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喜欢周星驰编剧、导演的《西游降魔篇》,看了很多遍,每次都感觉周星驰对待感情的态度实在很可怜。
包括电影、小说、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从某种角度来看可能都是作者内心世界的一种投射。根据这个理论,从周星驰的《大话西游》一直到《西游降魔篇》,剧中男主角往往都会被女主角倒追,但不管怎么追,男主角都不会答应。在《大话西游》中,周星驰还愿意假借那位东洋武士来最终完成与“紫霞仙子”的恋爱结合,但到了《西游降魔篇》,舒淇扮演的驱魔人,最后干脆被孙悟空打得灰飞烟灭,此时“唐僧”才敢承认自己一直喜欢着她。上述诸多剧情设计非常清楚地透露出了周星驰本人对待感情的内心态度。
据说,周星驰小时候父母离婚,他和妹妹由母亲一个人抚养长大。特殊的家庭背景及成长环境,可能导致在他内心深处对待感情非常谨慎,他需要一遍又一遍确认对方的感情是否为真,他害怕一旦把自己的真心交出去却遭对方抛弃怎么办,就像小时候父亲抛弃他和母亲一样。所以他不可能真正相信对方的感情,更不可能在感觉完全放心之前付出自己的感情,但这种完全放心的状态是不可能达到的。
本质上来说,周星驰对待感情是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他的这种内心世界有意无意通过影视创作表达出来,呈现给观众的就是剧中往往就是女主角死缠烂打追求男主角,但男主角出于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不能接受对方的爱,更不可能跟对方在一起。当然大家现在知道男主角之所以不同意接受女方的爱,并不是因为各种外在理由,最根本的还在于男主角在自己内心深处,根本无法真正确信对方的爱,他害怕自己一旦付出真心,对方万一只是玩玩或变心怎么办?从这个角度来看,周星驰还是一直怀揣童年那颗非常渴望爱又害怕爱的“赤子之心”吧,这也是他的电影为何如此真诚、如此打动人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著名德裔美籍哲学家、心理学家艾里希·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一书中指出,“爱情是一种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情绪,是人内心生长的东西,而不是被俘虏的情绪。一般来说可以用另一个说法来表达,即爱情首先是给而不是得……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情遵循以下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成熟的爱原则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不成熟的、幼稚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小孩子对父母天生的依恋,也许就可称为天真的、不成熟的爱吧。因为小孩子之所以爱父母,主要是因为其本能般需要父母来满足自己的各种生存愿望,这种爱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完全是一种无意识自我中心的不断索取,用心理学术语来说,就是一种“全能自恋感幻觉”。小孩子从出生开始通过父母来满足自身愿望,一直以来他都以为自己和父母是一体的,因此他才会产生这种全能自恋感幻觉,认为自己就像上帝一样,饿了渴了困了都会自动得到满足。
心理学研究发现,小孩子的这种全能自恋感幻觉在童年早期如果得到充分满足,他就会自然成长到下一个人生阶段,即在心理层面与父母分离,意识到父母是独立于自己的客体,同时接受自己能力有限的客观事实;而一旦这种全能自恋感幻觉在孩童早期未能得到父母充分支持和满足,孩子的心理成长可能会发生滞留,也就是说他可能会用尽一生尤其是成年后会通过各种完美主义的强迫生活习性来补偿自己“全能自恋”的童年心理缺失。那些自我强迫般过度追求完美主义生活、完美主义感情的成年人,并非意识不到自己只是能力有限、缺点多多、可能未必那么讨人喜欢的普通人,只是在无意识层面太渴望通过追求所谓完美生活、完美感情,来徒劳补偿自己童年早期未被满足的“全能自恋感幻觉”罢了。
而成熟的爱则说,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层面,我都没有把你当成满足自己各种欲望和需求的工具,我仅仅是因为喜欢你、在意你,就像喜欢阳光、喜欢雨露、喜欢季节、喜欢河流等客体一样,所以才想要跟你在一起。
拥有成熟的爱的观念的人,也许更多意识到的是双方的独立,以及自己对这段关系的责任。我喜欢你,我甘愿为你付出情感,甘愿为了这段关系承担责任;但也不能把我的喜欢或所谓感情强加给对方,迫使对方接受,更不能因为我付出了所谓感情就强迫对方给予我所期望的回报。人心惟爱、人心惟危,成熟的感情付出一切都采取自愿,你愿意喜欢对方、愿意讨好对方,自己高兴就好,这些都是你所能控制的;但你所不能控制的是对方的感受和回馈,这些也只能顺其自然,不管对方的感情回馈是否符合或满足你的预期,你都只能无条件接受;在接受的同时你可以选择继续付出自己的感情,或者干脆选择离开,而非纠缠于对方的感情回报不公平、自己受委屈等等。
人类的感情生活,尤其是男女爱情也许是很复杂的,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总之,控制你所能控制的自我感情付出,接受你所不能控制的对方的感情回馈,感情是勉强不来的;同时先去勇敢爱别人,而非像周星驰电影中的男主角对待感情那么胆怯和被动,如此得到对方爱的回馈的可能性才会比较大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