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
《简书心理专题安好文2.24-3.1》-四年后的你还是“你”吗?

《简书心理专题安好文2.24-3.1》-四年后的你还是“你”吗?

作者: 连洛洛 | 来源:发表于2020-03-08 22:53 被阅读0次

    最近的2.29日迎来了四年一次的机会——来表达对未来的期许。看着朋友圈里各种各样的许愿,会发现很多人期望的是——孩子的好,父母的好,或者全家的好,最后才写到对自己的好,有的甚至没写。

    人性有时候就是如此奇特,习惯性地为他人,常常会忘记了自己,特别是我们的上一代父母们,为子女倾尽所有,结果落下了一身病,而子女们呢,有些还觉得理所应当。

    这就是一种典型的侵犯他人的界限,现实是很多时候父母可以自然而然放手让孩子去体验生活,而由于包办了太多(其实是内心恐惧不想让孩子独立,想让孩子依赖自己,来体现一种自恋的状态),过多地承受了本该不需要承受的部分,而导致失望很多,身体反应强烈,他们顾着照顾孩子的大部分,却失去了自我。

    我想说知道了过去,不代表去指责过去,而是换一种心态,换一种角度,选择适当的方法来过我们当下的生活。

    就像精神分析里的核心部分——我们要做的是知道了过去,了解过去,才可以更加把握好当下。

    最近和编委讨论为何我们总是历经艰辛,苦不堪言,每次都是治愈好了他人,治不好自己。如同这次疫情发生,一些奋战前线的医务人员治好了他人,却难逃病毒感染,甚至奉献了生命。

    在我看来,学习心理学首先最好就是渡己,而后才是救人。每次的咨询你会因为一件小事,一种情绪的出现反射出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故事——心理学里说的反移情。这就是成长的一部分,可以因为他人,更懂自己。

    因此渡己和救人是并行不悖的两条线,交织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正是有了这些磨难,让你的人生与众不同;正是有了这些经历,你更加成熟。

    当你老了的时候,所有的经历就成了宝贵的电影,让你每天播放无数次,你会觉得这是多么值得留恋和珍藏的经历!

    记得《犯罪现场》里一段感人的片段,女主眼睛看不清楚了,男主知道自己快活不了了,主动到医院填写了捐赠的信息,要把自己死后的眼角膜送给心爱的女人。

    男主在外边是“出名”的抢劫银行,伤人杀人的匪徒,可是在他内心深处,却有着柔情似水般的一面,有着善良而又细腻的感情。

    人性的多面化体现在每个人身上,邪恶是非似乎在人性面前就显得那么地苍白无力。当然,当我们在现实中找到了想去的目标,似乎所有的爱情,友情,都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了。

    这也符合马斯洛需求定律,自我实现一旦出现,会压过所有的一切,但是对于女人来说,这似乎有点难。

    前几天一个朋友聊到她因为走出感情的创伤,整整花了十年的时间。我是佩服她的,她努力用事业转化感情的痛苦,努力生活,让自己忙碌得一躺下就睡觉,因为她怕痛,害怕那种挖心的疼痛,她不想一天又一天地重复去体验。

    她说她坚定的信念就是——走出去,坚信一定可以做到,虽然花了很长的时间,但是终究她没有被现实打败,而是努力调整自己,改变曾经。

    她说孩子给了她很大的动力,就像我们经常说的,孩子身上有着巨大的魔力,因为他们的纯真和天然的包容力,给予我们很多的能量,重拾继续生活的勇气。

    孩子也不仅仅是希望,童年的美好带给我们的是重新体验曾经的“童年”,带着各种心情,修正不同的错误。

    无所谓过去的自己如何如何?也无所谓将来,或者四年后的未来变化什么样?我们只需要多一些面对自己,陪伴娃娃们仅有一次的童年,足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简书心理专题安好文2.24-3.1》-四年后的你还是“你”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flld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