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80、90后的非独生子女现在怎么样了?

80、90后的非独生子女现在怎么样了?

作者: 德美日记 | 来源:发表于2018-11-12 20:42 被阅读18次

昨天接到闺蜜电话,神秘兮兮地“咨询”我一个关于人生的问题,并言辞恳切地说关系到她下半辈子的幸福。

闺蜜的老公一直想生二胎,闺蜜一直坚持“三不”的政策,不反抗、不行动、不表态。昨天两家老人语重心长地给闺蜜上了一课,从政治政策讲到社会经济,大到振兴祖国小到养儿防老,简要总结为“生二胎势在必行”。

“你说我应该怎么办?大宝就怕爸妈不疼他了,说什么也不要弟弟妹妹,我看新闻老大把二胎摔死掐死的,想想都怕。万一大宝将来有什么心理阴影,性格不好怎么办……”

我听着她反反复复地絮叨,心中有些好笑,我连男朋友都没有,怎么有人生经验指导她的问题呢?

我说,“我给你讲我的故事吧!”

妹妹不是分走你的爱,我们是想多个人来爱你”

在80、90年代,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大多数家庭都是标准的三口之家模式,这使很多90后成为家里的“独苗”,而我们家偏偏不是。

我有一个姐姐,一个弟弟,很多朋友听说了我的“身世”第一反应就是你父母肯定重男轻女。诚然这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可能是形成五口之家的家庭结构的原因之一,是,又不仅仅如此。

我们都曾经问过父母同样的问题,为什么要生弟弟/妹妹?父母的答案很朴实“不想等我们不在了,你们无依无靠。”

兄弟姊妹是父母帮我们选择的朋友,从小教育我们互助互爱,他们是父母送给我们的守护天使。“等我们不在了,兄弟姐妹替我们照顾你,以后成家在婆家受欺负了,就回来娘家还有人。”

家里三个孩子在物质相对匮乏的90年代意味着什么呢?

因为一盒饼干,要“打架”;因为一件衣服,要“打架”......长大以后,我完全想不起来我们姐弟任何关于“打架”的画面,只能想起母亲将香肠平均分为三份,将饼干平均分成三份......没有“重男轻女”,也没有“长幼尊卑”在父母眼里他们给我们三份平等的爱,而我们又从彼此那里得到三倍的手足之爱。

姐姐在父母看不见的地方关心着我

16年我大学毕业,彷徨无助。

姐姐说,“来找我吧!”

我拎着大号行李箱坐着深夜的火车辗转到姐姐所在的城市,凌晨2点她站在出站口等我,身上已经被蚊子咬得遍体鳞伤,她说我一个女孩子深夜坐车不安全。

我忘了,她也是个手无寸铁的女孩子。

姐姐的合租房不足15平米,一个人已经活动受限,两个人就更加拥挤。

她说,“没事,工作慢慢找,姐姐养你。”

可是我看见她把每天晚上的剩饭装进饭盒,留作第二天的午饭,因为舍不得订每天15元的外卖;她每天早上6点钟出门,因为公司太远、路上太堵、打车太贵.....

其实她过的并不好,只是她在父母看不见的地方照顾着我,集她全力保护着初出象牙塔里的妹妹。

我和姐姐的关系很微妙,如师如友、如兄如母。

我学会的第一个字,是她教的;我的高考志愿,是她帮我报的;我暗恋的和喜欢我的每个男生她都知道,像朋友一样帮我分析什么样的男孩更适合我;我的所有化妆品都是她送的,初入职场几乎所有工作问题、人际关系都是她帮我分析解决的。

比老师更亲密,比朋友更坦诚。

2013年《快乐男声》有一个叫贾盛强的男孩唱了一首《姐姐》唱进了我心里,也许有姐姐的人才能体会这种心声。

歌词“长大以后现在的你,为人娘为人妻,记得小时候这样做过家家泥.....我的姐姐长着一对可爱的虎牙,大手牵着小手,陪着我长大,我的姐姐长着一头乌黑的长发,以后找个美丽姑娘一定要像她......”

谢谢你陪我长大,也愿你幸福。

“父母钦定的男朋友”

弟弟昨天给我打电话说“姐,我工作丢了…”

我二话没说给他微信转了3000元,留言:能力有限且行且珍惜。

弟弟94年,大学毕业一年多工作换来换去,一直过的不太如意。

通常这种抚慰心灵,雪中送钱的工作都是姐姐来做,如今却也轮到了我。

以前父母常说,弟弟是送我们出嫁的人,万一受了欺负要找弟弟帮我们出气。我开玩笑说弟弟是我爸妈“钦定的男朋友”。

我和弟弟相差一岁,几乎是一同长大相比姐姐“长子”般的照顾,我和弟弟更像朋友。他小时候不及格的试卷都是我翻出来偷偷告诉爸妈,然后他被男女混合一顿胖揍;他第一次暗恋女生,是我先发现然后帮他选礼物;他工作不顺利,第一个打电话给我,我告诉他我的人生经验.....

在弟弟的字典里,我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我并不知道,在我看来我真的把他当成“男朋友”,每次搬家提重物脏活累活,我首先想到的人就是他,唯有自己亲弟弟才能让我安逸得心安理得。

相聚是为了下一次分开

手足相聚通常是因为节日或者父母,春节前夕我们从不同的城市奔波回来,父母通常很高兴,忙忙碌碌地坐着年夜饭。我们帮忙做一些可有可无的“帮手”工作,因为不愿破坏母亲“幸福的忙碌”。

我们交谈,谈工作也谈生活,但很少发表意见,也不会冒昧地询问工资多少、是否已经恋爱。成年以后我们学会了彼此尊重,似乎明白有些困难终将自己克服,手足亲情也只能是人生看客。

父母如果不在了,我们是否还会这样相聚呢?父母常说的互相扶持、相互照顾是否真的能做到呢?

越长大越孤单,终于明白手足亲情不同于其他的人生看客。我们看过彼此的懵懂年少,了解成长路上的每一步苦辣心酸,我们留着一样的血,在同一间小屋里共食一日三餐十余载。我们的生活交错又分开,忽远忽近。

每次相聚都是为了下一次分开,再次相见不是“好久不见”而是“再见真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80、90后的非独生子女现在怎么样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gch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