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山西出差是我们的初次见面,一路上两个人也没有太多的交流,主要是李老师全程手捧屏幕摔稀碎的手机在看《我的前半生》。
偶有几次抬头交流是她告诉我:最近有点衰,不知道过没过劲儿,挺担心飞机晚点的。
大约过了半小时,我看到别的飞机放延误餐了,悻悻的跟她说:没发咱们的。
她说:啊,可能没排到咱们呢。问我:你饿了?我说没有,看着就不好吃。
果然,晚点了,那天吃的是玉米粒和花菜。
落地山西已经半夜,到培训中心前台说没有单间了,可能还有一个标间。一般我喜欢自己住,估计她也是,因为本来就不熟么。
在我俩犹豫的时候,前台说:呀,你俩可能得住三人间了,而且还得分别插到别省同事的房间里面。
此时此刻,我俩异口同声:刚才那个标间再找找,再找找,我俩就住那个了!
就这样,开始了4天的培训“同居”生活。因为真的不熟,很多片段不记得了。
仅有的残存记忆就是,她无时无刻的手捧屏幕摔稀碎的手机看《我的前半生》。
我好奇的问她:你那个屏幕不轧手么?!
。。。。。。。。。。。。。。。。。。
接触了几天,找到一个共同点,就是我俩都跑步。
有一天,约好晚上下课去汾河边夜跑。好不巧那天我有点头痛要感冒,但是约好了嘛,还是要去的。
首先,用了半个小时摆拍。。。然后跑了四公里。
往培训学校返的时候,我骑了一辆共享单车,骑的不好。她走路,看手机。
我在前面骑二百米,停下来等,她距离近了我就再骑二百米。多无聊的两个人,可见关系太一般了。
可能有了共同爱好就有了话题吧,当天晚上,也不记得是聊什么话题搭上茬了,你一句我一句的就聊到天亮,是的,天亮!
其实没聊什么重点,就记得她问我:你能喝酒么?!
我说我不喜欢喝酒,平时也不咋喝。
她说:啊,那哪天喝点啊!
我说,好!
她说的是客气话,我说的是实话。
。。。。。。。。。。。。。。。。。。
第二天晚上要准备培训后的考试,通宵准备。
这就是我为什么想住单间的原因了,我的思维比较动态,怕吵到别人。
李老师专注的在电脑上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准备每套题,次日抽签选择试讲顺序和题目。我也在准备,就是有点闹。
我本来坐着,一会儿就站起来,再趴到床上,然后去洗洗手,如此往复。。。
李老师看我:你干嘛呢?
我有点不好意思:是不是打扰你了?
她说:并没有,就是想问问你干嘛呢。
我说我就这样,脑子里拼结构呢,动起来想的比较快。
她说,啊,然后就继续噼里啪啦了。
如果放到现在,她指定瞪我一眼说:有病。
。。。。。。。。。。。。。。。。。。
回来之后联系也不多,虽然同一部门,分在两层,偶有几次遇见还是客套几句:哪天喝点啊!
我说好!
可能说的次数多了,真约起来,那就得去了!
周末,在李老师家,4个人。
进度过半,李老师似乎反应过来什么,问我:你到底能喝多少?!
我实话说,不知道!
很长一段时间,我俩聊天再就不提喝酒了。
这事儿就算了了。
。。。。。。。。。。。。。。。。。。
真正熟络起来是要给全省做转训了。
实话讲,我刚转型过来有些理论知识脑子里缺少画面感,李老师是这方面实战的老人了。
我对她讲了我的困惑,她主动说,明天上午找时间我给你讲讲。
我真是心潮澎湃两眼泪啊(此处采用夸张写法)!
第二天上午,接到李老师的微信:上午不行了,下午吧。
我说:好。
下午接到李老师的微信:今天不行了,明天吧。
呵呵,放我鸽子!
这事儿到今天李老师是不承认 的,说从来没放过我鸽子。
其实非常理解,李老师太忙了!
这堂课是在哪里补上的呢?!
次日中午健身房的跑步机上,就见一人调到速度8,不急不缓的边跑步边解答我的问题,相对于问题的答案,我更感兴趣李老师的肺活量。
嗯,就在这一天,我俩约好了明年一起跑半马。
这个部分本该描述的很多,因为我脑洞一打开,问题就太多了,她的帮助也太多了。
比如我在地市巡讲的路上,想起来什么,李老师就用语音一条一条的发过来。
几次我说过谢谢,她说再别说了,烦人。
我说:好吧,要不全在酒里吧。
她说:不的,跟你喝酒没劲!
。。。。。。。。。。。。。。。。。。
凌晨三点,我微信响了,正好赶在半睡半醒之间。
打开一看,李老师发过来的,备注一件事情。
我秒回了,吓她一跳,问我为啥不睡觉,我说睡着呢,梦游回的。
随即,两个睡眼惺忪的人开始尬聊。
想不起两个小时聊什么主题了,就记得她问我,你还什么时候写文章,我说谁约写谁,你敢看我就敢写,到现在她都没有正面答复我。
反正是写了,当事人如果让发,我就发出来。如果不让发,我就屏蔽她发出来。
。。。。。。。。。。。。。。。。。。
按说我俩应该是做不了朋友的,因为太不像了。
从对事情的判断、到很多问题的看法完全不是一种观点,就像两条平行线。
为什么会有交集,可能平行线的波段摆大了就重叠上了吧,才会有那么多话来聊。
前几天,发微信说一件事,那不如就见面聊吧,择日不如撞日,下班之后就在单位附近坐了一会儿。
这一会儿,就是八个小时。
都聊了些什么,又好像没有什么,因为她的观点是在我的认知之外,我的观点她又不完全认可,但是我们又彼此吸收着。
李老师问我,你知道为什么咱俩性格完全互补,却能聊到一块么?
我问为什么?
她说,因为彼此够强大!
我对“强大”这个词很感兴趣。
她继续说:我跟你说话不用琢磨该不该说,想什么就说什么不累,因为我知道你跟我一样强大。
上面这句我觉得她是夸自己呢,哈哈。
不过也正是如此,我俩飚起话题来有时候就像辩论,表面谁也不服,其实内心总会有接受的部分,彼此在互相填充额外的认知和价值观。
我还是扫兴的打断过几次,就在这个问题越聊越深的时候。
她问我为啥不说了。
我回答:等有一天咱俩打起来也能5分钟就和好的时候再说吧。
回家已是凌晨,不约而同的各自发了朋友圈。
她写:八个小时,两个人,意犹未尽,相见恨晚。
我写:所谓相见恨晚,无非相识本该早些年!
如题,以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