诺贝尔文学奖等等。
    有可能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先说红楼,红楼也有其历史背景,但是似乎跳出了历史局限,现在看里面的人物刻画还是能找到现在的影子、人生起伏还是令人唏嘘、情节构架还是引人入胜。但是京华烟云拿来看,好像一切都好遥远,比红楼里的还远。
    京华烟云上卷以义和团开,木兰婚礼为结;中卷以1911开,红玉亡未结;下卷以陈三出场开,以举家内迁结。
    最好的部分
    就是它的风土人情介绍,特别有嚼头。林老的文字描写妙处横生。我很喜欢他的散文,特别擅长对细节的描述。
    最失败的地方
    应该是人物塑造,虽然有人解释说人物当时身处的背景,会导致那个时候喜欢她,现在女权强盛下不喜欢了,不接受了。其实不是这样,我们说的不是人设,是人物塑造。比如黛玉宝钗她们是完全封建礼教下的女性,可是依然值得人去爱。

    木兰:先从最想吐槽的开始,木兰就听书里说她好,这也好那也好,大家都喜欢,但是明显的双标,木兰做的都是好的,做错了也显示出她的发于本心、不拘小节,别人干同样的事就是不懂礼节、有失考量。就因为对她的描写“即好又好还好”,所以我确实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个形象,除了感到光芒覆盖、鲜花围绕之外,细看人物还是模糊不堪。对她只有描写,无事迹支撑。比如爱甲骨文,就说爱,爱在哪,无举证;颇有研究,研究在哪,无举证。
    有拿她比作湘云,湘云要可爱、鲜明、真诚的多了。甚至按照现在标准,有白那个啥,绿那个啥之嫌。
    莫愁:可能很多人不喜欢莫愁,但是我觉得起码比木兰显得真实,因为她很现实,讲究实际。比作宝钗,有点轮廓,可惜有点刻意。
    红玉:还有人惋惜红玉,在我看来,太多的无病呻吟,矫揉造作,自怜自艾。那她跟黛玉比,我实在是不够理解。黛玉有很多无奈,红玉的生活还不够舒适?
    姚先生:甚至姚先生,我对他的感觉和木兰一样,浪荡不羁突然浪子回头谓之悟道,对大儿子放任不管谓之道学,对女儿们百般宠溺谓之道学,身为商人不问商事谓之道学……他的醒悟、觉悟、彻悟,让人很不理解,这个本来是个很喜欢的角色,可惜不够丰满。
    曾先生:反而曾文璞就很鲜明,为官从政,自评比清朝之前不够清廉,在当下退仕时只十万还算洁身自好。对旧传统、道德的固守,对新事物的坚决排斥就他成长环境而已确实理所当然,后来因为胰岛素治好了他的糖尿病,所以他的态度略有改观。这个略,也过度的很好、很自然。
    银屏素云:应该划为反面人物,但是也客观写到了她们的可悲之处,她们的挣扎和不甘,反而死的时候让人颇有感慨。
    华太太:这个人物还蛮有意思,尤其是从规劝体仁开始。姚家的多次大事都与她有关,花园、宝芬的出现等等。现实、理智,拎得清,能从艰难的生活中找到机会,逆商超高。她的生活经历之精彩,完全可以独立成书。
    宝芬:好莫名其妙。
    曼娘:这个人物好像是一种寄托,对旧时东西的寄托、美化,比如小脚、女德等等。
    孔立夫:看不懂,可能只有书里的木兰懂吧。
    平亚经亚荪亚:经亚着墨不多,但是令人理解;其他两位模糊一片。

    最无法引起共鸣的部分
    书中多处诗词歌赋、辩论陈词中被叫绝、叫好的地方,我只能感慨自己的鉴赏水平不行。不知道是不是英译汉的原因,一说另一译本更好。
    还有就是说服别人的地方,红楼里的劝慰、开导(设置责骂),句句到我心坎里,但是这本书呢,要不是有旁白,我不知道为什么就精彩了。尤其是木兰救立夫那段。

    林语堂说“本书对现代中国人的生活,既非维护其完美,亦非揭发其罪恶,既非对旧式生活进赞词,亦非对新式生活做辩解。”“小说者,小故事也,无事可做时,不妨坐下听听”。

    甚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九年两遍《京华烟云》(小说非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fel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