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用手机听音乐,会出现听力损失?

用手机听音乐,会出现听力损失?

作者: 心碎的眼晶晶 | 来源:发表于2019-03-02 16:04 被阅读0次

    近日,联合国下属的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数据称,目前全球有约11亿年轻人(12-35岁之间)正面临无法逆转的听力损失风险, 个人音频设备音量过大(例如用手机听音乐) 是造成风险的重要原因。

    世卫组织指出,目前全球约半数年轻人在使用手机等设备听音乐时音量高于安全水平。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说,听力损失往往是不可逆转的,在人类拥有足够保护听力的技术和知识的情况下,不应让众多年轻人仅仅因为听音乐而遭受听力损失。

    好像要聋了

    要聋了

    聋了

    先别忙着慌张和绝望!面对“即将耳聋”这个未来,我们首先要搞明白:

    什么叫听力损失?

    要想听到声音,总共分几步?简单来说就三步:

    1、声波带动空气振动传入耳道,撞击鼓膜,带动中耳内的听小骨一起振动;

    2、振动经过耳蜗后带动听毛细胞振动,并将该振动转化为电化学信号;

    3、听神经将电化学信号传递到大脑,大脑进行理解后,让你“听到”声音。

    我们的耳朵就长介个样子!

    在整个“听”声音的过程中,耳蜗内的听毛细胞(不是耳朵毛!)成为了我们听到声音的重要助手,而我们所说的听力损失,也就是这群“小助手”出了问题。

    如果要通俗易懂地回答为什么“高于安全水平音量会造成听力损失”的话,那么原因就是:过大的音量带来太强烈的振动,把你最宝贵又不再生的听毛细胞震坏啦!

    1、23岁的小邵,平时工作累了,就喜欢戴上大耳机刷短视频软件解压。在一次通宵加班后,小邵发现自己右耳就像隔了一层棉花,别人说话的声音总是很遥远,甚至从位子上站起来也感到头晕目眩,连站都站不稳。医生表示,“根据听力损失的水平判断,小邵已是重度突发性耳聋。”

    2、浙江宁波一名22岁的男子每天有至少四到五个小时,戴着大音量耳机听音乐,这种情况持续了两年多。经诊断,他的听力损失达到50分贝,相当于中等程度的听力损害。年纪轻轻的小伙子,听力竟和九十岁的老人差不多。

    3、南京一位大学生喜欢听MP3,经常听着听着就睡着了。有一天他突然听不见了,经诊断,属于重度听力障碍。医生说,“耳朵损伤太严重了,所以治疗效果不太好。”

    兄弟姐妹们,这都是血的教训啊!

    不安全使用耳机危害有多大?

    此前曾有一份《耳机质量调查》显示,在对某高校382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在学生中耳机使用率高达99.8%,已经出现噪声性听力损伤的人数超过1000人,占比接近30%。

    欧盟也曾出具调查报告称,戴着耳机听音乐,耳机声音超过85分贝,时长超过30分钟,可能引起暂时性听力下降。如果每天超过89分贝音量听音乐,时长达一小时,持续5年就可能永久丧失听力。

    部分网友也纷纷现身说法:

    听力损失风险还有哪些伤耳行为?

    01

    坐地铁公交时听耳机

    在地铁及公交车等嘈杂环境中,很多人会不由自主调高音量盖高噪音,长此以往会对听力造成严重损害。每天使用耳机两小时,使用声音超过60分贝。持续三个月就可能导致听力下降。专家建议,使用耳机每次不超过半小时,尽量用耳罩式耳机,而不要使用插入式耳机;尽量在安静环境下使用耳机,可避免音量过大,伤害听力。

    02

    长时间“煲电话粥”

    电话、手机等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不可或缺的沟通工具。许多年轻人喜欢“煲电话粥”,一打就是几个小时。频繁接听或长时间接听电话,是损害听力的一个有害途径,还可能会引起神经性耳聋。专家建议,打手机应长话短说,一次最好不要超过3分钟,此外,免提对耳朵伤害最小。

    03

    用硬物掏耳朵

    耳屎是外耳道分泌的一种淡黄色黏稠液体,我们在吃饭、说话时可自动将其排出。有人习惯掏耳朵,反而容易让细菌进入耳道,增加感染的可能性。经常用硬物掏耳朵,容易碰伤耳道,还可能弄坏耳膜。用棉棒火柴等掏耳朵,将火柴头或者棉绒遗漏在耳朵里,对耳朵也会造成损伤。

    04

    经常去泡吧、去KTV

    研究表明,37%的听力残疾与噪声损害密切相关,噪音会缓慢损伤人的听力。酒吧、KTV等音量较大的娱乐场所,应尽量控制去的次数和时间。值得提醒的是,感冒或过于疲劳的人群尽量不要去噪音大的场合,此时免疫力弱,如果再碰到高分贝噪音袭击,可能导致突发性耳聋。

    05

    身体过于疲劳、压力过大

    耳朵是最敏感的器官,情绪高度紧张时,血管收缩导致缺血缺氧,发生耳聋。现在的突发性耳聋以25-40岁年轻人居多,主要和年轻人精神压力过大、生活作息不规律等相关。患者在刚开始时,可能只会感觉到耳鸣,出现“嗡嗡”声,感觉到声音遥远,然后突然听不到声音。

    06

    乘飞机时不注意做吞咽动作

    飞机在起飞或者降落时,座舱内的气压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含气腔的气体也会随之扩张或缩小,如果中耳腔内外压不能迅速取得平衡,就会造成航空性中耳炎,出现两耳发闷。疼痛,头晕等症状。当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应主动做吞咽动作,让咽鼓管处于不断开放状态,使空气能不断地出入,从而有利于保持中耳内外气压的平衡。

    07

    滥用抗生素

    因滥用抗生素而导致药物性耳聋比较常见于少年儿童。一些抗生素例如常见的新霉素、庆大霉素等会很好的控制感染,可同时引发的副作用是损害脑神经,引起耳聋。这种药物性耳聋暂时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最好是提早检测,进行预防。

    08

    用力擤鼻涕、吸鼻涕

    用力吸鼻涕或捏鼻涕,容易引发分泌性中耳炎或胆脂瘤型化脓性中耳炎。医生表示,用力擤鼻涕,鼻涕从气道跑到别的地方,直接使用耳内压力改变,可能会将部分鼻涕挤入鼻窦引起鼻窦炎,也可能会使鼻涕挤入泪管引起眼结膜感染,甚至挤入咽鼓管引起中耳炎。

    09

    对感冒、鼻炎、咽炎不予理会

    鼻窦炎、鼻炎、咽炎不可小觑,他们可蔓延形成分泌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是小儿常见的致聋原因,但因其不会流脓而容易被忽视。目前主要的防治措施为:积极治疗鼻腔和鼻咽疾病,并使用药物促进中耳液体吸收及排出,必要时行鼓膜穿刺抽液或鼓膜置管术,清除中耳积液,改善听力。

    10

    长期有负面情绪

    研究发现,生气、忧郁、悲伤等负面情绪,都可能诱发突发性耳聋。另外,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情绪波动往往比较大,有一部分人会比较急躁,还有些人性格十分内向,容易钻牛角尖。

    如何保护听力免受损伤?

    1

    减少耳机使用时间,严格遵循“60-60”原则

    所谓“60-60”原则是指一种国际公认的保护听力的方法,即:使用耳机时,音量一般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能调至更低最好;连续使用耳机的时间则不宜超过60分钟。成人每天戴耳机不要超过3~4小时,未成年人不超过2小时,并且每次佩戴耳机30~40分钟后,就要让耳朵得到充分休息。

    2

    千万别戴着耳机睡觉,睡觉过程中姿势难以掌控,在造成噪声伤害的同时也容易压迫耳机,给脆弱的耳朵带来物理伤害

    3

    不要在嘈杂的环境中听音乐,当你发现在嘈杂环境中音量调大到60%的时候还听不清那就该摘下耳机了,再接着听只会损伤耳朵;

    4

    使用具有降噪功能的耳机,主动降噪耳机可以很好地保护听力,减少听音乐时的噪音影响,从另一方面帮助我们降低耳机音量。

    不过,对于“自己可能马上变成聋子”这件事儿,我们的年轻人显然比想象中乐观得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用手机听音乐,会出现听力损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fxe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