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書窻讀粹

書窻讀粹

作者: 雨立 | 来源:发表于2020-06-24 15:56 被阅读0次

凡工书,必重法。元 郑杓曰:法者,天下之公也,书之正路也。  清 刘熙载言:书中重法,然意乃法之所受命也。  宋 董更云:不合于法者亦终不可语书也。  唐 韩方明说:手随意运,意在法中,意在笔前,笔居心后,皆须存用笔法。  唐 虞世南题:心为君,手为辅,承命竭股肱之用。

清 朱履贞文:学书未有不从规矩而入,亦未有不从规矩而出。则画沙、印泥,从心所欲,无往不通。  又包世臣言:形质成而性情见,形质无存,况言性情耶?  宋 苏东坡论书:万事以心为本,未有心至而力不能至者。明 祝枝山论书:有功无性,神采不生;有性无功,神采不实。

南宋文学家姜夔称:一点一划,皆有三转;一波一拂,皆有三折。 南朝王僧虔唱: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  大唐太宗李世民发话:字以神为精魄,神若不和,则字无态度也。  北宋名臣蔡襄相附:学书之要,唯取神气为佳,若模象体势,虽形似而无精神,乃不知书者所为耳。

书家孙过庭既说一点成一家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又说假令运用未周,尚亏工于秘奥,而波澜之际,已浚发于灵台。 然书圣王羲之有诲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此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

明末清初大家傅山倡言: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足以回临池既倒之狂澜矣! 南宋范成大云:古人书法字中有笔,笔中无锋,乃为极致。 当代前辈林散之认为:始也有法,终也无法,到自然处便是法。是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翰墨之妙,当入法而不拘于法,师古而不泥于古,心之所欲不逾矩,方能智巧兼优,心手双畅。嗟乎,书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梁  庾肩吾《书品》:张(芝)功夫第一,天然次之,衣帛先书,称为草圣;钟(繇)天然第一,功夫次之,妙尽许昌之碑,穷极邺下之牍;王(羲之)功夫不及张,天然过之,天然不及钟,功夫过之。

五代  李煜《书评》:善法书者,各得右军之一体。若虞世南得其美韵而失其俊迈;欧阳询得其力而失其温秀;诸遂良得其意而失其变化;薛稷得其清而失其拘窘;颜真卿得其筋而失于粗鲁;柳公权得其骨而失于生犷;徐浩得其肉而失于俗;李邕得其气而失于体格;张旭得其法而失于狂;献之俱得之而失于惊急,无蕴藉态度。

呜呼,庙堂玄兮弗测,书道譎兮弗辨。也罢,权作个外来“居士”,但凭无挂碍心,见一“菩萨”磕一头,兴会时撞下钟,念几句:为其山不高地亦无灵,为其泉不深水亦无清,为其书不精亦无令名…痛快矣哉。

楚辞 · 九歌 文赋 · 陆机 临  王寵 · 游包山集 心经

相关文章

  • 書窻讀粹

    凡工书,必重法。元 郑杓曰:法者,天下之公也,书之正路也。 清 刘熙载言:书中重法,然意乃法之所受命也。 宋 ...

  • 画虽一艺,而气和书卷,道通心性!

    枕書齋 杖筆老農 琴窻

  •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書筆記20170118

    以前讀書經常是邊讀書邊在書上畫,沒有做讀書筆記,但是不做讀書筆記會覺得讀完書收穫很小,讀書的過程中遇到有共鳴的句子...

  • 藏書不讀——讀通札記(927)

    讀文白對照本《卷九十》,感:1、藏書不讀。人言:購書容易,讀書難;再言:書,非借不能讀也!竊以為是。購書容易,讀書...

  • 讀書該如何讀?寫作該怎麼寫?

    「 讀書 」 一、如何擇書 A.讀書最好讀原典。 這樣才能深入地體會書中的精髓。 B.不讀二流以下的書。 最好讀名...

  • 讀書悅己——讀通札記(732)

    讀《讀通鑑論》之獻帝篇,感:1、讀書悅己。人言:購書容易,讀書難!再言:古之讀書為己,今之讀書為人!竊以為是,且言...

  • 呂思勉《為學十六法》

    一、讀書的方法 由面及點,由淺入深。先精讀,后略讀。(把書讀厚,把書讀薄,再把書讀厚) 二、青年何以報國 先讀科學...

  • 春欲

    說到讀書其實想說的是讀人之書讀人腦之書讀人心之書讀人體之書讀人腦心體之書每一種讀都是不一樣的怎麼樣要過年了過年了大...

  • 讀書喝茶

    書不可不讀, 書香味醍醐灌頂。 不讀書只活一世, 讀書有千萬種人生經歷。 讀書明智, 明辨是非曲直。 知書識禮, ...

  • 經典讀透——讀通札記(274)

    讀中華點校本《漢紀十八》,感:1、經典讀透。人雲: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竊以為是。開卷有益,未必,須要甄別;讀書...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書窻讀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ftkf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