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儿时端午

儿时端午

作者: 狮虎去哪了 | 来源:发表于2020-06-25 00:34 被阅读0次

    前几天,一起的朋友提议拍摄一些端午的民风民俗,三城一节足够特别,也足够吸引眼球。

    我略思考了一阵,才发现近几年端午,除了端午那日在学校餐厅吃个粽子,转转朋友圈的文章,发个端午安康,为可以放假三天高兴一下。认真想来,不知是年岁渐长还是实在繁忙,竟没认真体验一把过节的趣味。

    大概是地处北方,河流较少的原因,小时候的端午没有粽子,更别提赛龙舟。

    我第一次吃粽子是在高中,那时候在县城读书。我们县西高东低,西边群山迭起,东边绿水环绕,正应了“一江春水向东流”。

    老家在县城西面,大概和地理位置有关,记忆中的端午不吃粽子,历年端午正赶上麦子收割,新鲜出炉的小麦做一碗热腾腾的手擀面,就着这时令蔬菜,便成了一方风俗。

    县城东边临水,水边多生芦苇,每逢端午会包粽子,第一次吃粽子是就是那边的室友从家里拿的肉粽,咸香可口,着实美味。

    尽管我偏好咸口,而当时的肉粽也回味无穷,但私心觉得糯米还是和糖最搭。好朋友的哥哥是大厨,当时高考借宿她们家,正好逢着过端午,中午吃了粽子。实话说,那天的粽子是我迄今吃过最好吃的粽子,我至今还记着糯米裹着的蜜枣、葡萄干混着淡淡的苇叶香,甜度适中,向来不好甜口的我都胃口大开。

    小时候每年过端午除了吃面,端午那天门上还会放一把艾草,一出门就能看到艾草,未进门先是悠悠艾草香,过节的气氛立马就出来了。据说艾草代表招百福,放门口,可驱散晦气,可使身体康健。

    除了在门口放艾草,还会在头发上戴艾草。据奶奶回忆,她小时候的老太太会在端午那天早上,天蒙蒙亮,呼朋唤友到山上采艾草,采来的艾草挂在耳畔,有“活着不采艾,死了吃黑菜”一说。轮到她们这一辈由于住在镇上,再加上腿脚不方便,这一习俗也渐渐失去了传承,奶奶还笑着说:“其实黑菜吃着也不错。”

    吃粽子,戴艾草,好像全国各地大同小异。而“端娃娃”好像是一方特色,也是我唯一有印象的儿时端午习俗。

    “端娃娃”是各家各户的妇女们用各种花布,彩线缝制成的香袋,小布人。缝的精细的,有鼻子有眼,栩栩如生;缝的敷衍的,就一个方口袋,中规中矩。“端娃娃”里会装上苍术、艾叶、藁本、蒜、雄黄等香味浓郁的香料。缝的精细的就给小孩子戴,缝的敷衍的就给牲口戴,牲口戴的也叫“牛圪铃锤”,又名“鸡不吃儿”。戴上“端娃娃”可以避毒,可保夏日平安度过。

    “端娃娃”要戴到立伏,即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立伏天,吃了立伏面,把“端娃娃”上挂上面条,送到野外的花椒树上。记得小时候还好奇是谁拿走了“端娃娃”,年年蹲花椒树旁等着看,年年不了了之。

    除了“端娃娃”,端午日还有新出嫁女回娘家“送端午”等习俗。总之,各种习俗总与时令有关,也总承载着人们的美好愿望。

    不知道你们那有什么特别的端午风俗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儿时端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gadf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