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国之女
偶然看见一个话题,关于#成年人彼此疏远的方式#。
很多人回答了不同的答案,藏着不同的故事。
比起小时候抢零食抢玩具的大声嚷嚷,成年人疏远的方式,更多像是默契。
不谙世事的孩子,总喜欢把喜怒哀乐写在脸上,把情绪挂在嘴边。
“我不跟你玩了!”
“我再也不跟你做朋友了!”通过张扬的方式,来宣示一段友情的开始或结束。
而成年人不同,成长是一个越来越沉默的过程。
我们越来越害怕受伤,担心付出的热情得不到回应,更怕自作多情。
所以当其中一个人有疏远的意思,另一个人察觉到对方的淡漠后,友情便迅速冷却,双方默契地抽身离开。
即使有旁人问起,哪怕心里觉得难过,也会装作满不在乎地说:挺好的啊,就那样啊。不再把某个朋友当成自己的软肋,怕自己努力挽留也得不到想要的结果,所以抢先一步离开,跟自己说算了。
大家曾经彼此靠近,而后又沉默地疏远。
昨天可以当面指出你的缺点,今天也可以装作看不见。
一起分享快乐分忧苦恼的朋友,到了某天也会觉得无话可说。
来年陌生的是昨日最亲的某某,是最稀疏平常的事情了。
高中时期玩得最好的朋友,因为两人去的学校不同,导致距离分开。
因为选择的生活方式不同,两人之间,也渐渐没有了共同话语。
他在忙于社团活动的时候,你却兴高采烈地告诉他又出了一款新游戏,他抱怨寝室关灯太早,而作业没有完成的时候,你嫌弃宿舍的网络太差,只能去网吧通宵打游戏。
无论是开心也好,难过也罢,一开始能感受到对方的心情,像以前一样聊天视频,都是再正常不过的相处程序。
而到了后来,聊天的内容逐渐变味,话题不再相同,从以前的停不下来,到后来的冷场尴尬。
你想起高中化学课走神被点名提问的时候,他在旁边悄悄提醒的场景,如今只能感叹一句,这日子好似硝酸溶于水,一点一滴,慢慢消逝。
接踵而至的,是双方的世界里,都有了各自的朋友,也有了自己的圈子。
两人就像相交线,在达到最亲密的重叠后,渐行渐远。
“每个人都走在人群里,你走得离我远了,就会离另外一些人更近了,未必不是好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