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行人过马路,绿灯了,他就走到马路对面去,一辆大货车闯了红灯,把他撞死了,大家说一说,谁负主要责任?从法律上来说,大货车司机负全责,但是谁的生命没了?行人的生命没了,行人承担了最大后果,谁承担最大后果,谁负主要责任。行人过马路,即使是绿灯,也要看看左右的车辆,防备那些闯红灯的。说这个问题,是想说到我们在教育中遇到的一些情况,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家长认为是老师的责任,老师认为是家长的责任,相互指责,那么想想,如果孩子教育不好,谁承担最大后果?将来孩子一无所成,违法乱纪,谁去给他请律师送牢饭?如果他不能自食其力,他啃的谁?肯定不会啃老师。如果他将来,成了一个人才,甚至一个人物,谁享他的福?肯定是父母,到时候他能记得老师看看老师就很不错了。所以说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父母承担了最大后果,就要负最大责任,父母永远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
很多的教育从业者只看到了家庭教育的缺失对孩子性格行为习惯学业方面的影响,但很多人没有看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未来婚姻的影响。美国心理学家的依恋理论能解释这个问题。父母是孩子第一个依恋的对象,基于依恋经历所形成的安全感,是孩子以后婚姻幸福感的重要来源。假如孩子成人之后婚姻不幸,做父母的还能安享晚年吗?幸福的家庭会遗传,不幸的家庭也会遗传。
现在是一个全民重视教育的时代,书店里家庭教育类书籍能占满整整一面墙,几乎出来一本畅销一本,家庭教育的从业者学者专家教授讲师很多,还有育儿公众号丹妈,娇娇妈,六妈罗罗,还有一些带爸字的,你去大街上问一下清洁工,怎么教育孩子,估计她都能给你说出个1234,洛阳的一个家长,他为了孩子,听了200多场家庭教育的讲座,真的很令人钦佩。但是为什么,我们怎么会遇到那么多的熊孩子呢?我觉得一方面是道和术的问题,如果掌握了教育的“道”,拥有了正确的教育观念,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就可以想到合理的教育方法。一把钥匙开百锁。如果只有“术”的话,你会发现那些技能和方法别人家孩子身上有用,自家孩子身上没用。技能和方法有时候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比如说看电视,如果你观念正确,限时也好,不限时也好,完全不让看也好,都可以培养好孩子,比如说,该不该打孩子,如果你们亲子关系良好,打一顿不会对孩子造成什么阴影。如果是事先约定好的,如果你做了什么,你就会挨打,这也没关系,哪种情况会对孩子产生影响,那种情绪性的发泄。
现在有些家庭教育的理念有时是相悖的,有时是统一的。
一个孩子刚生出来的时候,为什么会哇哇大哭,那是因为恐惧。他在一个37度恒温的子宫里呆了九个月,水浴spa,突然间他要来到一个未知的世界,这个未知的世界会有什么风险,他能不能活下来,因为他的力量是弱小的,没有别人他活不下来的,他大哭。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创立了一个“哭声免疫法”,“哭了不抱,不哭才抱”这种训练婴儿的方法虽然暂时培养了一些乖孩子,但是长远不知道害了多少人。从小受到这种训练的孩子,有的自闭,有的抑郁,婚姻不幸,连华生自己的孩子自杀的自杀,抑郁的抑郁,流浪的流浪,甚至影响到了他的第三代人他的孙子就受影响。因为华生自己从小就是一个被母亲抛弃的人,所以他才能发明出这么变态的把婴儿当机器一样训练。刚出生的婴儿他还是认为跟母亲是一体的,当他哭着呼唤妈妈的时候,妈妈迟迟没有回应,他的世界是崩溃的,他在承受着地狱搬的煎熬,3岁之前通过依恋关系建立起来的安全感是他以后人生安全感的来源。有研究表明,3岁以前没有很好的安全感的孩子,成人之后他的焦虑程度会重一些。
还有按需喂养还是按时喂养。美国儿科医生写的《育儿百科全书》说按时喂养,《新育儿百科全书》说按需喂养,各有各的理由,现在的人们更倾向于按需喂养。孩子摔倒了,要不要扶他起来?有人说,不扶,锻炼他的坚强独立,有一位妈妈,就是这样做的,孩子摔倒了在哭,她无动于衷,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等到孩子来到他身边的时候,才发现孩子腿摔伤了,你想,孩子当时多需要妈妈的安慰。孩子被人打了,要不要打回去,其实,这个问题放在我们大人身上,如果你在外面跟别人发生摩擦被人打了,你会不会打回去?要是我,我不会,因为我感觉自己很弱小……
到了小学,要辅导作业了,写作业现场硝烟弥漫……
中午不午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