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从草稿箱中,把前一段写的一篇游记,半拉子工程的文章扒出来,准备改一改,润一润色,再续一把,完工,交差。没成想,给整了个大马趴!
写篇文章也就个把小时,更何况这是篇我心心念念的游记,还是有东西可写的,应该很快就能完成。结果整了快俩小时,中间还苦不堪言。终于理解了为啥烂尾工程不能接,它比新开张个工程还费劲!
不吐不快,决定就写写这烂尾工程为啥真难续?
第一,时过境迁,当时的故事还在,但是情绪已经不是那个情绪了。用现在的情绪来写当时的故事也好写,可是纠结就在,这烂尾工程当时起的调调还在,带着现在的情绪书写着当年的情感故事,这不是有点刻舟求剑吗?
第二,工程的架构地基已经打下了,再想继续,那就需要捋顺了原来的架构,可惜是原来的架构本来就是个雏形,要想再续,就需要点文物修复的功力了。关键这佐证的玩意还都是些虚无缥缈的东西。
第三,对于未来,有万千个想法,原来的究竟是哪个?还真不好猜,整不好了还会有狗尾巴续貂的嫌疑,出力不讨好!高鹗续写《红楼梦》就是前鉴。有这才华,自己出篇专著不香吗?费这大的劲,看来是真爱。
吐槽归吐槽,活还是要干的,更何况是自己留烂尾工程,还得自己善后。负责任,有担当!走起!
前期的修改把人整个给整混乱了,有点东施效颦的感觉。话说,混乱中也蕴藏着改变的机会。
终于在混乱中开始选择慢慢地安定下来,抛开原有的草稿,开始梳理:
1、What
“我究竟要什么?”。我准备写一篇七夕节的游记。
2、How
“我准备如何写”
开始现实现刻重新搭文章的框架,要表达的主题,整体的情绪,一个个的厘清。
3、“Where”
“资源在哪里?”
现有的草稿拿出来看一下故事,然后开始回想当时的游记情景和体验.......
很快地,思路清了,笔下的文字也流畅起来。重新开篇的文章很快就完工了。
对烂尾工程的修理,改写出了一篇文章。对于混乱的郁闷,又整出了篇新文章。
一箭双雕,真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啊!
改文章比写文章更难,老师和编辑只会告诉你文章逻辑性不够,遣词造句不好,但是具体怎么改?还是要靠自己用心琢磨。
以前写新媒体文和学校公众号宣传,不记得自己是怎么完成的?新媒体文需要原创和重复率,一篇稿子编辑需要改两回。学校公众号会好一些,配图比较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