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朝露”之叹—— 有志之士的集体觉醒

“朝露”之叹—— 有志之士的集体觉醒

作者: 小黄杨树 | 来源:发表于2024-01-15 15:58 被阅读0次

    薤露

    薤上露,

    何易晞!

    露晞明朝更复落,

    人死一去何时归!

    时间到底是什么?时间都去哪了?自从有了文学,对时间的认知与拷问就成了永不衰竭的主题。但是正如古今中外的哲学思想一样,人们对于时间的认知也有一个不断深化、不断提升、不断明确的过程。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读书需要时间,这首乐府诗严格意义上说并不是讲读书的,但它却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短暂、时间的宝贵。它启示我们要珍惜生命、珍惜时间,在有限的生命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这当然包括读书、学习。

    《汉乐府·薤露》是一首挽歌。人非神仙,以秦始皇之雄霸,求长生不过是一场虚幻的梦,徒然在历史上留下笑柄而已。“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既然人人都会面对死亡,又何必讳言死亡呢?短短四句,令人感慨万端。在过去,受医疗条件的制约,人的寿命比之现在更短,所谓人生七十古来稀。加上战争频发,白骨遍野,夭折者不计其数。人们有感于斯,对生命短暂的感慨,恐怕非在其中人,不解其中味。

    清晨的露水,虽然晶莹美丽,可是太阳一出来,朝露很快就会干枯、了无踪影。尽管如此,朝露还是幸运的。因为,今天的朝露晒干了,第二天还可以再生。可是人呢?人死了,就再也不能重生了。朝露短暂的生命已经令人悲伤,人甚至都赶不上朝露!还需要别的语言吗?还有别的语言能够表达此时此刻的悲伤吗?没有!剩下的惟有泪千行了。

    这首汉乐府,短短的四句话,简捷得不能再简捷,明了得不能再明了,是对生命短暂的突出感悟,在简捷中渗透着一种难以言说的“悲凉”。诗人把人的生命与“薤上露”对比,就好像是无意间发现了时间的秘密,一声叹息中让人有“石破天惊”之感。至于如何面对生命,如何应对短暂的生命时光,诗人没有明言,却足以警醒我们对生命需要有敬畏之心。

    把生命比喻成“朝露”,最早出现在《诗经·小雅·湛露》中:“湛湛露斯,匪阳不晞”。晶莹的露水,如果不遇到太阳,就不会干涸。可是,朝露又怎能不遇到太阳呢?朝露的命运,就是人生的命运。

    在汉魏时期,“朝露”之喻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秦嘉与妻子徐淑情深意笃,二人常常诗赋相对。诗人要赴洛阳任职,妻子徐淑因病不能随行,有感于此,诗人写下了《赠妇诗》三首。其中的第一首开头即把人生比喻成“朝露”:“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忧艰常早至,欢会常苦晚。”主题虽是表达夫妇聚少离多之憾,但是,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面对人生的众多选项,亲人之间的相聚,难道不是最值得珍惜的吗?

    《史记》、《汉书》中同样也有把人生比喻成“朝露”的记载。《史记·商君列传》:“君之危若朝露,尚将欲延年益寿乎?”《汉书·苏武传》:“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世上没有后悔药——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在汉代诗歌中,把人生比喻成“朝露”,同时,对如何面对“有限的”生命,明确给出如何应对答案的著名诗篇莫过于这首《长歌行》。它明确地告诉我们,一个人没有多少光阴可以浪费,要想学有所成、建功立业,必须从少年开始就要努力、努力,再努力。

    这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诗。尤其“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两句,主题明确突出,字句晓畅平易,是立志必读的警句。然而,正如俗语所说的“熟视无睹”,人们也许太容易理解这句话的内涵了,反而不太会认真地领会其中的深意。

    诗人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个对比明显的画面:一个园子里,长满了青青的葵草,葵草上落满了晶莹的露珠。色泽青翠,秀色可餐,朝气蓬勃,令人羡慕。然而,随着太阳的升起,阳光开始直射在葵草上,那些晶莹的露珠一点点地变小、变小,最后蒸发得无影无踪。太阳在升高,时光接近中午了。一天,很快就会过去的。

    但这毕竟是阳春时节,阳光明媚,欣欣向荣,世间万物,尽情地享受着阳光的普照,茁壮地成长着。可是,春天来了,冬天还会远吗?秋天到了,万物的叶子开始发黄,花儿开始凋谢。一年也很快就会过去的。

    “常恐”二字,既是当事人的真实的心理感受,又可以理解为一种告诫,一种忧患:时光虽然美好,但是美好的时光并不能永恒,要倍加珍惜美好的时光。

    清晨,是一天中最好的时光;春天,是一年中最好的时光。诗人用“园中葵”“朝露”,恰恰是要强调“一天之计在于晨”的观点。而用“阳春”“秋节”的对比,则是强调“一年之计在于春”。

    诗人似乎并没有满足于上述对比,接着再一次发出感慨:“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让人一下子想到了孔子在大河边上的叹息:“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这是一次观点的深化:太阳东升西落,地球从西向东旋转,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大不了从头再来。可是,你看那些大河了吗?它们日夜不息,奔流到海,你可曾看到它们又流回到原来出发的地方?时间,就如这到海的百川,没有返程的车票!

    留给我们的,只有抓住源头。清晨,一天的源头;春天,一年的源头;少年,一生的源头。唯有从源头上努力,才会有所收获,才不会让时光白白流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朝露”之叹—— 有志之士的集体觉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fsh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