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这是季羡林先生在他的著作《读书与做人》里引用张元济的话,自己做的序。为什么说读书是天下第一好扬事呢?先生是这样说的:“书籍是贮存人类代代相传的智慧的宝库,后一代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前人的智慧。”当然,先生是大师级的国宝人物,他所说的话虽简单,也是至理,但那是宏观的。我们做人普通百姓,更多的只是想知道,首先,读书对自己有没有用。
读书有什么好处?这是许多读书人颇为疑惑的一个问题。受应试教育的“毒害”,很多人对读书是不屑的,包括我,以前一直认为读再多的书还不如实际点去赚更多的钱。后来慢慢地,书读多了些,才发现原来书中蕴含着大智慧,只是我们以前根本就没有发觉。当一个人的思想慢慢觉悟时就会对读书产生强烈的渴望,渴望汲取书中宝贵的知识,填充自己的智慧。我正是在这样的一种情形下,才开始爱上读书的。
一个人,要怎样才能过得快乐、幸福?这是每个人都会去思考的一个问题。或许我们无法直接找到幸福,但我们可以通过避免痛苦来获得幸福。一个人之所以活得痛苦,很大原因是他不懂得如何为人处世。有句话说:“要做事,先学会做人。”那么要如何学会做人呢?带着这个问题,带着敬仰的心情,我翻开了季羡林先生的《读书与做人》。
这本书总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讲的是先生的读书经历和一些文学作品,第二部分讲的是做人与处世。他的经历和文学作品在这里就不多说了,我们来看看对于做人与处世,先生是怎么说的。
02
先生认为,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在内;第三,人与自己的关系,就是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如果能处理好这三个关系,生活就能愉快;否则,生活就有苦恼。
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说到底,人只是属于自然的一小部分。与大自然作对的后果,我想这个不必多说,人类要寻求发展是必须与大自然处理好关系的。
对于人与人的关系,可以说,一个人生活有苦恼,主要是因为无法正确处理好这三种关系:家庭关系,朋友关系,职场关系。不管是哪种关系,只要是人,就存在人性。要处理好这些关系,就意味着我们要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去理解,并处理好。
在这里,我把先生所提到的道德问题联系起来讨论。道德讲善恶,先生认为:“自己生存,也让别的人或动植物生存,这就是善;只考虑自己生存,不考虑别人生存,这就是恶。”人的天性是自私的,我们大部分人所做的每一件事,无论是为家庭为朋友还是为单位,实际最后都是为了自己。而偏偏有些人,放纵自己天性,没有考虑到别人的天性,他这样做往往也只是只考虑了自己生存,而不考虑别人的生存。那么这样他就无法处理好人际关系,苦恼自然伴随而来。
对此,先生的想法是,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时应该有一个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即真诚,忍即容忍。容忍,很多时候就是遏制自己本性。那么容忍是否需要有个限度?很多人担心容忍多头了就变成了一种示弱的表现,尤其是在职场问题上,所以他们会给自己设置底线。可是如何设置底线,很多人心理是没数的,当自己的底线一次次被攻破时,他们会为此苦恼并束手无策。那么我个人的认为是,在没有能力解决问题前,最好还是忍到底。
对于人与自己的关系,也就是个人心中思想感情的矛盾问题,多半起于私心杂念,解决的方法唯有消灭私心。
以上,是个人对《读书与做人》的读后感想。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