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为《肠子的小心思》打call啦

为《肠子的小心思》打call啦

作者: 林尽 | 来源:发表于2019-08-22 23:38 被阅读0次

如果不是有幸读到这本书,我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关于肠子的这么多小秘密,实在忍不住想要分享给大家。

本书的作者茱莉亚·恩德斯是年轻的德国美女作家,一位研究微生物的医学博士。生动活泼的语言,俏皮可爱的插画,轻松愉快地就给我们普及了关于肠子的各种小心思。哦对了,本书的插画师还是作者的亲妹妹。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迷人的肠子、有趣的肠神经以及喧闹的微生物世界,下面我来逐一给大家简要分享一些内容。

迷人的肠子

你是否曾为迟来的便便感到担忧过?你是否曾因为便便的形态和颜色的不正常感到不安过?你可曾想过你的便便到底是如何排出的呢?茱莉亚会为你解答。

排便是个高技术含量的动作,只有两大神经系统通力合作,才能得体又干净地完成这一过程。此前我从未想过肠子居然还有一套区别于大脑的、但是同样复杂而且我们知之甚少的神经系统。肠子的出口,也就是肛门,有一套精妙的肌肉闭合机制。你能有意识地收缩和放松的那部分,叫外括约肌,感觉到了吗?肛门向内的几厘米处居然还有一块我们无法自主控制的、功能相似的肌肉,叫内括约肌。外括约肌听从于你的大脑意识,当你觉得天不时地不利的时候你就会指挥它尽力缩紧严防死守。而内括约肌则不受主观意识控制了,只要是对身体有益处的事,它就坚决执行,比如在前胸贴后背的电梯里放点儿仙气。当便便到达内括约肌时,它会反射性地张开,然后释放一支试探小分队,两块括约肌之间布满了传感细胞会分析一下小分队的性质,比如是气态的还是固态的,再将信息传至大脑。这时大脑会收到信号:“军情紧急”或者“没什么,就是个幌子”,同时会借助眼睛、耳朵传来的信息,并综合以往的经验对外界环境做出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方案措施。数秒之内,大脑便做出初步决策,并把它下达给外括约肌:“我观察过了,你现在可是在老板办公室,最多只能让气体部分悄悄通过,固体部分要守住!”外括约肌理解指令后便乖乖地收得更紧了些,接着内括约肌也接受到了这个信号,它尊重它同事的决定,于是合力将小分队安置回等到区域。放行是迟早的事,只是不是此时此地。稍过些时候,内括约肌会再试探一次,那个时候你已经悠闲地躺在自家沙发上了,大脑军旗一挥:放行!

但是,如果外括约肌经常不理会内括约肌的感受,总是憋着不去厕所,会严重打击它们的积极性,内括约肌就会越来越倦怠,甚至可能180度大转性。当内、外括约肌的沟通变得越来越困的时候,你离便秘就不远了。

你最舒服的排便姿势是…?

马桶绝对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你有没有试过坐在马桶上看手机十几分钟便便都不露头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的肠道闭合机制不是为坐着上厕所设计的,在坐姿状态下它没法完全打开出舱口。我们远古的祖先可不就是找棵树,挖个坑,蹲下去就一泻千里了。 书中有清晰的插画向你解释肠子出口的形状,阅后即明,相信我,哈哈。

你可能会觉得肠子的出口很神奇,因为平时没事儿的时候我们很少过问它。其实消化道的入口也同样神奇!

你的口腔里分布着丰富的唾液腺,它们分泌的唾液可使抗菌、镇痛、助消化的全才。唾液其实是被过滤了的血液,唾液腺负责把红血球拦截在血管里,而盖、激素或者免疫系统的抗体则会顺利通过唾液腺的筛选被保留在唾液中。难怪小时候老人总喜欢让我们用口水给蚊虫包消毒啊,哈哈。

唾液里还有一种神奇的阵痛成分,这种物质一直到2006年才被发现,并被命名为“唾液镇痛剂”。我们咀嚼食物的过程中,唾液腺会分泌出大量的口水,也就夹带着释放出额外量阵痛物质,所以通常喉咙痛的时候,吃完饭会觉得好很多,或者吃完饭口腔里的小伤口也没那么疼了。难怪上次吃火锅的我完全没感觉到口腔溃疡的疼,哈哈。

唾液不仅能帮助口腔免受疼痛的折磨,还能帮助它抵御各种有害细菌的入侵。一般我们夜里几乎不会分泌什么唾液,所以很多人早上醒来会口臭或者觉得嗓子疼。一整夜没有唾液冲洗,对于口腔里的微生物来说只意味着一件事——彻夜狂欢,有害细菌终于可以冲出牢笼肆意妄为里。所以,睡觉前、起床后刷牙是个好习惯。睡前刷牙可以大大减少口腔内的细菌数目,当我们熟睡时,活跃在嘴巴里的细菌就只剩残兵败将里:而清晨醒来刷牙则可以帮助我们清扫掉“一夜狂欢”后的混乱。

扁桃体:对我好点就不摘掉你!

口腔还有第二个神秘之处:舌根。舌根处风景独好,这里布满了连绵起伏的粉红色小丘壑。它们负责检查所有我们吞下去的东西,无论是吃的、喝的还是吸入的空气,它们会连最细小的颗粒都挑出来抓回自己的领地细细审查,而在那里,有一支由免疫细胞组成的精锐部队正时刻准备着。像是苹果香蕉这类老熟人可以很快通过安检,但是那些会引起咽痛的病原体可绝对不会被放过。准确地说,整个咽喉这一圈都有被免疫组织覆盖,医学术语叫“咽淋巴环,”我叫他“一圈扁桃体”,它们的职责全都一样:发现入侵异物、训练免疫细胞。

如果不是万不得已,扁桃体还是不要轻易摘除的好。扁桃体的沟沟壑壑里藏着脱落的上皮细胞、淋巴细胞以及细菌等,有时候里面藏污纳垢太多又一时半会儿去除不掉的话就会导致扁桃体发炎。这也是扁桃体过于好奇勤劳的副作用。7岁之前最好不要切除扁桃体,因为它还要担任重要的培训任务。当然也有万不得已的时候,长期发炎,免疫系统总是处于紧张的状态,长远来看很有碍健康。所以无论是几岁,如果免疫系统长期过分敏感,切除扁桃体有时也不失为治疗良方。

肠胃系统:越靠近,越美丽。

口腔后面连接着一个2厘米宽的食道,食道穿过喉咙避开胃的顶端,从侧面插入胃囊。你可以脑补一下画面,或者百度一下人体剖面图,哈哈。胃囊就如同一个半月形小袋子。之后连着的是小肠,7米的小肠弯弯绕绕最后晕乎乎地绕进大肠,大小肠的连接处还拖了一个貌似多余的盲肠,除了爱发炎以外似乎也没什么本领。大肠不像小肠,它长得一节一节的。整个肠道系统从外表来看简直惨不忍睹。但事实上,人体中很少有一个器官能这样,越了解越觉得吸引人。

消化系统很聪明,当我们吃饭的时候,喝下的液体流出食道后可以顺着胃右边较短的一侧直接抵达小肠的入口,固体食物吞下后则被扔给胃较长的一侧。胃就是通过这样的分工来有效工作的,可以直接进入下一环的走一遍,需要进一步消化分解的走另一边。

小肠可能会令你目瞪口呆。如果把小肠壁的表面积全部加起来,差不多是我们体表皮肤的100倍。大块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在这里被分解胃可吸收的营养物质,然后痛殴小肠壁被送入血液。所有的器官都需要我们消耗能量,只有到了小肠哪里,我们才能挣一些回来,也正是小肠让吃饭变得如此有意义。

大肠的任务是处理掉那些在小肠里不能被吸收喝没有完全吸收的食物残余。这里聚集了各种肠道菌群,它们负责分解掉最后的食物残渣,比如像钙这样的重要矿物质,只有在这里才能被充分吸收。大肠的最后一米负责精确调节内水和盐分的平衡:残渣中的水分会被重新吸收,剩下的残渣会被“烘焙”成大便。

好啦,到这里你的便便就彻底排出来啦!它们有可能像一颗颗硬球,有可能像一根根香肠,也有可能是不规则的蓬松小块块,甚至是哗啦啦的水状,那你是哪一类便便呢?哈哈,如果是硬球,那么你需要差不多100个小时来消化食物,也就是你便秘啦;如果是流水,那么食物在你体内就是穿肠而过,但这个过程最快也需要10个小时;是不是万万没想到。

有趣的肠神经——下次再写啦,哈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肠子的小心思》打call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geasctx.html