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思维的惰性(17/365)

思维的惰性(17/365)

作者: 萧晓的猫 | 来源:发表于2019-12-30 15:35 被阅读0次

    在玩刺激战场游戏的时候,有个朋友特别舍不得用绷带和急救箱等回血的工具,被人打到半血了,也不着急回血,非要等到只剩一丝血的时候才用,往往这时候还没来得及回血就被人一枪爆头了。后来我们总是拿这个事情嘲笑他:你也太节约了吧,最后还不是都给别人送快递了!

    把这个事情发散一下,会发现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这样的:因为匮乏惯了,所以手里有大把资源舍不得用,生怕用完了就没有了。我小的时候很喜欢那种很漂亮的本子,攒了很久的钱买了之后却舍不得用,结果到现在还放着吃灰。

    大脑也是这样,资源是有限的,所以总舍不得用,本能的想把资源留在“最需要”的时候。很多时候,我们有足够的资源,但是却因为这种机制没有被很好的利用起来。就像家里囤了很多货却一直压在箱底一样。

    大脑的这种机制是从远古时代演化过来的,那个时代生存环境恶劣,光是为了活下去就需要费劲心机,要时刻准备着应对突发情况。所以大脑要保护有限的资源不被滥用以备“不时之需”。

    但是这种从远古时代形成的机制在现代却是不那么适用了。现代各种资源已经很丰富了,科技的发展使得人类的大脑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放:现代社会比远古时代生存环境要安全很多,而且原来需要动脑的事情现在已经由机器帮忙去做了,很多原来作为“储备”的资源被释放出来。但是因为社会发展太快,我们的“远古”的大脑机制并没有很快的做出适应,大脑很多的时候展示出一种“思维的惰性”。

    思维的惰性,体现之一:容易分散,无法专注。思考容易被打断,被打断之后要花费比较多的努力才能恢复。存档和重新读档需要耗费的资源很多,所以经常被打断之后就回不去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当需要持续思考的时候,可以尽量创造一个干扰比较少的环境:找一个安静的环境,关掉手机,沉浸下来。或者通过刻意练习提高自己的抗干扰能力,学会集中的处理琐碎的事情,不需要对所有的事情都有所回应。

    思维的惰性,体现之二:思考太浅,无法深入。思考的过程往往像蜻蜓点水一样,点到即止了,得到一个浅层次的想法,就不再继续了,无法把思考的结果落到实处,成为对行动的指导。常见的就是网上的很多心灵鸡汤,其实就是“正确的废话”。避免这种惰性需要付出的仍旧是刻意练习,有计划的去练习深入的思考,利用高效的思考方式进行反复的练习,直到深度思考内化成为一种思考的习惯。

    思维的惰性,体现之三:拿来主义,不辨是非。对于他人的看法和评论,不加以辨别和验证,拾人牙慧,人云亦云。最常见的就是断章取义和造谣传谣,对别人说的话不做语境的考察和真假的辨别,就随意转发和传播。要避免这种拿来主义,还是需要养成问“为什么”的习惯。为什么别人要这样说?他说这个话的语境是什么?这个事情为什么是这样的?有没有可能是别人在故意误导或者别有用心?有什么办法可以进行验证或证伪?

    思维的惰性,体现之四:自我满足,自我欺骗。对自我价值的肯定是每个人生存的必要条件,但是为了得到这种自我肯定,大脑经常会选择自我欺骗。刚刚凑单健身房办了一张卡,就脑补出自己的“马甲线”、“6块腹肌”,于是就开始洋洋自得,实际上知道健身卡过期也没去过几次;刚刚在网上下单了几本书,就想象出自己掌握了书中所有知识,变得跟作者一样渊博了。相比起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才能得到的成就感而言,这种自我肯定显然来的比较容易。所以这样的事情仍然在反复发生,而我们也乐于自欺欺人。要避免这种情况,需要为自己的目标制定详细的执行计划并定期回顾,当目标没有达成的时候,反思其原因和对策,才能帮助我们避免这种自欺欺人。

    思维的惰性,体现之五:逃避复杂,走捷径。大脑的天性是逃避复杂的。面刀复杂的事物,要么不去想,要么试图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走捷径。但是,对于经验不足的大脑来说,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因此这个过程常常出错。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就是“贴标签”,大脑通过对不同的人和事进行“标签化”,试图在短时间内得出正确的结论。但是,这种方法很多时候并没有看起来那么高效,而是经常会因此付出惨痛的代价。为了避免这种代价,我们需要练习收集更多的信息,变换不同的角度来想问题,不轻易下结论。

    想要对大脑进行充分利用,我们首先要知道大脑是如何运作的。和这世界上大部分的事情一样,我们的大脑也并非“无所不能”,他们有优势,也有弱点。只有学会如何去扬长避短,克服思维的惰性,我们才有可能通过不断的练习去精进,才能让我们的大脑越来越强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思维的惰性(17/36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fjpo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