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与女儿约定,每天晚上6点40分到10点,女儿晚自习的时间。我会在她的旁边读书,除此之外,给女儿听写英语单词,并进行批改。算一算已经坚持了7天,每天女儿都会呼唤我:“妈妈,到点读书了。”能坚持下来,真心感谢女儿。内心也特别骄傲,女儿比自己自律,坚韧。虽然一直讨厌上网课,但陪在女儿身边读书的时候,感觉岁月如此静好。
这几天读了校长推荐的一本书《文人的风骨》,这本书本是给学生阅读的。然而我有一个习惯,总是要先睹为快,再思考适不适合学生阅读,如果适合,读过之后,我还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加深学生对本书的理解与感悟。
本书介绍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37位做出杰出贡献的文人。他们铮铮铁骨,把自己的笔化作枪、刀与敌人进行斗争。即使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残忍迫害,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为祖国而战,为国家独立挺身而出。虽然手无寸铁,政治立场不同,但面对外敌入侵和国家民族的危亡,都能不约而同地统一思想,用自己的抗战行为,谱写了一首中华儿女的壮烈诗篇。每每读到他们的豪言壮语,内心都跟着激动起来。在戏剧作家曹禺的心里,“有崇高的理想”,“宁死不屈的精神”的人,才能成为悲剧的主人。在爱国诗人艾青的诗句里“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在宁死不屈陆蠡的行动中,面对敌人的逼问:“你爱国吗?”“日本人能征服中国吗?”誓死不向敌人低头,坚定地答道:“爱”!“绝对不能!”最后被活活打得吐血而亡。他们从思想到行为处处体现着对祖国的满腔热爱。
没读这本书时,我只知道教育家叶圣陶的教育理念一直影响着教育工作者,却不知他为了抗战需要舍弃新家入川“流亡”八年。他说“那天走出家屋,几时回来是未可预料的,或者回来屋已被炸被烧了,可是当时我自己省察,并没有什么依恋爱惜之感。我以为抗战要本钱,本钱就是各个人的牺牲。具有积极意义的牺牲,就是所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仅有消极意义的牺牲就是不惜放弃所有,甘愿与全国同胞共同忍受当前的艰苦。”叶圣陶在“流亡”生涯中,写了60余首旧体诗,表达他的爱国情怀。在谈教育时叶圣陶有着独到的见解: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巧为善教者也。尽量运用语言文字并不是生活上一种奢侈的要求,实在是现代公民所必须具有的一种生活能力。小学教育的价值,就在于打定小学生一辈子有真实明确的人生观的根基。
除教育家叶圣陶外,由于自己任教小学语文学科,教材中常出现的文章作者在本书中也有所描述。例如:胡适、林语堂、矛盾、郁达夫、老舍、夏衍、巴金、林徽因、臧克家、艾青、梁秋实等。其中还有一些文人名字看着熟悉,其实知之甚少,可见自己知识的欠缺,今后还是要多读书呀!
阅读这本书如同给自己的心灵进行了一次洗礼,真切地感受到那些枪林弹雨的日子,无论是冲锋在战场上的烈士,还是战争后方的文人工作者,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着祖国的主权与尊严,这种强烈的爱国之情,是当代人需要学习与继承的。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更应该懂得珍惜当下的生活,尽一个普通公民应尽的义务与职责。作为小学教师的我,在对孩子的教育中,要把爱国放在德育教育之首。只有爱惜自己的祖国,才有自由,才有美好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