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算是一个爱读书的人,每当需要读一点严肃书籍,或者想要郑重对待“读书”这件事的时候,我就会祭出“划线批注”这面大旗,极端郑重时则会写读书笔记。一旦居然为一本书写了读书笔记,就会被自己感动到,觉得已经把“读书”这件事情做到极致了。但每次回想起来,划完线批注完,读书笔记写完——读过的书也还是随风逝去、雁过无痕,并没有什么实实在在的长进和收获。
最近知识圈很多人在推荐《卡片笔记写作法 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激起我的好奇心,买来一阅,结果劈面就被作者批判了一通“划线批注”和简单随意的读书笔记之形式化、低效率,感觉到服气——那我们到底要怎样阅读和做笔记才有助于实质性的产出?
《卡片笔记写作法 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是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美国学者申克阿伦斯编撰、陈琳翻译的一本写作方法论书籍。书中主要介绍的是德国社会学家尼克拉斯·卢曼自创的一套笔记方法,利用这套方法,他一生积累了90000个知识卡片,写了58本书和其他大量出版物。
卢曼将卡片笔记分为三种类型:
闪念笔记——即时捕捉脑海中一些你觉得有价值的想法,收集在实体或虚拟的卡片盒中,每一两天进行检视,决定保留或扔弃。
文献笔记——记录你在阅读中遇到的以后有可能引用的内容,尽量简短,标注出处,最重要的是不要“抄录”,卢曼反对传统的摘抄原文,强调要用自己的话重述,重述本身就是一种刻意练习,重述的过程就是检验你是否真正理解原文的过程,也会加深你的记忆。
永久笔记——每一两天翻阅前两类笔记,努力思考卡片与卡片之间、卡片与你当下的研究之间,有什么联系。将你的这些想法转为永久笔记。
卢曼这三种笔记之中,其实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是永久笔记,而永久笔记的关键又在于发现卡片与卡片之间的联系。如何周全地去思考、探察这些联系?卢曼主要采用这么几个视角:
第一类是主题索引。当某个主题的内容积累得足够丰富,卢曼就会做一张主题索引卡,对这个主题进行概览。主题索引卡上会汇集所有相关笔记的编码或链接,每条笔记会用一两个词或一个短句简要说明核心内容。这类索引,相当于给了你一个进入某一主题的入口。
第二类与主题索引类似,只不过不是对某一主题的概览,而是针对盒子里相近位置的卡片所涉及的所有不同主题进行概览。
第三类是在当前卡片上做索引,标明这条笔记逻辑上的前一条是什么、后一条是什么(这些卡片在盒子里的位置可能并不挨着)。
第四类,也是最常用的索引形式,就是简单的“笔记-笔记”连接。两条笔记可能完全没有关系,把它们关联在一起,往往会产生出乎意料的新思路。
我把第一种索引理解为纵贯或者纵览,在单一主题内部浏览;第二种索引理解为横贯,俯瞰不同主题;第三种索引理解为单链,呈现单张卡片的上下环;第四种索引理解为乱序,将任意两条笔记放在一起看能否产生什么联结,它就有点像纳博科夫卡片法“想到什么就用小卡片记录下来,需要的时候把小卡片全部扔出来,任意地拼接出新的灵感。”
四种索引其实就是引导我们用四种视角去打量我们的卡片,尽量充分地使用它们。
通过这样的笔记法,我们相当于给自己的大脑建立了一个外置工作台,可以让我们在其中进行思考,帮助我们的大脑完成那些不太擅长的工作——存储大部分客观信息。
总结一下,卢曼卡片笔记法的完整操作是:“我们必须拿着笔阅读,把思想的发展过程落实到纸上,并建立一个不断增长的外部思想库。我们不会被不可靠的大脑盲目编造的计划所引导,而是被我们的兴趣、好奇心和直觉所引导,这种直觉是在阅读、思考、讨论、写作和发展思想等实质工作中形成的,这是一种不断增长的能力,并从外部反映出我们的知识和理解。
如果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感兴趣的事物上,并对自己的知识发展过程进行书面记录,题目、问题和论点就会自然而然地从材料中涌现出来。“
《卡片笔记写作法 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不仅仅是向我们介绍卡片笔记的具体实操,占更大篇幅的是在介绍卢曼的工作流程,和卢曼一些反直觉的思考方式,而只有将卡片笔记放置到有序有效的工作流程、思维模式里去,建立起一个健康的、运转顺畅的生态系统,才能拥有真正的改变和改善。相应地也就进入了正向循环,走最小阻力之路,不需要那么痛苦地鞭自己勉力前行。就像书中所说的,“它最重要的价值是在毫不起眼的日常工作流程和做笔记的细节上。……掌握卢曼卡片笔记写作法的精髓,在学习、研究和成为专家的路上,保持热情,一路前行。把诸如拖延、坚持、压力、焦虑、知识管理、时间管理等热词从脑海里划掉。”
这方面给我启发的最主要是这几点:
1.“不动笔墨不读书”
书中强调,你所需要做的就是手里随时都拿一支笔(或者电子笔记)。……无论如何,如果你想好好地思考、阅读、理解和产生想法,你手里必须有一支笔。如果你想真正理解某件事情,你就必须把它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思考既要在自己的脑子里进行,也要在纸上进行。
小时候家长和老师都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这话听得烂熟,但真正透彻理解它并切实执行它的人不多。书中把“不动笔墨不读书”背后的原理讲得很深入,帮助我们“知”到位,才能“行”合一。我自己读完这一段是受到警醒,决心要切实执行“不动笔墨不读书”。
2. 带着写作这个明确目的去做每一件事
书中指出,带着写作这个明确目的去做每一件事,你就能把事情做得从容不迫。……即使你决定永远不会去写文稿,做事时把写作当作最重要的事情也会提高你在阅读、思考和其他方面的技能。
这段话就跟“不动笔墨不读书”一样,写作的重要性早就知道,但《卡片笔记写作法》一书将它之所以重要的原理讲得更深入透彻,也将它的重要性强调得更引入注目。而且将“写作”的范畴扩大,并不是说作家学者才需要写作,才要重视写作,其实应该将写作渗透进所有人的工作、生活中去,将它作为一个工具,改善我们的思考从而改善我们的工作生活。带着写作这个明确目的去工作去生活,接下来我的办公室工作、我的学习、生活都带着强烈的写作意识来进行。
3.主动寻求或者制造反馈
寻求反馈,而不是回避反馈,是任何想要学习的人的第一美德,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Carol
Dweck)认为:长期成功的最可靠预测因素是拥有“成长型思维”。积极寻求并接受反馈,是长期成功(和幸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无论这些反馈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反之,对个人成长最大的阻碍是抱有“固定型思维”。那些因为觉得反馈可能会损害他们所珍视的积极的自我形象而害怕和回避反馈的人,尽管可能在短期内感觉良好,但很快还是会落后
我本人就是那些觉得反馈可能会损害他们所珍视的积极的自我形象而害怕和回避反馈的人,看到书中这段话有被戳到,也深深认同其中的道理,点醒我反馈的重要性和自己在害怕什么。有时候恐惧仅仅因为你看到它的存在和背后的原因,就会消散一大部分。我会鼓励自己去多多地主动寻求反馈,并通过反馈-修正-成长,获得满足。而做卡片笔记本身就是我们为阅读活动设置的获取反馈的途径。
从本质上讲,卡片笔记写作法不是一个单纯的写作“技巧”,而是一个“生态系统”,就是把你认为有价值的思考收集起来,然后在健康的工作流程、正确的思维模式中,用不同的视角去整合这些笔记,建立笔记之间的联系,供你使用。
使用这套系统,真正重要的不是记笔记本身,而是“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