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什么样的书,找什么样的人做友,喜欢看什么样的风景和做什么类别的事情,其实都是在寻找另一个自己。
你所看的书,其思想内容会影响着你的思维 ,不知不觉中你就会潜移默化地进入书里所搭建出来的场景中,你从一开始的被动,慢慢变成了一种主动,尔后,你就是书的一分子,或主角,或配角,或作者。
你交往什么样的朋友,到后来,你的模样、你的言谈举止,和你所交往的朋友的气息愈发接近。虽然你们之间还存在某些小的差异,但按气质品格来说,大体上都还是差不多的,因为你们彼此的气场经常混合在一起,业已达成了某种类似于契约的默然认可。
于是,你内心中的选择成就了你的审美情趣,祂所对映的外在风景无一不表达着你的某种向往和缺失。你所采取的某些动作,恰是你在弥补这份缺失,你努力着,期盼从中能获得某种心的满足感,和新的再塑。
而所有的这些表达,正是心底的那个你想要获得某种跃迁实现的主张,你的这份寻找,一如古希腊哲人对于“知识”的内涵所理解的那样——祂是天然的存在,我们的努力和勤奋的所得,不过都是苏醒后记忆再线的确认。
一个人的美,绝非是Ta肤浅的外表, 而是一个人剥离了外表之后的精神素养,是一种生物气场谐韵的达成,即使放在人群里,也能一眼分辨出Ta的与众不同。这份若见亲和的感觉,应该说就是TA灵魂的样子!
于是我们说——美,是认美、是亲和力给予认同的那份感觉的主张。
惊蛰日,反省句:不要离开幻想,一旦幻想消失,你也许可以继续安在,但生活将从此和你无缘。
人生最大的遗憾不是你错过了最好的人, 而是你错过了那个最想对你好的人。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但我是条懒虫,懒的不想强为以强、贪痴以大。随着年龄的增多,慢慢学会了顺其自然,不想再挽留什么,相信该在的不会走远,不该在的就让Ta顺水流吧。佛何须你的皈依啊,佛只要你的欢喜;佛何求你能拯救啊,佛只想你能自在。
昨,与北京的一位友人说:对我来说,我能拯救的可能只有我自己,其余,都是努力而为之,不成也得认命,不会心有不甘。
可能是被宏大的口号欺骗太多了的缘故吧,我比较小境界。不太相信有超大的境界存在。譬如,早期喜欢大乘佛教,但后来感觉大乘里有太多的不实在,便又重新回到小乘佛里的认知层理了。但我却不是佛教徒,只是偶尔有个借用罢了。喜欢个花见有映。
在网络上读到这么一句:“几乎所有中国人都认为中国人素质低,但没有人认为自己素质低。我们时常因为察觉到他人的愚蠢而以为自己很聪明,其实你我都没那么聪明,只是愚蠢的领域和程度不同罢了。”想想自己,可能也不过如此。
记:今日,本是相约计划去罗江,但预报说有雨,取消了。而这雨却又没下,只能说早春多变啊。
惊蛰,是苏醒日,却不是前一个循环往复。一些熟悉的,开始有了些陌生,而一些陌生的,又开始有了些熟悉。
现在想来,当时的我一定也在蹒跚地寻找自己的脚步。哪一天,如果我能走得更稳更远了,就去见你。 ——海明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